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延伸和补充,很大一部分便体现在副刊里。  相似文献   

2.
正确树立群众观念──谈《黄石广播电视报》“副刊版”的开办思路程丽华黄石广播电视报,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融党性原则与黄石地方特色为一体,以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为报道中心的一张服务于大众的报纸。而第四版,即"副刊版",是颇受读者关注的一个版面,有广泛的读者层...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节目表(以下简称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得以起家的基石,是广播电视报得以发展的生命线、看家宝;在商品大潮、报纸大战中,节目表,依然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立于不败的“定海神针”、“通灵法宝”,它在广播电视报中的轴心地位与作用依然是无以  相似文献   

4.
为节目表讨个“说法”魏建斌,陈伟广播电视节目表(以下简称节目表),是广播电视报得以起家的基石,是广播电视报得以发展的生命线、看家宝;在商品大潮、报纸大战中,节目表,依然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立于不败的“定海神针”、“通灵之宝”,它在广播电视报中的轴心...  相似文献   

5.
章敏 《视听纵横》2002,(5):46-47
从今年开始《浙江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本报)扩为二十四个版,现在大多数的报纸都多于这个版数,但就本报来讲,是一个“量”的飞跃,作为报社的一名编辑,很希望本报借此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简单地讨论如何安排这二十四个版的内容,是避重就轻了,本报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如何以质保量。本报在我省算得是历史悠久,但不客气地说,她与生俱来也有许多“硬伤”,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A、广播电视报是依托广播和电视的一张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在编辑工作上就处于一种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的一版,常被称之为“龙头版”、旗帜版”。它是体现广播电视报办报宗旨、编辑方针最突出的版面,也是整张报纸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版面。一版质量的优劣高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播电视报水准的高低。切实提高一版的质量,是报人和读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在我国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但真正形成报业大军之翼,不过十多年时间。公平而论,广播电视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竞争生存,已成为我国广电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报人组成的广播电视报业大军,已成为我国报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传播影视信息,评介影视节目,引导视听,提高受众鉴赏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客观地讲,在激烈的报业竞争面前,广播电视报受到的挑战尤为严峻,不能不引起每一个广播电视报人的冷静思考。广播电视报,顾名思义,是报广播电视的报纸。它是应广播电视事…  相似文献   

8.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6,(22):48-49
在人们的回忆中,都市报曾经是最厉害的报种,从1995年开始出现,支撑了报业20年的繁荣;但实际上,还一个报种被很多人淡忘了.曾经,全国有几十家这种报纸的发行量超过百万,全国共有5000万份的发行量,那时候,城市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自费订阅了它,男女老少都读它,它足足繁荣了近十年,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就是广播电视报. 极度繁荣的广播电视报 从媒介特性来看,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报纸,它完全依赖于另一种媒介——广播、电视,以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及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职能.读者定位为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中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人看来,副刊是名副其实的“副”,在整份报纸中处于次要地位。所在报社也不把主要人力物力投进去,读者反映也逐渐冷淡。许多报纸进行改版时,容易出现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碰上广告多或其它原因冲版,首当其冲也是副刊。种种原因致使副刊在整份报纸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轻。  相似文献   

10.
刘奋 《视听纵横》2002,(4):17-18
广播电视报如何办得“抓人”,有很强的“卖点”,使发行工作从“要他订”变为“他要订”?这是时下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费尽思量的问题。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已经达到250多家,其在各地的发行量之大,覆盖面之广,远非一般报刊所能比。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电视卫星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原来所依托的某些广电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而它的报业特点却日益明显。因此,从报业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报的“卖点”进行分析,进而认清广播电视报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无论何种报纸,都以头版为要。广播电视报当然也不例外。笔者从事《南通广播电视报》头版编辑工作数年,就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头版有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力求贴近性。“广播电视报”这一名称,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也就是行话所说的必须带“电”。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广播电视报务必贴近广播电视,如果说广播电视报的其它版  相似文献   

13.
满足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广播电视报办报的出发点和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报纸的新闻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增加报纸的服务功能,同样是广播电视报寻求自身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报都办有影视副刊,定位在影视明星幕后事件的报道,起到了延伸声屏,拓展生活空间的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一、明星的最新动态往往是读者最关心的,如何组织到最新、最全面、最准确的稿件是办好影视副刊的关键之一广电报影视副刊的稿件来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GDB中心来稿。这类稿件有着准确可靠的消息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都认为,广播电视报是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好的节目、好的剧情介绍,会吸引不少读者。可是,现在读一些广播电视报,发现此项职能正在削弱,一些与广播电视内容毫无关联的所谓社会新闻,如凶杀、强奸、三角恋、婚外情,以及一些明星的奇闻轶事,大量充斥版面,左看右看都不像一张专业报纸了。顺手拿来一张不久前某省出版的广播电视报,其中A1版:特别报道:《痛忍四年性骚扰的女教师打破沉默24名受害女学生纷纷指证××揪出一“禽兽教师”》,受害女生未经模糊处理的侧身照片;A2版:相关链接:《两起“禽兽教师”恶性案件全国通报》、《江西某小…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大众型、娱乐型、服务型、实用型的行业性报纸,和其它报纸一样,一版在整张报纸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它是广播电视报办报宗旨和编辑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报纸质量和队伍素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市场化进程中最早运用市场之手对报纸进行调控的报纸,从全国广播电视报业中很早就讨论的“遥控器效应”到近段时间的“多版化”“报本化”尝试,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家庭型报纸正试图摆脱过去的某种定式,已经有论文在研究城市报纸现象,但纵观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基础上。其实,从“城市”的角度把眼光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报纸运作在而对市场的时候,关键在于对受众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受众的宏观研究方面。一、城市报纸与区域优势近几年,中国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变化:农村报纸的迅速萎缩和城市…  相似文献   

17.
陈杏臻 《传媒观察》2006,(12):61-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好的副刊甚至可以成为一份报纸的品牌,这就要求副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因此,如何“留客”,就成了我们积极探讨的话题。报纸副刊的“留客”,不仅仅体现在版面形式上的新潮时尚,也不仅  相似文献   

18.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19.
谈谈黄石《广播电视报》如何体现个性孙发友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家广播电视报.这些报纸,虽然同一个宗族,都姓"电",但它们并不是某一广播电视报的四版,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个性.正是有了这个"个性",才使广播电视报的花园里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一派生...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的特点 1991年3月6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王枫同志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筹备会上指出:“广播电视报刊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延续,还是相对独立的新闻阵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广播电视一样,虽然效应有所不同,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广播电视报每天都在发挥它的宣传功能,确实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的确,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专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