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场,在这个工场中既有学生、又有教师,同时,还有把二联系起来的“知识”;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会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全新体验的感受,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仇建飞 《贵州教育》2011,(24):33-34
智障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劢 《宣武教育》2006,(4):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美始终是个难题。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美文,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婉约柔美,又有大江东去的壮阔豪放;既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壮,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奇飘逸。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口吐莲花,忘情于文字之中,学生却一头雾水、无动于衷,丝毫感受不到美,完全没有审美体验,在我的古文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于是,在讲授《答谢中书书》这篇写“美”同时写得也美的文章之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确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审美,但更应当意识到审美经验完全是个体的体验,是旁人甚至是美学大师也代替不了的。在审美活动中,学生是完完全全的主体,是主人,也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主体地位,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才能使得他们切实感受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是一项心灵的活动。由于学生个人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都存在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也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主观色彩更加浓厚,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的同时,又该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呢?  相似文献   

6.
博客     
《天津教育》2011,(4):60-60
爱弥儿的博客(王瑞芳)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25453811 我们的教学如果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动情。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文科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人文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黄琼 《学周刊C版》2011,(10):120-12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所带来的是,对学生个性化体验、感受的关注。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着手,拓宽源头、开阔视野,将更多样化、个性化的经验内容纳入课堂之中,在交流与碰撞中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与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提取——由点到面学生原有的活动经验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符,教师要恰当而又巧妙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互通有无,从而将整个课堂融为一个整体,让每一个鲜活的个体经验串联为一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与应用数学的信心。”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重视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用于...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切入点是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和个体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教育智慧又一次触摸到教育的灵魂,它能使教师放飞思想,但又以学生为本;它能使教师体验到为师的尊严与幸福,也能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相似文献   

12.
生物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场,在这个工场中既有学生、又有教师,同时,还有把二者联系起来的"知识";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会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全新体验的感受,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与用分离,把数学与  相似文献   

14.
圣丙飞  贾微 《青年教师》2006,(10):21-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实验等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还处于困惑状态,该放手时不敢放.即使开放,也是为学生铺平道路,学生的思维还是被老师牵着,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参与。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扩大学生的探究空间,真正落实有效参与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5.
孙瑞 《辅导员》2010,(8):58-58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董洪连 《河南教育》2005,(12):30-30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及经验.通过实践体验.对事物进行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领悟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学日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需要教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使学生感受生活数学,领悟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主动的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认为:若要使学生真正发挥个性,放飞心灵,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孩子到学校上学,他们不仅带着大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多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处理影响学习的情感。在学校里,学生的感受与情感通常被忽略了。是的,我们有专门对大脑的研究,我们目前对人在抑郁和愉悦时大脑里的化学变化已有了很多了解.但学生在学校里的日常感受却被忽略了:担心上课听不懂,担心作业做不好,担心被教师评价,以及最重要的,担心自己是被同学接受还是拒绝。孩子的这些感受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