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辉 《考试周刊》2013,(42):142-143
提问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提问后,经常会出现无人应答、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无法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本文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及生物学科的特点,从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方式、问题对象及合理的课堂评价等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可行途径,力求通过实施课堂有效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打造优质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2.
课堂活动大多通过话语的形式来体现,而提问构成了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提问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成败。以输入假设理论、互动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为基础,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使用情况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提问分类、提问修饰和教师反馈方面探究非英语专业课堂环境下教师提问对学生口头应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存在着教师提问重"量"不重"质"、问答无实质性意义等问题。有效的提问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师生互动的精神和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是注意以下几点: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问题提出方式;把握难易度,留有思考空间;善于创设利于思考的问题情境。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例谈了关于课堂师生互动中课堂提问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98):61-62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堂互动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影响,也在尝试如何设计出更为合理的课堂互动形式,其中课堂提问这一课堂互动形式颇受广大教师群体的青睐。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此时课堂提问方式就成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接下来就将从我国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角度出发,从多方面来具体阐述课堂提问方式的应用优化方向的制订,希望能以此让小学生群体有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课堂上的提问是实现互动交流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发散思维、学习运用知识的驱动力.对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艺术进行探讨,对数学基础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王敏 《语文天地》2012,(2):19-20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那种教师包办课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讲求师生互动的课堂,这也成为当前评课中的重要衡量指标。笔者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为提问而提问,为探究而探究,表面上...  相似文献   

7.
在多维互动运行中,教师的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探究了提问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价值,探讨了教师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课堂录音的方法,对教师话语中的两种类型的教师提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参考性问题相比,大多数的教师更倾向于在语言课堂中使用更多的展示性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促进课堂互动和学生目的语的输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合理的设计问题,使课堂提问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互动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语用身份、认知论和教师课堂提问的内涵。选取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用教学大赛综合组的教学视频,采用“语用身份”这一概念,借助会话分析方法,从认知论视角探究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构建方式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教师借助提问话语,采用四种方式,建构两种教师语用身份:权威型和友善型;教师提问时,由于其认知立场与认知地位不一致,导致以上两种教师身份得以建构。此研究有助于厘清高校英语教学中师生双方互动时的认知分布状态,揭示教师课堂互动身份的成因,并为教师设计提问和引导学生回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把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 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提问不 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一线教 师深刻认识到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但却不知道如何在 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并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 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以及学生之 间互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英语技能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课堂活动。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堂地位、参与和发展等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提问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教师提问的问题和方式对启动和维持课堂互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75-81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何特征及如何提高信息化课堂下的师生互动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文章使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广西部分信息化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方式等八个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分析信息化课堂的师生互动特征和常态课中存在的不足。为推进区域信息化课堂教学发展,文章认为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整合多样化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协作探究、强化学生提问意识、倡导多样化评价方式,以期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教学是一个互动的双向活动,而课堂提问是增强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其可以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高效构建知识体系。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从而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天然具有对话的教育意蕴,然而,当前大多数课堂提问成为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高发地带。提问中的教师话语霸权表征为话语滥用,话语偏见和话语专断。消解教师话语霸权,需要回归课堂提问本身。从提问的实践形态来看,需要达成师生双主体的话语共识.建立和谐的话语氛围以及形成理性的对话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提问和反馈是课堂互动中对学生和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课堂观察实践中发现,已有的课堂教师提问和教师反馈观察量表不能有效地描述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和教师反馈的全部事实。通过实证研究,在收集课堂观察数据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中国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和反馈观察量表",以期更符合我国英语课堂教学和研究及新教师培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各项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如课堂提问、课堂互动等都是效果比较好的方法。课堂提问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设置问题和提问技巧上都要下大功夫去研究,使课堂提问有针对性,有目标性,有启发性,有预见性。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充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怎样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成了教师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活跃而有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建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其深入理拜教学内容。本文在基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的作用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那种教师包办课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讲求师生互动的课堂,这也成为当前评课中的重要衡量指标。笔者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为提问而提问,为探究而探究,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不高。教师课堂提问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陈岚岚 《教师》2019,(5):40-41
英语被广泛认为是全球通用的工具性语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重要语种之一,在我国,英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在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间的主要沟通和互动方式,因此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一堂课的展开,主要依赖于师生的互动;智慧型课堂的构建,同样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话上,而这种互动叉需要依靠教师的层层提问得以实现。教师的提问,是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优秀的课堂提问反映了教师敏锐的感知、灵活的思维、果敢的判断。因此,探讨智慧型课堂的创生,就非常有必要对教师提问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何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创造提问的艺术性,必将成为生成智慧型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