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岛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阐明海岛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所处的困境,从而提出适应海岛旅游业发展的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体育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雷州半岛传统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休闲旅游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雷州半岛发展"五岛一湾"旅游产业园提出设想。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景点众多,但表现出:零星、散乱,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业反应迟钝;景点娱乐设施少;特色旅游品牌宣传力度欠佳。在省政府对旅游开发建设上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环境下,如何让雷州半岛走向市场,旅游、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一体化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对桂林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环境进行了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开展桂林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桂林开发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战略选择,旨在不断深化桂林旅游的内涵,推动桂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旅游城市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绿色经济发展为主的普洱市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当今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多方多面的,人们已经是不再乐于传统模式的旅游,而是开始趋向于形式多样、趣味与运动相结合的健康旅游方式,把体育运动融于到旅游的过程中。在运动的过程增强体魄具有无穷的魅力,已经是一种新式的旅游方式。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需求的今天,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以及大众体育的发展,休闲体育占体育组成形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对于体育和旅游休闲的爱好者们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一直所期待的休闲方式。本文概括了体育旅游结合休闲体育对体育旅游的开发做出的一些具体分析。再结合普洱市发展现状,对体育旅游开展的实际情况作出对策分析,引用体育旅游的相关开发理论找出普洱市体育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优势与问题,把绿色经济作为市政府经济支柱发展方向的普洱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深度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休闲旅游资源。西部民族地区在体育休闲旅游业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观念、产业化以及人才缺乏等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进行深度开发,必须树立休闲文化观念,走科学化、实体化、市场化、规模化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道路,走区域合作道路,推出一批黄金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并加强人才培养,满足民族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萍乡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结合武功山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发现武功山旅游业发展较好,但在武功山旅游景区中体育方面的开发欠缺,传统体育文化的展现与开发程度更是严重不足。经过调查和理性分析得出,武功山旅游业与萍乡传统体育文化--傩舞能较好地融合发展,既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效应的提高,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对丽水9县市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丽水山区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差异性、独特性"特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挖掘整合丽水的人文资源,是增强丽水旅游业的生命力,开发丽水体育旅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莆田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与调查法,分析莆田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莆田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好,区位条件优越.提出综合开发体育休闲旅游资源、针对性地进行市场促销、构建体育休闲旅游发展配套体系、加速培养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世博上海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海滨 《体育科研》2011,32(6):10-13
"十二五"期间,上海着力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推行市民旅游休闲计划,以及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后世博上海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上海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分类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后世博上海体育休闲旅游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休闲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休闲旅游是一种健康,科学,积极的休闲方式,是在休闲体育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逐渐壮大起来的。本文着重从资源、产业、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休闲体育与旅游结合的社会学价值。最后从休闲的基本条件“有钱”、“有闲”、“有兴趣”等方面分析我国体育休闲旅游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区开发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湘鄂渝黔边区具有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良好资源环境。它的发展对促进边区民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加快对外开放,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进人们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在边区体育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有创新和特色意识,要加强产品的宣传与促销,加大产业投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分析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旅游的意义、瓶颈及其路径,认为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旅游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扩大区域乡村旅游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扩散效用。瓶颈体现在广西体育非遗市场化有待开发,应拓宽消费者的消费视野;提高相关部门对非遗文化完善保障力度,加大对非遗活态传承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力度。相应对策为:紧密结合当下广西节庆体育,推动区域体育非遗走向旅游产业化;创新体育非遗与旅游的营销方式,推广区域体育非遗文化旅游;加大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提高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业务素养。  相似文献   

13.
黄骏 《拳击与格斗》2020,(2):141-141
本文在休闲体育视域下,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太极拳在休闲体育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研究表明,发展太极拳需要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提倡合理的休闲行为、增强休闲体育的文化自信、加强太极拳在休闲体育中的开发力度,让太极拳在休闲体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合理,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为了促进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区。西部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体育资源等资源为西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文中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经济、政策、法律以及体育休闲旅游项目等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开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湘西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旨在为湘西发展有特色的区域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湘西经济的发展,促进和谐湘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海南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与主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是一个旅游大省,旅游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但海南旅游特色还没有充分凸现出来,体育休闲旅游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体育休闲旅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对海南体育休闲旅游进行精心设计,开发度假娱乐、探险野外生存、乡村生态、医疗康复养生等为主题的体育休闲旅游模式,将对海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新时期发展思路中,提出了"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发展旅游业与户外休闲健身产业是发展内蒙古体育产业的必然选择。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发展内蒙古户外休闲体育的"休闲8道",即大力培育和发展"登山步道、草原马道、公路骑道、沙漠驼道、戈壁车道、河湖水道、冰雪滑道、空域航道",这是内蒙古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环巢湖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项目资金的投入、资源的空间整合、景区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旅游业的联合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专门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杭州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旅游行为及倾向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休闲旅游从生理上和精神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自然和健康的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递增,体育休闲旅游将成为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杭州市为例,在对市场调查数据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旅游的现状和意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由此产生的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旅游行为及倾向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