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论及什么是大理文化,就常听慨叹:大理文化内容太丰富,很难概括,几句话说不清楚.至于形象怎么树,品牌怎么打,更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一、大理文化的内涵与概念 笔者认为,大理文化的内涵应是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灿烂兴盛的民族文化、辈出精粹且不可胜数的名人文化等,均在得天独厚的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大地上诞生演绎.大理的一切,均是"德化精神"使然,"大礼大治"致理"的"王道文化"所至.  相似文献   

2.
"文化"小议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看,他虽然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精神",但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5.
文敏 《华夏文化》2021,(4):17-20
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气节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个体道德的塑造、国家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气节概念的形成 "气节"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所独有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通常是指个人在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志气和节操.先秦时期,"气"与"节"是作为两个词使用的."气",据《说文解字·气部》记载:"气,云也.象形."这里,"气"是古代对天上云气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研究体会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综观中国共产党80年历程,从它建党那天起,在各个历史时期,均自觉地与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进步,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世纪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把握时代精神,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元素,"趣味"概念与文学话语表达密切相关。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趣味"承担起重构阶级、区分社会文化秩序等方面的责任。事实上,自18世纪开始,经验主义哲学逐步发展,休谟、波克等哲学家将"趣味"与美学概念并置,进而丰富了经验主义美学的内涵。《美学意识形态》一书中,伊格  相似文献   

9.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是古代蜀人在人物造型艺术方面的一大杰作,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蜀人雕造的这些石人代表的是什么身份?具有什么象征含义?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们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动机和目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一些学者的推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石人应是古蜀族巫师的象征,并非奴隶或社会下层,也决非异族人物或战俘,表现的也不是刑罚或人牲情形,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暴巫尪求雨"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10.
"道"是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普遍性的概念,它的蕴意与佛教概念中的"真如"、"法性"、"菩提"等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早期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中,佛教却大量地采用了"道"这个语词,它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一、译经中的使用;二、佛教徒称号中的使用;三、佛教名物中的使用.这种对"道"字的普遍采用,加快了佛教的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牛仔是19世纪60-80年代美国西部"畜牧王国"的伴随物.牛仔不仅为美国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对美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由牛仔这一独特形象还衍生了"牛仔文化".牛仔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广,已在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等许多方面深入到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中.而牛仔的服饰已演化成美国的民族服装;牛仔的幽默语言也融入现代美国人的日常谈吐中;牛仔的主题,在美国人的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被无休止地重复着.今天,牛仔文化不仅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己融入世界文化中,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牛仔的服饰、语言、技巧和有关牛仔的一切文化作品都越来越来被各国人民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今人往往把"说书"的含义等同于"说唱",视"说书"与"说唱"为同义词。实际上,"说书"概念丰富,具有解说某种或某类书籍,指代特殊官职、特殊文体,表示说唱曲艺活动这四层含义。前三种"说书"概念都产生自以经史典籍为代表的雅文化之中,而具有说唱含义的"说书"概念则源于以俗文学为代表的俗文化之中。"说书"概念从雅文化到俗文化的流变过程中在说书对象、说书方式、说书内容方面发生转移,使得两种文化层面中的"说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真正而全面地理解"说书"概念及其文化转移,才能有助于弘扬与传承曲艺类说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化观在中国文化界有着重大影响.他的"反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及其提出的一系列论点,如东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说等,都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反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等方面对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化观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4.
移民问题远不只是一个生物学上的人口概念和人口问题,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问题。文化是塑造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移民文化的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种多声部的问答辩证法与实践调适过程,最终在"我们的形象"与"他们的形象"的动态过程关系中共同塑造"我们的形象"和"我们的身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走向如果只从文化本身来研究 ,可能会受到视野的限制。 2 1世纪初中华文化问题在许多方面不同于 2 0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讨论 ,那时文化问题的研究带有拨乱反正的性质 ,可是在2 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再来研讨文化的走向 ,不能不思考时代的重要课题 ,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一、中华文化的一个新问题———科技伦理2 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进展到什么程度 ,很难作出具体而微的预测。人们普遍认为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以重大影响。现在可以看到 ,因特网不久将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佛教鲜明而浓厚的哲学理论中,"空"是一个核心范畴和根本概念。解析佛教"空"论,洞悉"空观"真谛,对于我们梳理佛教理论的基本结构、领会佛教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一、原始佛教的"空"论什么是"空"?"空"在古印度梵文写作Sunya,音读"舜若",意译为"空"。…佛教的"空",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无"或"什么也没有",它有自己特定的宗教内涵。原始佛教关于"空"的阐述集中体现在《阿含经》中。"空"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成都"的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山海经》等古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岷山即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圣山"昆仑山(海内昆仑山)。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又名成山。"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下都",即天庭、天堂。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成都"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即"天堂.圣山.乐园",是远远高于"伊甸园"、"香格里拉"的文化概念。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  相似文献   

19.
正经历了数百年的混战和整合,欧洲中古社会在进入11世纪后渐趋稳定并逐步发展,终于在随后的世纪迎来了自己文化发展的辉煌:古典著作被大量翻译,大学蓬勃兴起,罗马法得以复兴,文学艺术与教堂建筑艺术发生了大变革??史称"12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时期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更是经济发达,社会富庶,文化繁荣。恩格斯曾说,南方法兰西"不仅辉煌地发展了中世纪生活的一个阶段,甚至使古希腊文明在中世纪末期回光返照"。在这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一种新型的诗歌诞生了,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  相似文献   

2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藏文化是高原文化、"缺氧文化"、抗争文化。在藏族传统历史地理概念中,将整个藏区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即通常所说的"藏区三部"或"藏地三区"。康区亦称康巴藏区,在此范围内所孕育生长的康巴文化是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在简要梳理学界关于康巴文化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经纬度、海拔度、水量度、日照度、物产度、交融度六个维度对康巴文化进行分析,我们称之为"六度方法"。该方法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涉及生态学、文化学、地理学、气候学、民族学等内容。"六度"之间也有一定内在联系,并非完全独立。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维度全面、综合地评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产生的基础条件。本文旨在将康巴藏区置于全球视野中进行观照,探究康巴文化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与动力,并对康巴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及研究内容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