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彤 《出版视野》2005,(6):28-28
为传达贯彻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加快报刊业发展,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于11月16日、17日召开全市报纸管理工作会、全市期刊管理工作会。各报刊社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王利明 《传媒》2006,(9):4-7
8月19日,2006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绿野无垠、晴空万里、空气清新的呼伦贝尔召开. 在报刊业面临诸多问题的时候,在报刊业被许多人士唱衰的今天,在报刊管理遭遇职能转换的当口,选择这样一个让人极目远眺、心胸开阔、生意盎然、荡涤杂念的大草原,召开这样一次政府管理部门和报刊业都极为瞩目的会议,本身似乎就含有某种暗自契合的深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之下已全面提速。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意识形态特性的报刊业,也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目前,全国报刊改革思路已经确定,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明确了报刊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解放思想。突破难点,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促进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中央关于报刊业改革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是摆在报刊媒体面前的迫切任务。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中共陕西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目标的一项重要拳措,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召开的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紧密联系本省实际,科学分析了报刊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讨论了《关于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董旭阳同志在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集中体现了这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基本精神,现刊登这篇讲话的摘要,供报刊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报刊管理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批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应运而生。这类报刊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拓宽了报刊业市场,促进了报刊业发展。与此同时,这类报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报刊偏离正确舆论导向、刊载虚假报道、炒作“社会热点”、渲染格调低  相似文献   

5.
3月15日,在蓉举行的"2012中国报刊广告‘金推手奖’颁奖表彰大会"上传递了令人振奋的消息: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增长创历史新高。报纸广告收入达到555亿元,期刊社广告收入达到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6%和59.87%。此次会议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业分会主办、华西都市报承办。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长久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通报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6.
李谦盛 《报刊之友》2014,(9):133-134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为了宣传其政治思想,分别创立了自己新式的舆论宣传工具——报刊,从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着十分浓烈的政治性色彩,为政治服务是它的本职工作,亦是它的特点。但是,虽然是为政治服务,中国近代报刊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报刊发展过程及对其报刊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思考从近代开始中国报刊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近代报人办报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吴锋 《今传媒》2008,(1):16-18
2007年中国报刊业遭遇受众审美疲劳、经营成本攀升和政府监管强化的多重压力,加上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强力挤压,报业发展态势明显放缓.有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大型城市报刊发行量未见明显增长,主要城市报刊广告同比增长约7%,仍低于同期GDP增长率,中国报业广告增长幅度已连续3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回顾2007年的中国报刊业,以平稳为基调,以和谐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技术变革为龙头,以盈利模式再造为抓手,在险恶的竞争环境下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2,(2)
《报刊之友》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国内唯一以“大审读”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审读期刊。它立足陕西,关注全国,坚持以客观、科学的眼光观察和评议陕西的报刊业;它着眼于新形势下报刊业改革、创新的需要,及时刊登和介绍省内外报刊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成为陕西报刊界人士了解并借鉴省内外媒体发展、变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石峰 《传媒》2004,(4):14-17
2003年,我们在报刊治理工作和探索报刊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中投入了大量精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年我们推进报刊业的各项改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年报刊业改革的一些重要环节已经进入突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新的突破。当然,突破绝不是“放开”的概念,而是指报刊业在改革、创新、发展等重要环节上有新进展,这种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报刊业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8,(1):16-16
重庆直辖后.重庆报刊业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繁荣发展。2007年,是重庆直辖10周年.重庆报刊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吴锋 《新闻实践》2008,(2):13-15
2007年中国报刊业遭遇受众审美疲劳、经营成本攀升等多重压力,加上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强力挤压,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放缓。有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大型城市报刊发行量未现明显增长,主要城市报刊广告同比增长约7%,仍低于同期GDP增长率,中国报业广告增长幅度已连续3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回顾2007年的中国报刊业,以平稳为基调,以和谐为主题,以内涵建  相似文献   

12.
方蕴翔 《出版广角》2019,(24):22-2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移动终端新闻、有声读物、即时视频等新媒体产物,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报刊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数字化发展和报刊媒体融合成为传统报刊业必须选择的转型之路。全媒体时代,报刊如何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并与新媒体融合,从而提高报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报刊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报刊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期助力报刊媒体融合发展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严明瑗  王敦琴 《中国编辑》2015,(2):84-87,112
张謇具有丰富而前瞻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观颇为深刻。他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贡献巨大。他自己创办、参与创办、呼吁创办及支持创办的报刊甚多,这些报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他表达思想和主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黄逸秋 《传媒》2021,(8):58-61
葡萄牙报刊业近年来呈现出整体下行的发展态势,传统报刊出版、发行、营收及受众数量等都大幅下降,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尽管越来越多的报刊推出数字版,部分报刊的网络发行量有了显著增长,但由于受众付费意愿不高,仍无法挽回纸质报刊萎缩造成的下滑态势.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大型传媒集团频繁兼并重组,通过规模化、多元化经营争夺市场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王华 《传媒》1999,(4):36-36,12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报刊业在祖国大陆解放后,随着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经济、文化、地域、人口等诸多的因素的差别,台、港、澳地区的报刊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台湾地区的报刊业最为繁荣,香港次之,澳门又次之。 一、台湾地区报刊业 1945年台湾光复后,第一家报纸是原台湾新报更名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五级审读网提高报刊监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光 《传媒》2002,(5):8-9
从事报刊管理工作24年的经验告诉我,报刊审读是报刊管理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省级新闻出版局实行职能转变,强化对市场监管的新形势下,我们深深感到,实行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监管出版物的舆论导向是否正确。而确保出版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3,(8):8-8
中纪委、中宣部、农业部、新闻出版总署于7月18日召开会议,部署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制止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党报党刊为主体,专业报刊、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类报刊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不高、散滥现象严重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报刊利用职权摊派发行,给基层和农  相似文献   

18.
史记 《传媒》2007,(2):53-53
本刊讯(史记)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山西省的教辅类报刊被称为"中国第一教辅报刊群",该省的教辅类报纸定价总金额位居全国首位,有两种科技期刊被选入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朱建纲 《传媒》2010,(4):18-19,23
日前召开的"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志着报刊退出机制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对于报刊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难点和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各地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实践和安排部署?为此,我们特别约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宪武,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作苏撰文,为读者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我国报刊经营必然发生转化。“3报刊发行的营利额”、“报刊广告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使部分报刊业成为我国经营业绩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刊业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主、以主促副”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