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院校贫困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特点进行解析,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开展心理教育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探索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认真分析这类学生具有的一些特殊心理特点 ,并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 ,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贫困生的心理特点1、焦虑、自卑。贫困生一般家境贫寒 ,而且多数人在中学时代成绩优良 ,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进入大学以后 ,他们感觉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而且 ,由于家境贫寒 ,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既为生活所困 ,又为学习所迫 ,久而久之 ,他们的紧张情绪不断增强 ,有的甚至终日食不甘味 ,睡不成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现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高校贫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详细分析其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生克服各种心理和思想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4.
经济拮据给高校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当今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树立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给高校贫困生带来的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自强、自尊或自卑、孤僻、忧虑、紧张和多疑等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特征。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 ,减轻其心理压力 ,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其自立自强的意识 ,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7.
黄薇 《文教资料》2008,(19):208-210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经济上的压力及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帮助和爱护,但是在思想、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盲点.本文着重揭示了贫困生的负面心理特点,并探讨了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0后贫困生是目前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原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已不再适应90后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创新90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90后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性的提出了的"经济帮扶+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新型三维资助模式,以期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着力提高他们自我战胜贫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毛可洪 《文教资料》2009,(36):201-20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孙辉 《文教资料》2008,(30):192-194
民办二级学院的贫困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