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新闻的人文关怀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娱乐新闻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娱乐新闻的策划、采编和制作,努力增强自身的人文关怀,对于促进娱乐新闻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部分,新闻报道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呈现单一化。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河池日报》中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其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顾理平 《传媒观察》2005,(11):40-41
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十分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新闻从业者通过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所以,新闻从业者正确地解读并实践那些耳熟能详的新闻理念,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有些新闻理念,却不幸被误读了。  相似文献   

4.
张海斌 《新闻前哨》2012,(10):100-101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并逐渐渗透进媒介领域,经济效益日益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一贯以严肃性著称的新闻报道,在媒体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的较量中日渐褪去严肃的外衣,以亲近的面孔示人。地方新闻更是凭借着趣味性和接近性的特征走俏于各大媒体。在媒体的商业包装下.地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日益由新闻本位向娱乐本位扭转。本文试图探讨地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转变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红  张彤 《青年记者》2006,(14):56-57
如今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新闻从业通过新闻报道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所以,新闻从业面对社会时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平民化视角”近年来成了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价值提升是民生新闻的下一级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新闻不同,也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或新闻报道方式。我们倾向于认为民生新闻的界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新闻媒介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包涵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记者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采访遭拒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技新闻传播对象及担负的任务与一般新闻明显的不同,因而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就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努力使科技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更加趋于合理,使科技新闻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民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稍加分析近几年国内媒体有关的科技报道,我们使不难发现,一些科技报道的价值取向并未做到准确、合理的把握,甚至步入了误区,有这样几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市场取向的改革正在加快步伐。作为意识形态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才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才能为这个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起推动、促进的作用。 以市场取向,把受众当“上帝” 过去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是与计划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由此决定和制约着新闻报道领域、新闻内容、新闻写作、新闻价值观的取向。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在宣传报道上,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先进人物、推广先进经验。应该说,这是对的,今天仍要坚持和发扬。然而由于它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报道面窄,信息量不多,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写作和制作技巧陈旧。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使广播电视新闻宜传在思维定势、报道领域、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时效观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