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思 《教育》2012,(32):59
出版:中信出版社《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重磅著作。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蚁族"一词的首创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自2011年以来,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2.
格非的《月落荒寺》与《春尽江南》,描述了在社会商业化时代,知识分子面临价值观崩塌、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的状况所产生了精神焦虑,金钱至上、环境破坏、乡村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失,道德沦陷,在这样的叙事背景下,知识分子为填补精神的困境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20-125
话剧《驴得水》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描述对象,将故事发生的场域抽象地放置于民国边远山村,在"知识分子理想"的包裹之下活现出一幅曲线救人的图景。当堕落过程被抽丝剥茧地呈现之时,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面目、现实选择及精神困境也便赤裸裸地显影于世。这不仅仅是对某些知识分子的道德批判,更是对为堕落提供"温床"的社会环境辛辣嘲讽。  相似文献   

4.
"归来"还是"离去",一直是现代女性生存之母题,"五四"新女性知识分子受到来自西方启蒙主义、自由平等思想以及"五四"过后特定时代氛围中"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文化和社会实验运动所促成的特殊生活观念情境的影响,她们积极摆脱封建专制家庭与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投入到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理想事业之中。《伤逝》中的新女性子君,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回到封建父权家庭,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机会。在这一对知识分子爱情悲剧的背后,隐藏着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互相矛盾冲突、水火不容的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5.
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化要求青年知识分子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并且在改造自我的同时改造社会,完成从"主观自我"到"客观自我"的转化,这是一个能动的实践过程.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青年知识分子认知社会的基本路径,又是青年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青年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向"自我拯救"与"拯救民众"两个维度展开,在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呈现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知识分子对民众走过了一条由启蒙到"被教育"、"被改造"直至"反哺"的越来越窄之路,这给知识分子建国后的精神定位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笔耕逾半个多世纪,创作了大量的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教育小说,被钱杏邨称为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描写教育界知识分子的生活境况,塑造了一大批真实多元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物中,有面临经济困顿、理想泯灭、对社会无奈的教员,更有具有反抗精神,为改变自身的生存处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当下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精英地位发生动摇.贫困的物质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将他们置于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巨大矛盾中。残酷的现实像一张“网”裹挟着他们.知识分子曾经远大的“梦”在“网”的威胁下被迫走向虚无.在“梦”与“网”的无奈对决中,世俗的物质追求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梦”的陨落带来底层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荒芜,他们拒绝诗意与浪漫,并逐步丧失独立和批判的主体精神。从《人到中年》到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单位》、《烦恼人生》,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逐渐落潮.烦恼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使他们陷于生存困境,导致他们精神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完成了自我蜕变和成熟,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眼睛",是公众的"代言人",这种公共性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神".但由于当今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正在日趋衰弱,我们必须通过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完善知识人才评价体制、倡导学术独立等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读书人",传统的"士"由于其独特的身份而享有种种特权,现代的"知识分子"作为公民则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国读书人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型的核心则在于"职业化",也就是以创造和传播知识文化为其职业的人被叫做知识分子.虽然源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存在着某些重要的不同,但是从精神血脉和文明传承方面讲,二者又在同一种历史传统中,所以与古代的士一样,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同样需要在谋道与谋食、优秀与成功、创造与时尚、君子与小人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月落荒寺》延续格非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关注,聚焦中国当代社会探讨生存之思.作者在现实与虚幻交错的书写中,揭示知识分子在当代生活中的精神症候,展示主人公林宜生另一种可能的生存状态,并以独特的技巧表现人物心灵过程的神秘性.小说亦真亦幻、虚虚实实,独具神秘、高雅、哀伤的格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抱着救国的理想,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爱国心""自觉心"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理性思考和阐释,在社会上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和探讨,一方面缘于现代国家观念、现代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是探讨该问题的动力。学理上的探讨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接受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为早日找到治国良方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更加彰显了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理性自觉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乌托邦终结"的论断在世界范围内铺开,对知识分子的精神诊断陷入停顿。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雅各比深入社会历史深处,以求看清当前知识分子和乌托邦之间存在的张力。他通过乌托邦这一研究视域,来试图建构公共知识分子的想象空间,并寻找知识分子背后隐藏的弥赛亚情结,力求澄清极权主义和乌托邦的界限以给真正的知识分子正名,同时在多元主义的扩散中挖掘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精神遗产。雅各比出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对知识分子和乌托邦之间的张力进行不同以往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西方理论中,中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是"稳定器""平衡轮"。当代中国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中产阶层的主要群体,肩负着"用思想来守护民族"的使命,同时其政治思想稳定必然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是分析社会科学问题之钥,以此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方社会稳定多元理论、知识分子的涵义和缺点入手,分析知识分子对社会稳定如何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也被誉为"中国生活的批评家"。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知识分子,刘震云对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的小说往往于嬉笑怒骂中再现日常生活的琐碎,在幽默表述中揭示人物存在的荒谬与虚无。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切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解读小说在历史叙事中的人性关怀和文化反思,为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教师的社会批判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角色伴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具有动态性.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媒体彰显出强大影响力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借助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种取向.德布雷和布尔迪厄等学者对知识分子与媒体的结盟持批判立场,却忽视了知识分子在数字化时代的另一种选择,即凭借专业资本、根据媒介特性构建话语表达平台,以实现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改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这些在小说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全面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此阶段小说创作的考察,论述了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试图走出困境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20.
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总能引起我们的无限反思,他们身上那种对生命的执着以及顽强旺盛的生命欲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因为小人物的生存哲学中往往包含有大智慧,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社会的沉疴。比如面对生存的困境,阿Q选择了"狗"式的生存哲学以及"精神胜利法"和"忘却"两大法宝,徐福贵则选择了"牛"式的生存哲学,而这两种生存哲学在中国民间底层社会都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