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晓琴  赵平 《吉林教育》2006,(10):56-57
青春期是每人的必经阶段,耳聋学生也不例外。聋生由于听力方面的生理障碍,易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而青春期又是一个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一时期,聋生的心理状态、情绪感情体验较之以往更趋复杂、多变,他们将面临比健全同龄人更多的思想困惑和烦恼。我们特教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对青春期聋生心理及情感发展特点的研究,准确把握青春期聋生情感发展动向,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引导聋生迈好青春期第一步,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善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
困难和挫折是聋生成长的主要障碍,面对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较差。在正常孩子看来是很小的一次失败,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聋生在心理受挫后.往往会长时间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产生不安、畏缩、甚至恐惧的情绪,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作为特殊教育工作,我们应适时给深受困扰的聋生以疏导、排解,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张颖 《学周刊C版》2011,(3):208-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我国将进入知识、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竞争,聋生因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聋生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如任性、冷漠、性格孤僻、自控能力差、猜疑……这些对聋生的发展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赵辉 《陕西教育》2009,(3):22-22
青春期是人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生变化,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极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种种问题.自然,耳聋学生也不例外.由于聋生听力方面的障碍,使得这一时期的聋生将面临比其他同龄人更多的思想困惑和烦恼.随着特教事业的发展,对聋生的青春期进行教育已成为广大特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认知及社会阅历等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本文根据高职学生遇到挫折后产生挫折心理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挫折心理的形成的原因,结合挫折教育现状,提出了矫治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策略,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6.
聋生由于其生理缺陷,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健全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课外阅读不仅开发聋生智力,还能够使聋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写作能力,对提高聋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其他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聋生在我校占有相当的比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这部分学生容易形成诸如盲目、脆弱、自卑、焦虑等消极的心理偏差。特殊教育工作者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和社会交际,同时采取挫折与赏识并举和为其提供发泄的机会和场所等方法来矫正心理偏差,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迎接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近些年来,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注意,涌现出一批以聋生为被试的研究,其中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聋生在SCL-90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同龄组健全学生常模。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在把握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聋生的教学方法。在聋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补偿训练,合理使用手势语,给聋生以清晰、规范的动作示范。  相似文献   

10.
聋生。一个特殊的劣势群体,由于该群体的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缺陷要比正常孩子严重的多。如何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聋校“育人”的“重中之重”。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聋生的不良心理的造成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聋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聋校的教育任务是在发展聋儿语言的同时,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维护并增进聋儿的心理健康。对聋生进行心理辅导是保证聋生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建立完善自我的必要途径。从事聋生教育教学的几年中,我对聋生的认识有了提高,在工作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相比健听学生较差,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聋生自身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同时,文章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提出了调适建议,包括提高聋生及其亲属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聋生言语能力、促进残健群体融合、落实政府购买心理服务以及建立网络心理服务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聋生由于生理上丧失听觉,加之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聋生存在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等不良心理。经过多年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尝试和实践探索,在剖析聋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基础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施教措施,获得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樊宏 《宁夏教育》2014,(4):28-28
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和盲生,在受到挫折后,因交流受阻,更会长时间被失败的情绪所困扰,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某些心理疾病或走向极端的现象。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适时地对聋生盲生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5.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语言障碍,与周围的人(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等)语言交往很少.而内心世界与外界的交流则更少。因此,聋生的心理困惑较之健全学生会更多。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教学呈现方式影响农村聋生心理理论水平,在PPT呈现下的心理理论成绩高于传统纸笔呈现下的心理理论成绩,不同父母听力状况会影响聋生心理理论发展,聋人组家庭聋生要高于正常组家庭聋生,父母中至少一人为聋人的聋生心理理论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7.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成熟滞后,一些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聋生成长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此外,聋生个体的浮躁还会波及班级其他学生,最终危及班风、学风,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必须对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疏导。  相似文献   

18.
<正>聋生是由听觉障碍引起语音障碍的群体,聋生既要承受自身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苦恼,又要面对当今社会多变的环境,他们比正常人面临更严峻的学习、交往、就业等社会压力,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便。困惑、矛盾、不安不断沉淀,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治疗不良的心理倾向。一、根据聋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面向全体的心理辅导遗传素质是聋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学艳 《辅导员》2011,(9):49-50
在经济落后地区,聋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一个"虚有名词"。聋生家长或包办保护过度,对聋生有求必应,或麻木冷漠听之任之。聋生家长对聋生的心理期望值过低,对聋生"只养不育"。聋生家庭教育在聋生教育中正常缺席,使得聋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如好逸恶劳、孤僻、自虐,聋生的教育发展遭遇了瓶颈之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82名聋生问卷调查发现,聋校的性教育远落后于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实际的需要,加强聋生的性教育十分必要。研究认为,根据聋生特点,对聋生进行性教育最迟应提前到中年级开始,在内容上应重点放在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健康教育等方面,并努力探索适合聋生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