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里,粮食和食品生产一直是广大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税益民,一个由黄土地上走出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我国起步较晚的粮食工程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在农业科研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为解决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与专用面将加工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了罔行专家和企业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部长之声     
未来粮食生产思路已定农业部部长刘江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未来粮食生产要按照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种的思路来安排,作物上突出抓水稻、玉米和小麦,区域上着重抓南方水稻、北方玉米和黄淮海小麦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将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全球农作物的长势并发布早期产量预报,这对于指导中国的农业生产,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增强中国粮食在世界粮食市场的竞争力,维护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介绍,中科院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对全国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相似文献   

4.
西藏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在小结中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上以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是在原遗传研究所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新研究机构 ,现已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工程全面推进阶段试点工作。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将以我国农业生产中高产、优质和多功能动植物新种质和新品种的战略需求为目标 ,以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 ,重点开展分子农业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建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体系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不断做出重要贡献。科技发展目标  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需求为导向 ,以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保证人民民生的根本,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支持了近乎于全球四分之一的粮食供给,并且本身我国就属于粮食消耗大国,因此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是十分严重的,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供给国内需求符合要求就需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更新改革,加强优良品种选择和农耕技术革命以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本文就农作物种植中品种、地膜应用的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4,(12):38-38
<正>近日,中国农大老科协会长唐云新一行6人,受河南省永城市委邀请进行考察,为该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出谋划策。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与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是优质煤和面粉生产重要基地,120多万亩小麦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北部芒砀山是刘邦斩蛇起义汉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汉文化沉积。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7,(7):4-5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与硬粒小麦新品种选育”支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以下简称ENEA)合作,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粒小麦品种,丰富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为硬粒小麦在我国的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粮食生产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系统,造成农田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导致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的生长受阻,粮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降低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安全。文章分析了通过改善农艺措施、使用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等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并通过筛选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粮食作物品种来降低粮食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由内江市农科院承担的高产优质双抗小麦内麦9号试验示范项目执行期间,组建完成了高质量的"三级"种子扩繁体系,生产了297万公斤内麦9号种子,形成了内麦9号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项目的实施,2008-2009年辐射带动了全省410.9万亩内麦9号高产优质小麦生产,增收小麦1.28亿公斤,农户增产增收2.56亿元。该项目以优良的小麦品种,组装配套了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里,粮食和食品生产一直是广大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魏益民,一个由黄土地上走出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我国起步较晚的粮食工程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在农业科研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为解决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与专用面粉加工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了同行专家和企业家的高度评价。 汗洒德国苦求学 1982年魏益民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1985年受农业部世界银行农业教育项目派遣,到德国李比西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及育种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不顾旅途疲劳,下飞机的第二天,便赶到距学校30多公里的试验站,一头扎进紧张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 不久,这个国家在作物品质的改良、粮食加工技术及粮食品质分析设备方面高度发展的状况,便深深地吸引了魏益民的注意力。他想,随着祖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7):744-745
正成果简介针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国家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葡萄资源收集评价、特异种质挖掘、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特别在优质早熟鲜食葡萄育种和高抗优质酿酒葡萄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培育出的14个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9个"京"字号系列鲜食葡萄品种早熟和极早熟,改善了我国鲜食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填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获量不仅影响我国夏粮总量,而且对我国及世界小麦市场也有主要影响,因此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稳定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远意义。由于去年秋冬天气多变,今年小麦生产具有如下特点:①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有所增加。我国小麦生产正在向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水平的方向发展。②我国大部分冬麦(?)降雨偏少,造成相当数量的麦田(?)墒不足,去冬北方冬麦区虽然普降雪水,但对土壤墒情补充有限,一是没有浇冬水的麦田目前土壤墒情仍然很差,春季仍存在旱情隐患。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农业种植中,小麦及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产物,小麦、玉米是我国农业中基础的粮食作物,是保证我国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农业中实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秸秆焚烧和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不仅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还会对于我国的农业种植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小麦秸秆还田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小麦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实现我国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种植产量得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我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其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各类耕地的粮食单产;在此基础上,乘以各县各类耕地的面积,得到各县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农业生态小区乃至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108t。这一结果与全国同期的粮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相比,表明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程顺和院士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小麦遗传改良工作,参与和主持育成对我国粮食增产发挥重要作用的扬麦系列小麦品种21个,并与其它高校院所、推广部门、种子部门等在良种繁育、栽培特性研究和生产示范等方面广泛协作,采用种性加工、超稀扩繁、配套栽培技术等措施加大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大豆还是绿色、低碳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黑土地肥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大豆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大豆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措施,进行示范推广,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种农业种类的产量要求不断的提高和增加。在社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小麦品种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得其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要求。根据超高产小麦品种应具备的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其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各种自然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超高产小麦是当前小麦生产的前提基础。本文就当前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其需要完善和栽培的技术措施,以其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专家工作通讯》2004,(8):31-32
小麦是重庆市小春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由于我市生产的小麦原料品质差,加工的面粉质量差,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品质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良我市小麦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我市从国内外引进了多个优质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