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亳州地区华佗五禽戏的传承现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讨华佗五禽戏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结论:亳州地区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着缺少整体性的长远规划与定位、缺少评估和反馈机制、保护经费匮乏、分支和流派众多等的困境。建议: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传承人保护、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宣传和加强教育传承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传统健身养生术的现代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传统健身养生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创新与发展是根基,科学研究是动力,历史局限性是绊脚石,要通过宣传推广来开辟传统养生术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杨岚 《中华武术(研究)》2021,(3):122-124,105
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并在现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构建我国特色养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华佗五禽戏的历史渊源入手,重点对养生思想内涵和当代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力求能有效促进华佗五禽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吕正娴 《武当》2024,(1):76-78
五禽戏既是强身健体的动作,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五禽戏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健康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广大师生拥有更为健壮的体魄,还能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为了有效地开展五禽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本文首先分析了五禽戏的调控原理以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之后提出了四条具体的策略,分别是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组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反馈、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这些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高五禽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五禽戏是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气功类中的项目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健身养生祛病和交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五禽戏作为安徽省亳州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深受当地人们喜爱,是人们休闲锻炼的主要项目。本研究以地域五禽戏为视角,总结五禽戏在亳州的发展,为健身气功更好地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发展、及其本质规律的系统梳理、归类、分析,以马王堆导引养生功法为背景,探研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与发展轨迹,以及健身气功五禽戏与古代马王堆导引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开展与普及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整理创编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中国健身气功的养生价值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在养生、养心、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方面都符合时代的需要,是值得推广的养生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8.
吐纳导引为我国传统养生术的精华内容,其机理是建立在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基础之上。通过吐故纳新配合动作行气导引,使机体经络畅通,阴阳平衡。古代养生家集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于一体,创编出许多养生健身功法。如东汉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编出仿生五禽戏,以五形之态练习五脏,强壮脏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无法合理安排运动,从而导致身体缺乏锻炼,文明病成为现在人民幸福的杀手,为了有效解决文明病的社会问题,研究从五禽戏养生功效开展好工作之余的五禽戏练习,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让人们远离文明病.最终提出利于长期开展的工作之余五禽戏练习模式,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间和空间纬度对武术教育传承方式变迁进行梳理,借助现代教育学理论分析了两种武术教育传承方式对武术文化传承功能、技术传承功能、流派形成的影响.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导的现代教学中,师徒传承不完全属于历史的"过去式",仍具有价值和坚韧的生命力.因此,要对教育目标和集体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保障培养人才符合社会需求,保障武术专业的特色,保障"国粹"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版本学、文献断代辨伪学、古籍整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探究。"五禽戏"发轫于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古代仿生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其中《养性延命录》本"五禽戏"是现存最早也是最接近华佗原创的版本,而后是《太上老君养生诀》《卫生真诀》《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且各版本均有特色。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阴阳五行的生命法则、外动内静的生命实践、仿生之戏的生命情趣、立象尽意的生命美学、大爱仁心的生命高度共同构成了"五禽戏"养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及养生术的产生、发展进行了一番史学论述,认为:1.长寿思想的产生是养生思想形成的先导,长寿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后期产生、发展起来的。2.养生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后期,成熟于封建社会初期以后,是养生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养生术是它的实践产物。3.中国古代长寿思想、养生思想、养生术三者因果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某些著作文章中把三者混为一谈,视为同步事物,是违背史实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国养生术所揭示的整体养生观、主体参与观和立体运动观对运动医学的借鉴作用。强调了中国养生学所提供的有关动静之性、动静之式和动静之比的历史经验对运动医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志雷 《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26-128,13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五禽戏中五种动物崇拜,梳理五禽戏形成演变的历史渊源和脉络。五禽戏中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崇拜源起于图腾崇拜和灵物崇拜,五种动物本身具有健康长寿的共同特点,其体育养生特征促进了动物崇拜的形成和延续。五种动物崇拜是五禽戏形成的文化基因,同时赋予了五禽戏生命与健康的特殊涵义。五禽戏在西汉至清代时期风格特点几乎一脉相承,民国至今演变较多,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相似文献   

15.
新编五禽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但传到现代,习练者见到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的机会很小,能见到的只有动物园里那被关了多年、早已失去本能的五禽  相似文献   

16.
山西鞭杆作为山西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在"走西口"特定的状况下得以发扬光大,并有着鲜明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山西鞭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发展存在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不足,人才储备资源匮乏,传承方式保守,传承渠道单一的问题,并从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到促进山西鞭杆的发展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掌握五禽戏新功法对中老年人锻炼后的心理学效应,通过前后测实验设计,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对五禽戏新功法的健身功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短期五禽戏练习后所有被试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被试在前后测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短期五禽戏练习对被试的生理、社会(子量表)无显著影响,但对心理(子量表)影响显著,未发现五禽戏对改善中老年人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显著作用.得到以下结论:短期五禽戏新功法练习反映在量表总分上有显著功效,五禽戏练习在心理子量表上的效果显著.进而推论:五禽戏新功法所表现出的健身功效,可能是先通过心理这个中介变量,进而再影响生理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拟通过对10名受试者练习宁神调息养生术前后的膈肌和食管功能指标进行测试比较,观察宁神调息养生术对膈肌和食管功能的影响,以期对宁神调息养生术对下食管括约肌及其功能集团的影响给予客观评价,为该功法的改进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宁神调息养生术练习对腹式深呼吸时的Pdimax、LES腹段长度、LESP、CDP、post-LESRP和post-LESRA等有显著性作用;EGJ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能够显著增加EBA。宁神调息养生术练习可显著改善膈肌和食管功能,提示该功法可能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预防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健身气功·五禽戏在高校的开展,以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为抓手,不断优化高校健身气功·五禽戏课程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高校健身气功·五禽戏学练的氛围,是促进高校健身气功·五禽戏开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舒佑辉 《武当》2011,(2):13-15
健康长寿,是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永恒课题。太极拳是实现这一美好目标的最佳养生术之一。怎样修炼太极拳才能求得其最佳的养生功效呢?一、动静有常,阴阳和合:"从阴阳则生"。中华民族从古传承至今的太极拳,是静动相兼的气功,又叫行功。行,即运动变化;功,即内炼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