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3乌洽会的新闻报道,是对新疆新闻界的又一次检阅和考验,证明新疆的新闻界是一支有较高素质和较强战斗力的队伍。9月1日,’93乌洽会开幕的当天,《新疆经济报》汉文版推出28个版(其中正报24版,乌洽会特刊4版),创造了新疆报业史上的出版新纪录,显示了年轻的《新疆经济报》的实力。《新疆经济报》9月1日那天,为什么要出28个版的报纸呢? 首先,为了配合’93乌洽会的召开,让国内外客商在开幕第一天就强烈地感受到新疆的开放氛围,展示新疆经济建设软环境的改善,以促成更大范围的成交。其次,《新疆经济报》作为政府机关报,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在重大经济活动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第三个原因是为了满足广  相似文献   

2.
历时8天的’93乌洽会圆满结束了,果实是丰硕的。它不仅是对新疆改革开放的大检阅,也是对新疆新闻界、新闻队伍的大检阅。参加’93乌洽会新闻报道的国内外记者达400多人,从一定意义上讲,’93乌洽会也是展示各新闻单位实力的窗口;更为各新闻单位展示风采、广告自己、树立形象和相互竞争提供了舞台。《新疆日报》’93乌洽会新闻报道组,充分利用了这一舞台,会前,秣马厉兵,周密设计,缜密安排;会中,灵活调度,沉着指挥,主动出击,形式多样,内容深刻,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受到行家的好评。会后,报道组聚集一堂,谈体会说感受,找差距寻不足,收获  相似文献   

3.
1992年乌鲁木齐边境地区经贸洽谈会闭幕了。这期间出现了新闻大战、广告大战,还有摄影大战,新闻摄影成了宣传乌洽会盛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就这次乌洽会的摄影报道作些粗浅评介。全面出击各显其能我作了些粗略统计,自9月1日至11日,乌鲁木齐地区3家对开报出动摄影记者23名(指见报稿的记者),刊发照片332幅(不含广告和专版),整版专版10版,半版专版2版。其中,《新疆日报》137幅,专版6版;《新疆经济报》116幅,专版2版,半版2版;《新疆军垦报》79幅,专版2版。3家报纸人尽其能,物尽其材,倾巢出动,各显其能。会议报道是摄影报道最难发挥的题材。如何把自治区这样开  相似文献   

4.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当人们在满心欢喜、滋滋有味地品尝’93乌洽会之果的甘甜时,都在赞扬自冶区各新闻单位为乌洽会这棵经济之树浇灌的心血和汗水。短短七八天,报纸、广播、电视、图片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各新闻媒体传递的信息纵横交错、目不暇接,各族新闻健儿在乌洽会创造的经济海洋里畅游、搏击、吮吸,整个乌鲁木齐乃至全疆各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立体宣传阵势。这种壮观绚丽的场面,实为新疆新闻界多年罕见。在这一宣传战役中,新疆电视宣传也不示弱。它还年轻雅嫩,但它在竭力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平时只出4个版的4开报纸《新疆人才报》,为配合乌洽会的召开,于9月1日出了60个版,着重介绍了新疆的经济情况及新疆的优秀人才这——“电熔爆之父”叶良才、新疆畜科院院长郭志勤、卫生防疫专家蒋梦渔、发明家王延等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6.
在’92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凡读过报纸的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新疆报纸的脸面变了,新疆报纸的版面活了! 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精神商品的话,那么版面就是这商品的包装,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群众喜爱的大众传播工具的话,那么版面就是使这种工具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手段。并把版面改革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而这种版面改革又主要着眼于对以往传统版面定势的突破上,新疆报界对乌洽会的报  相似文献   

7.
《新疆经济报》从小变大、由弱到强,立志改革,勇闯市场,出版18年来,报纸在新闻业务、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报纸的品位和编辑记者的业务水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下旬,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由各政府部门、直属机构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大会,表彰新疆经济报社在改革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新疆经济报》从1991年元月1日创刊至今的11年中,沿着新闻改革和报业改革两条主线开拓前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闻改革方面,《新疆经济报》已将自己在新闻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6种新闻写作形式作为改革品牌推向全国,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读者普遍反映《新疆经济报》办得活,内容新,版式美,新闻可读性强,增强了党报的宣传效果。1999年, 《新疆经济报》“政令追踪” 专栏获全国首届名专  相似文献   

9.
20多个频率的电波,驮载着’93乌洽会纷纷嚷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送往大半个中国和中亚、东欧,让世界了解新疆,同时也表达了新疆人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作出连续报道,唯一能与广播抗衡的,应该说只有广播工作者自己。新情况层出不穷的’93乌洽会上,几十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云集,400多名记者汇集,在众多的传媒中广播以其传播的迅速、广泛、便捷独树一帜。在对’93乌洽会直接、大面积、全方位地作出报道的5家广播电台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又以其大信息量,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独占鳌头。乌洽会召开的短短8天时间里,仅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播出的新闻稿就达200多条,专稿100多篇,政府官员、企业家上直播33人次。(一)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洽会直播室的工作计划最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十五日,美国新出了一份全国性日报,它的名字叫《今日美国报》(U.S.AToday)。由于美国最近的经济萧条,许多依赖商业广告生存的报纸都感到境况不妙,几乎每个月都有些报纸停刊。在这种情况下,《今日美国报》的创刊,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个大新闻。创办这张日报的是美国当今最大的报业托拉斯——甘尼特报业公司。它拥有88家日报,32家周刊,一个通讯社,13个广播电台,7个电视台。去年营利一亿四千万元。它为创办《今天美国报》投资五千万元,从它所属的各个报社调集了242个工作人员。它不怕冒创业失败的危险,还确信这张报纸大有可为,准能赚钱。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0月1日,我国笫一张以反映人民代表意愿为宗旨的报纸——《人民代表报》,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办下创刊了,它的创办,开辟了一条联系人民代表的新渠道,成为我国报苑中独具特色的一枝花。半年过去了,《人民代表报》的情况怎样?正值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来京参加大会报道工作的该报副总编辑卜颖。记者:你们这份以人民代表为主体的报纸,在全国还是第一份,山西省人大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往往是不容易的,是吧? 卜:我们在刚刚创办《人民代表报》时,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可以说,这株幼苗的破土而出,却是必然的。记者:你们为什么要创办这张报纸呢? 卜:创办这张报纸,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1988年,我国人大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2.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是浙江《经济生活报》一版上的一个新闻栏目。这个栏目中的新闻,是记者根据观察到的某些经济生活现象,提出一些让读者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经济生活报》在这个栏目之外,还有许多新闻和言论,也程度不同地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观察与思考”是整个这张经济小报的一个特色。《经济生活报》创刊于一九八○年元旦。当时,全党工作重点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报都在围绕拨乱反正开展宣传报道,全国除有一张《市场》报以外,还没有一张报纸专门反映经济问题。《经济生活报》别开生面,以广大消费者为  相似文献   

14.
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怎样把《新疆日报》办得更好?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增强报纸的新闻信息量,并提高其质量,使《新疆日报》成为新疆的信息总汇。做到了这一点,《新疆日报》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定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以经济信息为中心的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从量到质都有新的要求。不久前报上登了一条《何阳卖“点子”走俏》的新闻,很引人关注,不少人打听何阳是何许人,希望向他买“点子”。卖点子,就是搞信息服务。由此可见,信息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新疆日报》成为集体的何阳,岂不也  相似文献   

15.
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二十八家新闻单位(主要是地市县报和企业报)联合创办的经济新闻报,自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创刊以来,已整整两年了。这张跨省的经济报,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注目,不仅受到当地领导机关和经济部门的欢迎,而且得到新闻界同行的鼓励和支持,认为这是一个创举。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文汇报、世界经济导报等在报道这一地区加强横向经济联系时都提到了这张报纸。几家全国性的新闻业务刊物都发表了评介文章。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新闻系来人考察指导,中宣部新闻局充分肯  相似文献   

16.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0):27-29,35
人物简介:成舍我(1898-1991年),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报纸出版家、新闻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青年时代曾任职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太平洋》杂志助编。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课余在北京《益世报》担任主笔、总编辑。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翌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报纸后被执政当局封闭。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17.
李建 《新闻记者》2003,(5):47-49
案例1.新报研讨会1999年春,法制日报有关领导提出,《中国律师报》老是赔钱,想改名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详见本刊第4期《中国律师报:风雨中走过六年》),算来算去,觉得《法制日报·今日周刊》最有接手的实力。当时,《今日周刊》由法制日报文艺部主办,它是一个有新闻特点又包含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周刊,每周六出8个版。大约是1999年9月7日,报社开了一个大会,报社主要领导都去参加了,会上让《法制日报·法律服务专刊》主任李玉伟、《中国律师报》总编室主任高秀峰和我发言,各自谈谈创办新报纸的想法。这个时候,司法部党组已经通过决定,新报纸定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新疆经济报》记者巴立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4个年头。新闻事业是一个永无休止地催促人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事业。巴立努力跋涉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她善于学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了心灵  相似文献   

19.
自《家报》创办至今7年来,编辑记者就一直在试图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和服务。因为我们深知,现代报纸从事产业化经营后,对读者的了解更是一个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也就意味着没有广告,没有广告也就意味着无法生  相似文献   

20.
’93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我去搞了两条电视新闻:《王国新县长参加乌洽会》和《橡胶油毡在乌洽会受青睐》,播放以后反响很大,效果很好,这是两条来之不易的新闻。1、当记者要有一定的工具,五六十年代记者的工具是钢笔和采访本,七十年代兴照像机,八十年代兴录音机,九十年代兴摄像机。为了在乌洽会上能搞电视新闻,我在4月份就开始筹备摄像机了。首先和单位商量,希望能给我配一台摄像机。得到的回答是:“经费紧张,没有钱买。”本单位无望,我就打外单位的主意。水电局、供销社、计量局都有摄像机,我向他们借用,均未如愿。驻军第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