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海湖夏季水生生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006~2007年两年来对青海湖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推算出青海湖水生生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上世纪60年代的调查相比,浮游植物中硅藻门仍然是最重要的类群,浮游动物中咸水北镖水蚤是优势种,底栖动物属两个类群即摇蚊类幼虫和钩虾,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1.239mgO2·m-2·d-1,按Wetzel的湖泊分型标准,青海湖属于贫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型而言,草地、湿地和水域的价值贡献率超过了97%,成为构成青海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湿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可能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天然气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地理位置和资源价值特殊的青海湖,承担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为加快青海湖景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使景区的公用设施和设备向生态化、环保化发展,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一直致力于调整景区能源利用结构,积极推动天然气利用工程在景区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4,(2):10-11
<正>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完成的"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在沿黄水库和农用水库涝池分别开展了青海湖裸鲤网箱养殖和增养殖,形成了相关的配套健康养殖、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也是我省首次实现了青海湖裸鲤的全人工淡水养殖示范,对高原土著鱼的资源保护和恢复以及为今后开展规模化高原冷水性土著鱼类养殖积累了技术储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1~2018年青海湖流域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8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青海湖水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8年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4℃;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4.5mm;年平均风速降低。暴雨日数显著增多,中雨日数、降水强度及强降水量增加,而干旱日数微弱减少。受降水量增加、布哈河来水量增多的影响,自2005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4年回升,累计上升2.37m,湖面积总体增加。未来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RCP4.5情景),青海湖流域气温将呈上升趋势,降水增加,蒸发增大,受气候暖湿化影响,青海湖水位可能继续上升、湖面积有进一步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流域是两大高原、三大地理区的过渡带,其生态定位日益重要。文章主要采用ENVI和Arc GIS进行地学空间分析并结合Fragstats4.2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5年青海湖流域湿地面积有所减小,2005年后流域内湿地面积稳步上升。说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持续稳定的改善。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为青海湖流域的国家公园建设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瑞 《青海科技》2012,(4):16-18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一颗珍贵的高原明珠,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青海湖的旅游开发不得不提。2008年以前,青海湖的旅游、开发归海南州、海北州和环湖3县,共和、海晏、刚察管理。2008年后,青海省政府成立了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同时成立了隶属于管理局的青海  相似文献   

8.
李皓 《青海科技》2016,(4):28-30
正洄游,这是祖先的生命基因留给湟鱼的生存智慧。多少年前,青海湖还是一个与黄河相通的湖泊,湟鱼也仅仅是一个生活在这一水域的,与黄河鲤鱼极其相近的生命物种。后来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改变了青海湖的命运。高高隆起的日月山挡住了青海湖流入黄河的水道,此后,青海湖便失去了奔向大海的可能,由外流湖变成了内陆湖。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汽源,青海湖水位及面积的动态变化是气候和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1961~2018年青海湖水位、布哈河流量等水文资料以及周边地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湖水位及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8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从2005年开始14年连续回升,且湖水面积扩张明显。受气候暖湿化的影响,近年来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增加显著,入湖流量呈上升趋势,加之青海湖西北部的高山冰川持续融化,流域冻土深度变浅,冻结时间缩短,多年冻土与季节性冻土水释放,致使青海湖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系统探讨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现状,提出了增加草被覆盖、治理草地荒漠化、优化畜牧业生产、强化鼠虫害防治和控制旅游经济规模等保护草地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