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缅怀他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有关文章,以示纪念。这期杂志首先刊登的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同志写的《关于新闻工作、办报和当记者》一文。这篇文章载于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缅怀毛泽东》一书。本刊发表前,作者又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全体同仁怀着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发表这篇纪念文章。此文,记述了邓拓主持编辑出版全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经过,不但有纪念意义,而且具有宝贵的文献史料价值。我们非常感谢我国新闻界前辈张帆同志应约赐文,供本刊独家发表。现发表的这段文字,系作者最近撰写的《邓拓与战友》第6章的部分内容。《邓拓与战友》共20章,约15万字,本刊将从明年第1期起陆续刊登,并筹划出版该书,尽早问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从本会代理理事长、中央档案馆馆长王明哲同志处获悉:为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央档案馆选编出版了《毛泽东手书选集》10卷本,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央档案馆,向该书主编井家卓同志进行了采访,交谈情况如下: 问:为什么要编《毛泽东手书选集》? 答: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从馆藏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手迹这一实际出发,决定编纂这部《毛泽东手书选集》。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6,(9X):13-13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热爱和思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书籍出版社于近日推出了《毛泽东家风》一书,并于9月8日召开了该书新书发布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实习记者杨嘉)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热爱和思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书籍出版社于近日推出了《毛泽东家风》一书,并于9月8日召开了该书新书发布会。在新书发布会上,本书主编孔祥涛介绍了本书从选题到写作再到编辑的一系列过程。他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更多的人分享领袖家风,弘扬革命精神和优秀道德风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振兴中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本书讲求创新,力避炒冷饭、神秘化或庸俗化,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家庭与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6,(9X):18-18
“别梦依稀咒逝川”。转眼之间,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不论国内还是国际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没变的,是我们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爱与怀念。今年的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中国书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孔祥涛先生主编的《毛泽东家风》一书。  相似文献   

7.
1983年第12期《新闻战线》刊登温济泽同志写的《忆毛泽东同志的两次谈话》一文中,谈到毛泽东同志第二次谈话的日期,经作者多方核实,已查明谈话的确切日期。现将温济泽同志的来信发表如下,以资更正。编者在编发这篇文章中,工作粗疏,未尽到应有责任,特向读者和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8.
"别梦依稀咒逝川".转眼之间,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不论国内还是国际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没变的,是我们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爱与怀念.今年的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中国书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孔祥涛先生主编的《毛泽东家风》一书.  相似文献   

9.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的第一部分,《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中,提及范长江的两篇通讯。这两篇通讯发表在1942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本刊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电文和范长江的两篇通讯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革”中的出版情况少为人和。本刊1998年第2期曾刊登方厚枢同志所写《缅怀周总理“文革”时期对出版工作的关怀》一文,反映了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关心、指导出版工作的若干情况。张稚枫同志多年研究“文革”出版史料,我们特请他分题写成短文,从本期起陆续刊发,以弥补出版史中的这段空白。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为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刊登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同时发表部分新闻工作者、理论工...  相似文献   

12.
出版要闻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回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举办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的通知》(中办发[2003]12号)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决定组织出版一批全面反映毛泽东同志光辉思想和丰功伟绩的重点图书,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之际,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一书。这是一本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书:由100位当代文学家艺术家联袂抄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即将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广播电视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个可喜成果。白谦诚同志写的这篇导言,介绍了该书的特点、结构及有关情况。征得作者同意,《视听评议》栏特先期予以刊登,以飨关心此书的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盛沛林同志的《试论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文。随后,石雨同志为本刊第6期撰文,指出这篇文章引用《红星报》的“见面话”是牵强附会。接着,盛沛林又在本刊第8期发表文章,说明《红星报》1931年12月创刊时的“见面话”就是1933年8月的“编者自述”。最近,石雨对这个说明又提出不同看法。现将石雨文章刊登如下。根据现已查到的历史资料来看,石雨的意见是对的,“编者自述”和“见面话”尽管一脉相承,但并不是同一篇文字。本刊一贯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分清是非,求得真理。当然,这种争论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应该是同志式的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89年第4期刊登了陈尔泰同志《试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一文后,同年第6期又刊登了蔡长宁同志的《广播电视“本论”研究浅析——兼与陈尔泰同志商榷》。本期我们再次刊登陈尔泰的《答蔡长宁同志》,同时刊登了雷跃捷同志的《学术争鸣应有科学的态度》一文,对陈尔泰的两篇文章都有所评论。我们认为,陈尔泰、蔡长宁、雷跃捷同志的文章,涉及到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等问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我们的宗旨是:一定要把争鸣引上健康的也就是科学的、民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曹茜同志这篇简介,是在本刊今年第3期《讨论与争鸣》栏发表陈尔泰同志的《答蔡长宁同志》和雷跃捷同志的《学术争鸣应有科学的态度》两文之前写的,因此没有触及上述两文所进行的讨论,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陈尔泰同志的观点,以便进一步开展讨论和争鸣,故予刊登。  相似文献   

18.
贝鲁特来信     
本刊今年第4期刊登了光明日报社驻贝鲁特记者展舒写的一篇通讯《在贝鲁特的日子里》,受到读者们的好评。《贝鲁特来信》一文是由展舒同志转给本刊的,不久前他已调回国内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我们的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之际,《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意义深远的大事。在半个多世纪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不但是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也是我们新闻战线的一名伟大战士。从《湘江评论》开始,毛泽东同志一生主办过十多种报刊,亲自撰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举国共庆建国64周年之际,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丰功伟绩,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档案局(馆)、省社科联、省档案学会于9月27日与29日在省委和省政府大院,联合举办《毛泽东与辽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图片展》。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庆良、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馆)长赵焕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杨路平、省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