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问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程希岚、吴福熙两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202页有一例句(以下简称“例句”)是: ④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 (《史记·天官书》) “例句”中的着重号及“例句”出处是该书编者加的和附注的。 选用这个例句的目的在于说明古汉语  相似文献   

2.
黄汉生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分两大部分。语法部分共171页,修辞部分共206页。从量上来看,对修辞是很重视的。在前言里说,本书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有利读者提高阅读、分析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从第三章《修辞方式》部分,可以看出。在这部分中,举例较多,这些例句,首尾完备,可以体现出原文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语言环境而无割裂的感觉,对例句的分析也比较细致。确能使读者通过例句辨识修辞方式的特点,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无疑地,这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有的例句,似乎不够恰当,现提出和黄汉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谭永祥在《修辞新格》一书中指出:“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做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小语教科书中。例如: [例句一]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第二册《诚实的孩子》) [例句二]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修辞教学现状五十年代初出版的《语法修辞讲话》(吕叔相、朱德熙合著)是一本“匡谬正俗之作”①,它在语法学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以及广大干部、学生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实用价值很大.但此书毕竟:“一、只讲用词和造句,篇章段落完全没有触及,二、只从消极方面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从积极方面讲,如何如何才好”,②所以“修辞”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有“修改文句”的内涵.到1956年,中学语文改为《文学》《汉语》两门课,“修辞”才算正了名.但“修辞”真正被当作一门科学而登堂,作为语文课的内容之一是从1980年以后逐渐开始的.“修辞”的有关内容被编入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文知识”专栏.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教材的通用性和重要性学界已有定论.不过教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以2007年增订四版的修辞章为考察对象,它存在四点问题:一是辞格中心论的倾向比较明显;二是语体的概念和分类亟待修订;三是例句与时代的脱离较大;四是一些例句修辞效果的解释很笼统,缺乏规律.希望以上问题能引起教材编写者和修辞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修辞     
修辞 ,是写作者、说话者依据题旨情景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 ,以获得最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一谈到修辞 ,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修辞方法”(也叫“修辞格” ,简称“辞格”)。 2 0 0 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的说明中 ,便列举了比喻、比拟、借代等常见的 8种修辞方法。为了了解考场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情况 ,我最近集中地阅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选登的高考优秀作文和几本高考、中考作文精品选中的作文 ,发现一两百篇文章中绝大多数篇章都使用了这样或那样的修辞方式。请先看下面的例句 :①理想与成功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好兄弟。 (《理想…  相似文献   

7.
“扩句”问题,在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详细的阐述。“缩句”问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写的《语法修辞》中,有简要的说明。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从“表达”角度说,句子表达的重点不变;从“组合”角度看,句子结构的基本间架不变。 智明先生在《且说扩句缩句》(1995年第4期《河北教育》,以下简成《且》文)一文中称:“在第十册教材中选作扩句示范的例句,其扩后句子与原句比较,却似有变更句子成份之嫌。”对此,笔者认为,其  相似文献   

8.
[考点解说]新的《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常见修辞方法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样的规定对我们复习应试很有帮助,有利于减轻修辞格学习方面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把功夫用在“辨析并运用”这五个字上。所谓辨析,主要是指①能明确指认是何种修辞手法;②能把易混的辞格区分开来。为了能够保证“辨析”的到位,首先要温习一下八种辞格的特点、意义、常见例句;其次要掌握常见易混的部分辞格的区别方法。比如借喻和借代,词的比喻义和修辞的比喻句,双关和比喻,对比和衬托,对偶和对比,设问和反问等。而“运用”相对于“辨析”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主要包括如下两点:①能灵活地借助各种辞格表情达意;②能借助例句或根据规定辞格的要求写出高质量的修辞句。比如1998年的33题即是如此。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应试,建议平时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做好高考前的练兵工作。  相似文献   

9.
积极修辞家族中有一个独特、有趣、放出异彩的支系,即词语的移用(也有称作拟物、通感的)。它指把描叙某种事物时惯用的词来说明或形容其他事物,起到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修辞作用。“移用”的功能是大而奇的,“移用”的特性是深而活的。现据中语课本及书报杂志上摘录的“移用”例句作些探讨。中语课本三类主要文体皆有“移用”的足迹。记叙文如《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威尼斯》中“这个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月刊》1996年第8期“文学修辞的手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其中“欢笑盛开”实际是“欢笑像花一样盛开”。我认为这段文字中的例句“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不是用的借喻。  相似文献   

11.
据我们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怎样传授语法、修辞、逻辑基础知识的问题,教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怎么可能不让学生初步懂得一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呢?有的却说,《大纲》没有要求讲这些东西,讲了就是超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训练部分提到:“要安排一点有关语法、修辞的练习,要有意识地进行逻辑训练。”《大纲》虽然没有明白要求教师要“讲”这类知识,可是它提出了“要安排”、“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就给我们规定了教学任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作文·汉语》第四册现代汉语常识《句子的用途》一课,讲了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句型。在讲“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时,编者举了三个例句.其中有一例为:“哦,(我记得了。)”(括号内的“我记得了”不作考虑)笔者以为,“哦,(我记得了。)”是句子的独立成分,而不是叹词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3.
《修辞学习》曾刊登《试谈修辞新格——“拟误”》(以下简称《拟误》)一文,综合了“口吃”仿拟、“口头禅”仿拟、“不合语法的句子”仿拟、“废话”仿拟和“不合逻辑的句子”仿拟共五种语言现象,提出了“拟误”的修辞新格。但是,我们细读所列五种“仿拟”的例句之后,觉得它们都属于已有辞格“摹状”和“飞白”,另立“拟误”新辞格,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14.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委托出版并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发行的《语文复习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供职大、夜大、函大、教育学院招生考试用的.第一次印数为五万册,可见其发行量之大.编写者的用意,自然是明确的、积极的,在《出版说明》中开宗明义地写道:“为适应广大考生的需要……”.令人稍感失望的是:由于编写“时间仓促”,《资料》中存在较多纰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资料》对考生复习应考的参考作用.l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五册《诗话二则》注释中将“归燕略无三月事”的“略”讲成“大体上”,这是错误的。诚然,“略”有“大体”义,但它后面不连用否定词“无”“不”等。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资治通鉴》的“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句中的“略”都当“大体”之类意思讲。“略”与否定词“无”“不”连用时,“略”当“丝毫”讲,“略无”就是  相似文献   

16.
“是”和“是……的”,用法比较复杂,各家说法尚不统一,这里只就你提出的五个例句,在新修订的《教学语法系统试行方案》的范围内,谈点个人看法。判断动词“是”的用途,通常有基本和特殊之分。平时我们说“判断动词和它的判断宾语合起来说明主语等于什么或者属于什么”,那是基本用法,你所提的例句是特殊用法。“到处都是歌声和笑声。”这个句子中“是”的意义类似“有”,表示事物的存在。句子的特点是:居于句首的,一般是处所词。例如“满地都是  相似文献   

17.
1.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窦娥冤》) 例句中“没来由”课本未注。“没来由”是宋元明清戏曲、小说常用语;据《汉语大词典》、龙潜庵的《宋元语言词典》、陆澹安的《戏曲词语汇释》等,作“无缘无故”、“无端”讲。“没来由犯王法”就是“无缘无故地犯了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不同意唐建《修辞同义词探略》(发表于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文的观点。认为将“修辞形式的词的临时同义现象”称作“修辞同义词”是不科学的。真正的“修辞同义词”应该是风格同义词。  相似文献   

19.
试论标点符号修辞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标点符号只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哪会有什么修辞艺术?”真是这样吗?事实会给予否定的回答。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上海大江书铺1932年8月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的《辞的音调》中提出了“修辞上的标点”的观点,以《荀子·劝学》《彷徨·长明灯》《四三集·儿童节》里的一段话,来说明“修辞上的标点”具有“调和音节”,“刻划有关人物的语调神情”,“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呈现出修辞的音趣,以引起读者如闻其声的艺术联想”的修辞艺术,开创了标点符号修辞艺术研究的先河。为什么要提…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是“四旧”: 一、教学指导思想旧指导思想,既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的指导思想,也指教师的指导思想,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指导思想都比较旧,它反映在: 陈旧的内容要求——长期来,中学语文界一直是这样理解的:修辞格就是修辞,修辞教学的任务就是讲修辞格,主要的修辞格讲完了,修辞教学的任务便算完成了。这种片面的看法,使修辞教学的内容变得十分狭隘、贫乏,似乎除了十几种修辞格外,再无其它内容可讲了。在这种片面理解的指导下,修辞教学就是翻来覆去地讲“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而词语的锤炼,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