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 《江苏教育》2000,(1):32-32
最近.我区不少老师打电话反映:苏教版小学语第三册“识字5”中的“腊梅”一词.在1999年修订本中改成了“蜡梅”。是不是原来酌“腊梅”错了?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上面也只有“腊梅”而没有“蜡梅”,不知道你们这样改有什么根据.盼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2.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3.
李冲 《语文知识》2004,(7):24-24
何谓同音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这样解释:“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反攻”和“返工”fangong),“树木”和“数目”(shumu)。”《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葛本仪主编.青岛出版社.1992年12月版)还特别强调说:“汉  相似文献   

4.
“双赢”是近年来广泛使用、流行的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入了这个词,对该词的释义是:双方都能得益。《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也都收入了这个新词。这说明“双赢”一词已得到社会和语言专家的双向认可,稳稳地进入了汉语词汇的大家庭。但“双  相似文献   

5.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不要写作‘旁皇’‘镑徨’。”到底应当何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对贵刊情有独钟的高二女生。今日阅至《报刊常见错用成语举隅》(《语文知识》1997年4月号)时,觉得文中对“义无反顾”一词评析欠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无“义无反顾”,只有“义无返顾”,此词中的“返”可解释为“退缩”,“顾”可解释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鲁迅的《雪》一课有三个词是“蜡梅、胡蝶、壶卢”,课文对这三个词的解释是:“蜡梅即腊梅、胡蝶即蝴蝶、壶卢即葫芦。”学生质疑:“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腊梅、蝴蝶、葫芦?”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看到学生将“窝心”用作“开心”义,在我的印象中,“窝心”似乎没有这个义项,于是我纳闷地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相似文献   

9.
一、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对“连接”与“联结”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罚不当罪”是处罚过轻还是处罚过重?笔者查看了一些工具书,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说:“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印书馆辞书中心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山东教育》2004年第6期,在“各抒己见”栏目中,薛炳群老师在《腊梅·蜡梅》一文中就究竟是“腊梅”还是“蜡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新华词典》,发现“腊梅”条中仅有“腊梅,一作蜡梅”,而解释词义则是放在“蜡梅”词条中。可见,“腊梅”与“蜡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那么,苏教版教材为什么把“腊梅”改成“蜡梅”呢?蜡梅一名不知源于何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晚应在唐代。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适近蜡梅。”杜牧也有诗“蜡梅还见三年花。”蜡梅为什么称蜡梅呢?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里说:“香气似梅…  相似文献   

12.
“傻帽(shǎm o)”这个富有形象色彩的口语化的词经常出现于当代人们的交际中。可它的写法却比较混乱,“傻帽”与“傻冒”并存并用。出于职业的敏感,笔者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大学毕业的教师,调查过大一学生,结果答案纷呈。我们查阅了有关的词典和参考书。《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本,2002年增补本)只收“傻帽”,解释为:“<方>形容人傻,没见过世面。也指这样的人。”同样,《中华词典》(李云江等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曲伟主…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汉语词典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学术性词典,体现“撰写者”专门研究.以“己”之所知所长定体例,为立一家之言,如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二是知识性词典,注重对大家公认的字词固定含义的“解释”,就字词论字词,界限分明,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07,(10)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由商务印书馆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像”一词的解释有两种版本。1978年12月第1版解释为“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2005年6月第5版解释为“比喻崇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略说语感     
“语感”这个词见于夏丏尊、叶圣陶著《文心》(1934年)一书,虽然人们经常说,经常听到,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补编》、《辞海》、《辞海增补本》、《辞源》、《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均未收列。只是《汉语大词典》有个简单的解释:“对语言的感觉”。专论语感的文章也非常罕见。邢公畹先生曾说过语感是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个定义较宽,不仅包括感觉,还包括知觉和表象。语感属于语言心理,我们认为主要包括语  相似文献   

16.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五册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内容无可非议,的确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但笔者认为文章以“我的‘长生果’”为题,把“书”比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是值得商榷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长生果”的解释是:〈方〉落花生。《现代汉语词典》对“落花生”的解释是:①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富态”这个词语,在互联网上通过“Sogou”搜索“富态”,立刻查到一百五十多万条相关信息,“富态”的各种用法尽见其中。但目前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词典几乎都将“富态”一词解释为“婉辞,身体胖”,表述大同小异。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说:“婉辞,身体胖。”  相似文献   

19.
徐旻 《现代语文》2008,(10):41-42
“于是”、“以为”在现代汉语里是两个常用的双音节词。“于是”是一个“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大家一鼓励,我~恢复了信心。也说于是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以为”是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就是“认为:不~然|不~苦,反~乐|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  相似文献   

20.
也说“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