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提出以学习背为中心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架构,一方面给学习者提供与课堂相似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通过对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文中提出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模式除了保留现有的二维环境下的2种学习模式之外,又建设性地提出邀请式学习模式,并且重点介绍在三维学习环境中这3种模式如何通过设计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而学习孤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敏 《海外英语》2020,(7):103-105
该文旨在探讨大学英语语境化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文电影创造互动教学和情景互动,应对外语学习无真实语境的挑战.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模式,设计语境化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指出英文电影在语境化教学中的三类作用:电影场景提供虚拟物理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电影情节提供情境语境,帮助学生建构认知语境;电影台词提供语言语境,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6):101-102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二语习得、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角度阐述了语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并以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创新实用英语》为例,提出了在课堂中运用语境化教学方法,以语篇教学为切入点在语境中学习词汇语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从语言学习生态观的视角,并利用社交媒体为实践工具,创建一个语境化第二语言(二语)学习模式,把原本被视为"较难提供基于真实环境的语言学习及应用的机遇"的一般二语学习者的生活环境,转变为二语学习的利器。"语言学习生态观"认为:语言学习应是产生自一个"擅于利用学习情境来支持各种语言学习活动"的语言学习及语言应用者社群;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是建立在学习者在社群中的真实/日常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应是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然而,二语学习者的一大局限是所身处的生活环境难有(或非有必要)使用目标语的机会,以致语言学习及应用被框在语言课堂内。如今网络发达,社交网络让语言学习者能够应用目标语把基于真实生活语境中的经历、心情、思考当成素材,创建社交媒体,以此引发同侪之间的互动、讨论、反思,及对语言应用的互评,从而拓展及深化社交媒体的内容,及提升语用能力。为示范这个理念的实际操作,该文也将提出一套面向中学生,名为"语用连群"(LI-nter Change)的教学框架,把学生的社交网络活动和课堂作文衔接起来,让学生利用在生活语境的所见所思,以华文进行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四类交际活动,并将经同侪讨论而获得深化的内容融入作文中。  相似文献   

5.
费珺 《海外英语》2012,(15):56-58
孩子与成年人这两个群体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巨大差异(最初习得速度和最终二语水平)。基于目标语环境下的研究表明孩子在二语习得中占优势。但是,课堂模式有别与目标语环境。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可以证明在课堂模式下较小年龄的孩子有优势。因此,目前对于孩子外语的早期教育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孩子与成年人这两个群体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巨大差异(最初习得速度和最终二语水平).基于目标语环境下的研究表明孩子在二语习得中占优势.但是,课堂模式有别与目标语环境.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可以证明在课堂模式下较小年龄的孩子有优势.因此,目前对于孩子外语的早期教育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课堂环境中二语习得诸多因素以及它们在不同层面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系统的运行轨迹反映了学习者二语的发展路径和水平。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借鉴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尝试对课堂二语习得进行研究。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1)构建新视角下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框架。2)探讨评析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法。3)选择师生互动和学习动机作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范例,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性格特征、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对二语习得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英语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以学习者为导向,学生会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畏难情绪,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使教师失去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本文站在二语习得角度,从影响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学习者年龄、性格、动机、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二语习得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分析学习者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利用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能力,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健 《海外英语》2020,(6):117-118
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关键词频繁地出现,人们主要从心理、社会以及语言学习等角度对二语习得做更加深入的解读.二语习得语境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氛围中,人掌握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无意识的掌握,也有自主意识下的识记,在这种语境环境下的习得过程,符合语言学习中的规律,不仅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第二语言的教学和掌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是语言学习的全新趋势和发展方向.该文从二语习得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语习得环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并通过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种理论的简单探讨,简要分析在大学英语外语教学过程中,这三种理论对于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列举各种情形下语言认知的实验结果,证实在语言认知中语义关联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儿童早期双语教学中词汇习得的特征,认为语义生成于语境和与其关联的词汇中。利用联结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母语与传统二语习得在模式上的差异,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二语学习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文精神匮乏,人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弊端日益突出,提出利用虚拟展览馆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虚拟展览馆设计的理论,利用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Abnet的古代诗歌文化展览馆系统,并探讨了其在人文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Virtual Quest是一种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探究式学习,它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性、社会性和深度参与,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认知,以及高级思维和社会协作能力的发展。本文从Virtual Quest的优势特征出发,详细分析了Vir-tual Quest活动的主题设计、环境设计以及过程设计,以实例对照描述了网络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现,真正地将Web Quest引入到虚拟现实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当前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过程控制模块易被忽略的现状,在对大量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实际应用和调查之后,依据学习过程控制的定义及各网站本身的特色,筛选出十个最具代表性的含有学习过程控制模块的平台,着重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关学习理论,从教育应用的实际出发,对多用户虚拟现实协作学习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了完整的系统架构方案,并对系统的工作方式及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流动和管理控制进行了阐述,为基于VRML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确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在学习领域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写作学习为研究主题,在分析小学阶段写作学习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基础上,认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筑全景式学习场景并应用到写作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写作成绩的提升。由此,进一步开展了实证性分析,通过创设以《长城》为写作主题的虚拟全景式学习方式,研究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写作成绩是否会因学习方式改变而得到一定提升。研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开展写作学习活动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全景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写作整体成绩的提高,但是学习动机并不因虚拟环境的介入有所提升;写作成绩在四个维度(主题契合度、结构完整性、语言表达力、思维创新性)的表现上,思维创新性维度上的成绩提升力度相对较低,这需要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学生创意性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虚拟学术社区是高校知识共享活动的创新平台之一。本文探讨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了高校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0-83,12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QQ虚拟学习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对社群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社群网络结构特征、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以及社群成员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主要存在培训主题“行政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培训内容理论化、培训时间间断化和培训受益面相对窄化等弊端。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协作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虚拟学习环境下教师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支架理论、替代性学习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协作学习的类型可分为机械协作和有机协作两种。为了探究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持不同活动策略的主持者在促进教师协作学习的互动效果及其差异,项目组实施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动主持者动机水平一致的情况下,持解答式活动策略的主持者比持启发式活动策略的主持者更能促进教师协作学习的互动效果;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重视角色的作用,关爱学生的内心体验,重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活动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学习社区是学习从“获得”隐喻向“参与”隐喻转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其建设问题却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文章借用活动理论以及Engestr?m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活动系统,然后在学习群体的建立、组织与分工、文化的塑造以及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虚拟学习社区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当前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主要涉及虚拟学习社区的创建、虚拟学习社区发展过程中的支持策略、虚拟学习社区对其他机构的影响等问题。目前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存在社区概念混淆和使用泛滥、研究肤浅等问题。纵观国际领域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构成要素、社区测量、社区类型、社区发展阶段及促进因素、社区参与者类型、社区建设和维持策略诸多方面。梳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有利于指导国内研究者厘清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从最初的平台搭建,转向研究社区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影响社区发展的影响因素、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社区对教育的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