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的小狗死了,死在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于是在那个冬天里它便给我留下了鲜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小狗儿的躯壳被埋在了我们常去的那个公园,可它的灵魂呢?是否因我的存在而永存世间……那本该是个好美的雪天,大雪纷飞,天地一色,白的叫人不忍心在雪地上留下仅有的足迹,美的让人迫切地希望整个世纪都是飘雪的冬。可为什么那肮脏的车轮会残酷地碾过它雪白的身躯,为什么它的鲜血浸红了那冰天雪地?就是那个雪天我的小狗没有,再也没有去车站接过我了,所以从那时起我灵魂深处挚爱着的冬便不再美丽……小狗的死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会不…  相似文献   

2.
于书杰 《成才之路》2012,(14):13-I0008
正在与同学们的反复接触中,我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要叫我说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妙的作文写法,写作是硬功夫,功夫不到家,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硬功夫实际上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基本功。我个人认为,要想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就要做好三件事:读书、观察与思考。打个比喻,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要有血肉,有骨骼,有灵魂。我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读书,才能使所写文章有血有肉;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确立文章的骨骼;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使文章获得灵魂。如果脱离这三个过程想写好文章,那么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古语云:行成于思.说的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个人的品质。尤其对于学习数学,养成善于思考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学习数学的灵魂,贯穿于数学学习始终。根据从教多年的感受,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何恩鸿 《师道》2006,(1):18-19
在教学中,我不喜欢“学生”这个词,它太冷漠,我喜欢用“同学”,或“大家”,或“我们”;在教学中,我主张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人格的可贵,而不仅仅是追求一技之长。很欣赏一个观点: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之一,语文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赏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很欣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语文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王新丽 《教书育人》2004,(11):35-36
中学语文教育领域是一个充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领域,说其艰辛,是因为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它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心灵,是活生生的、有灵魂和生命的.因为语言、思想、情感是共存的,语言形式上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方面起着独特的、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文章的材料好比人的"血肉",文章的结构就像人的"骨骼",而文章的语言恰似人的"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的单位,是生命的基础;而语言也正是构成文章的最小的单位,是文章的基础。高尔基在谈到"文学"的诸要素时,曾明确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离开了语言文字,任何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结构,都是无法表达、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常常把文学视为"语言的艺术"。高尔基指出,"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运用语言","文学就是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索源·梦想     
正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过:"我喜欢音乐艺术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也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更是灵魂的语言。"音乐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在瞬间或长期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碰撞,而产生不同层次的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产生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联想。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因而情感也随之升腾。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有过许多体验和感想。音乐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宽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技能。它在我眼前呈现出的  相似文献   

9.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来确定主题。"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是写作这篇文章要表达的基本意见和中心思想。只有确定了主题思想,在写作中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和运用语言才有依据,情感倾向才有方向性。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当前的中学生往往不注意作文的立意,看着题目、材料就顺手写下去,文章杂乱无章,让人读了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应运用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独立思考,确定富有个性的立意,从而以我手写我心,借文传意,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本文从写作中正确立意和创新立意两个角度对初中作文的立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教育局局长毛杰提出:郑州要做有灵魂的教育。细细想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郑州教育人认真思考的问题。什么是灵魂?我个人的理解是:灵魂,就是价值观。有灵魂的教育,应当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追求的教育。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是育人,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是在发展学生智力的  相似文献   

11.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与主宰,是议论的起点和终点,是取舍、组织材料的根本依据,它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优劣和思想价值。因此,论点要真实,合乎客观事物道理和发展规律;要深刻,用高度政治洞察力,透过事物  相似文献   

12.
猩猩的悲剧     
在丛林深处,野生生物学家斯格瑞伯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猩猩的故事。"我第一次到亚马孙河,同行的还有福伯格。我要说的那个人叫莱森,他只是个所谓的生物学家,我是说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他总是想着该如何挣钱。野生生物学需要人投入心灵、灵魂和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能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的教师,就是能赋予学生以"价值生命"的教师。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名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他的学生就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  相似文献   

14.
魏春燕 《学子》2014,(5):13-13
正所谓语文意识,我认为就是对语言本身物质存在的"关注",就是对于眼前的文字要反复品味它的味道、感悟它的内涵、触摸它的温度、倾听它的声音,把一个个文字看成一个个有生命、有色彩、有灵魂的个体,并不自觉地进行把玩、体会。培养孩子们自觉的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沿着语文意识,语文教学就走上了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5.
立意是在审题之后的重要写作思维过程。所谓“意”就是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它是文章的灵魂,统摄着材料和表达手段。古人有“意在笔先”之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6.
互动平台     
正《班主任》每一期都有"一针见血"的文章,这些犀利的语言和文字思索着时下教育的本质,发挥着教育理论领航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教育人从中汲取一些正能量并引发深度思考。研读《班主任》,就是在学习班级管理的"点金术",就是在洗涤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在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生活厚实的人,做出来的文章才有积淀。学会了为人,处事,下笔才有话写,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写。博览、阅读、思考与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观点中所提倡的,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下做到语言的积累与感悟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选材、自我构思、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俘虏""机器"、教师的"仆人"、知识的"奴隶",教师应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展翅翱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来扮演作文活动中的主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总结生活经验,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生活的坐标,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有闪光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语言·思想     
要是我的语言杂乱无章,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有条有理,因为语言杂乱无章正就是思想杂乱无章。要是我的语言含糊朦胧,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清楚明确,因为语言含糊朦胧正就是思想含糊朦胧。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  相似文献   

20.
写作的意义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61-61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即“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