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会多彩斑斓。而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自然会是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更多合格的音乐的听众。因此,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音乐课喜欢音乐课,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茜 《甘肃教育》2007,(12S):62-62
音乐感的培养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何把一个后天条件一般的孩子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达到有乐感的演奏呢?  相似文献   

3.
唱游,顾名思义是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它是小学低段音乐课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外音乐史纲》课教学心得李勤音乐是人类文化之一,它远在人类语言文字之前就已产生了。音乐艺术有着浩瀚无际的发展历史,学习和掌握音乐发展史的知识,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需;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指出:“古为今用、洋为中国”,我们可...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及通过想像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显得较为枯燥。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马雄 《教育》2008,(8):59-59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标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这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材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化。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材进行了整合,其育人目标强调审美素养。提倡尝试音乐创作,要求了解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8.
略论汉魏两晋南北朝宫廷音乐官署的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代宫廷音乐官署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唯一的文化管理机构,自西周至清代,中国宫廷音乐机构从形成、发展和演变,前后共经历了2700余的时间,其中,汉、魏、两晋、南北朝近800年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典型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尤其以“清商”为代表的俗乐形态始终贯穿其中,对宫廷音乐的变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高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之问的关系是在高职教学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对此作了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后,引进了希腊的音乐化,成为希腊音乐化的一个继承。虽然如此,但他们的音乐化观念很不相同,古希腊人把音乐当做一种高尚的修养,而古罗马人则把音乐当做一种享受,如此的差异同时也给音乐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这个环节,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确实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过去的音乐教学大纲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现行《音乐课程标准》将“创造性发展价值”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并将“创造”作为一个教学领域,纳入内容标准,自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教学操作也是可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人文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包括传统的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曲五大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音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认知,理解,感受,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讷氏的重要标志。而在视唱练耳课中实施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是一条方便,快速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何明霞 《小学生》2010,(2):12-13
听辨音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能力的大小,无论对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还是形成基本技能,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无法想象一个音准能力差的学生能唱好合唱(甚至是齐唱),一个分不清大小三度的学生能分清大小调式。音的产生的第一个物理属性就是音的振动频率,音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说保持学生良好的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的“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说它年轻是因为“音乐美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十八世纪末;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之时,就出现了《乐记》这本音乐理论专著。那么,什么是音乐美学呢?简言之,音乐美学就是“音乐美”的学问。除此之外,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如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特别是与人的情感关系,则可称为音乐的美学。要弄清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最好从它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着重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关系,它要…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音乐考生的录取情况。而音乐考试又有与其他高考考试所不同的地方,是考生通过对音乐技能、技巧的掌握,读取音乐信息、正确的感受并反应到大脑意识中心,经大脑意识中心处理器官对音乐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通过个体的表演方式再将音乐信息表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何组织好一堂有效有益的课,如同排演一场戏或是写一首精美的诗,是需要像对待艺术一般,不断推敲的。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同样的条件,就能组合成无数不同的课堂,而音乐课堂,在众多学科中,又有其特殊的性质。音乐本身就是感性的,不同的音乐题材,带给人的感受可以是波澜壮阔,或是小桥流水,也可以是恢宏壮丽,又或是曲转回肠。如果为音乐课堂定一个组织套路或是规律,那则是违背了艺术自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学的进行、原则的贯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对一些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