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与数学     
表面上,学习数学就是解题、解题再解题,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当你细细品味慢慢体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数学非常美而且美得妙不可言.有的同学不禁会问:数学美在何处?请看数学所体现的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学是关于数学审美活动的科学。数学审美既存在于数学家数学创造之中,又存在于数学教育之中,尤其是数学教育,其中充满数学的体验、学习和创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爱、驻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全面挖掘数学美的因素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 ,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而且还受到美的熏陶”〔1〕。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说过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数学中的逻辑美、抽象美 ,数学图形的简洁美、对称美等都蕴含着美的知识、美的内容。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罗乾忠 《教师》2012,(33):82-82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感觉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美的特性与奇妙。一、数学美的几种体现1.数学的结构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美的.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自由。让受教育者获得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那么,数学教育之中的美在哪里?如何在美的怀抱中进行数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谢娟 《学周刊C版》2014,(8):60-61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  相似文献   

8.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赋予数学课生命。  相似文献   

9.
严伟 《考试周刊》2013,(4):62-63
<正>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家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能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如此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激发人们的智能,促使人们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物理学、化学,改变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它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的特征,数学又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更进一步而言,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美的学科。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当中,数学功不可没、熠熠生辉。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难怪诗人称之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大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多年.我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方法有所掌握和了解.现汇集如下.期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美是到处都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数学有着多方面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欣赏、鉴别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似乎给人以高度抽象、枯燥单调之感。其实不然 ,“数学家在创造活动中总有情感、意志、信念、希冀等审美因素 ,因此在数学的数字和公式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Aristole认为 :“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哲学与数学先辈们对数学美的赞誉不胜枚举 ,贯穿于整个数学科学之中 ,数学美究其形式有 :对称美、简洁美、一致美、奇异美、和谐美 ;华东师大张奠宙…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柏拉图说:“要从小培养起学生爱美于心灵的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教学应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发一种创造力.如果没有美育教育,数学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生机和色彩,数学就变成了单纯的符号运动.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说“:音乐能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哲学家普洛克斯“: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种种美誉,使我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家阿达玛说 :“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 .”数学美感是数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数学美感是指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体验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学美的内涵和标志 .概括地说 ,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有 :对称性、简单性、和谐性与奇异性 .罗增儒先生也强调 :经验题感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美感 ,熟谙数学美 ,能以美启真 ,以美寻真 ,能够从题意中领悟到审美感受 ,从而随之…  相似文献   

19.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如果能致力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处处有闪亮点的话,对于整个小学教育来说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微积分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在微积分的教育教学中只要科学的进行美育渗透,就能培养学生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