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大众名声而论,人称“铁胆将军“的巴顿要高于他的顶头上司艾森豪威尔,也更高于他“上司的上司“马歇尔.巴顿的名声首先来自于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同时也来自他那桀骜不逊的独特个性.纵观巴顿的军事生涯,这位被潘兴将军戏称为“美军中的匪徒“的职业军人之所以能在战场上率领部队所向披靡,不仅因为他有过人的勇气和意志,其标新立异、不循成规的治军手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名声与水平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巴顿的领导行为虽然说起来色彩斑斓,但与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这两位老领导相比,自然又不在一个层面上,显示出得失参半的特征: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  相似文献   

2.
马歇尔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1939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当时,军队经费少、训练不够,缺乏军官,特别是缺乏能挑大梁的年轻军官。但到了1叭5年,马歇尔已发展了美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才干最强的将领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升的年轻导官,很多成了将军,写下了军事教育史上最辉担的一页。这位看起来不像“有领导风度的人”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其用人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无私奉献精神。大战期间,马歇尔曾问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所有这些指挥官,有的是你挑选的,有的是你接受我的推荐给你…  相似文献   

3.
王大伟 《教育艺术》2006,(6):63-63,45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了一大批战功卓越的著名将领,但没有几个人能像美国陆军上将巴顿那么“酷”。在人们印象中,巴顿是个粗鲁的武夫,只知道用铁的手段管理部队。其实,巴顿将军带兵颇有艺术性,甚至很有些“韬略”。战争期间,他正是靠这自创的“独门秘籍”率部南征北战,无往而不胜。巴顿将军带兵的艺术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会勇敢     
一天,美国海军前总司令麦肯锡将军去探望他的军校同学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此时已是陆军总司令。麦肯锡说,“你知道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部队。我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当然不甘示弱,表示他的部队也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麦肯锡就问他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马歇尔随便喊住一个路过的士兵,指着不远处一辆开动的坦克命令道:“你给我过去,用身体拦住那辆坦克!”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是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手下的一位上校,他工作扎实,思维敏捷,善说会写,能力超群。然而他生性倔强,且爱“独立思考”.在上司面前常常“不听话”.被人讥为“不好用的上校”。麦克阿瑟夫人见他不止一次地和老公顶牛,心中不快,便吹枕边风:“那个艾森豪威尔  相似文献   

6.
乔治·巴顿 ,一个让每个法西斯分子心惊胆颤的名字。我就要和这位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国将军 ,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生活一天。这是在北非战场的一天。早晨六点钟 ,我打开巴顿将军的房门 ,发现他已不在室内 ,他的勤务员告诉我 ,将军已经和战士们一起用早餐了。什么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位上将和士兵一起吃早餐。我来到餐房时 ,那里只有吃饭的声音 ,没有谈笑风生。看到我进来 ,巴顿将军招呼我过去。“您好 ,您为什么和士兵们一起用餐 ,他们都不出声 ,而且你们……。”“这样 ,以前他们纪律很不好 ,早餐要吃两个小时 ,当然了 ,这是我来这儿之…  相似文献   

7.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美军中从没有“元帅”这一军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政府均给军官晋级,功勋卓著的将军被授予元帅军衔。作为军事大国的美国,起初也打算在陆军中设元帅衔,把它授予那些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但有关部门发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名字与“元帅”一词的发音刚好相同,如果要授元帅军衔的话,马歇尔是当然人选之一。可是称一个人为“马歇尔马歇尔”实在太别扭了。经过反复讨论,最后还是认为不设元帅为好。   这一偶然的巧合,使得当时赫赫有名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也包括…  相似文献   

8.
三个德国人     
<正>比起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盟军将领,甚至比起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些纳粹军官,肖尔铁茨算不上出名。他出生于普鲁士军人世家,在29年的军人生涯中,他严守军令,铁血无情,第一个率部打进荷兰,参与华沙镇压;在苏联战场,他带领4800人打下苏联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当他率部开进这座军港的时候,部队只剩下372人。他是希特勒最信任的将军之一。  相似文献   

9.
领导艺术     
一次,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千军万马的诀窍是什么。这位五星上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旧绒线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捏起线头,沿着桌面慢慢拉动。“你看,如果我拉它,这根线就会跟我走遍天涯海角。”接着,艾森豪威尔改用手指推线头,绒线立刻蜷成杂乱无章的一堆。“可如果我推它,则只能越推越乱,整根绒线哪儿也去不了。这就是领导的艺术!”——摘自《环球时报》  相似文献   

10.
接受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和总统。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家人玩牌,一连数次他都拿了很差的牌,他不由得恼怒地抱怨起来。她的母亲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从那以后,艾森豪威尔牢记着母亲的话,不再对生活有任何抱怨。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受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一个平凡的普通家庭成员,逐步走上总统的位置,并获得“勇敢和正直”的极高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校的管理,有“道”与“法”。“道”即思想、理论或理念,“法”即方法、技术或手段,“道”与“法”相合则成就事业。有道无法成事不足,有法无道败事有余;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是苍白的;依样葫芦的行动是愚蠢的,生搬硬套的思想是死板的。所以,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辩证地理解和应用理念,“道法自然”。现从生活中撷取几则小例谈一下学校管理。一、“牵绳”论艾森豪威尔将军是一位颇具领导才能、谙熟领导艺术的人。他从一名服役多年的军官成为二战期间的名将,并当选美国总统,连任两届。他曾用一根细绳把领导…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主动积极地投身改革创新中,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几个侧面谈谈对它的一点体会:l.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  相似文献   

13.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通过一份来自前线的战事报告了解到,在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摔死的。这令他十分恼火,立刻赶到兵工厂。当时负责生产降落伞的是商人考文垂,见到前  相似文献   

14.
蒋正明 《高中生》2008,(11):24-24
在盟军中,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好大喜功、爱出风头,已是众人皆知。但因此对他颇有微词的同僚,也不得不佩服他擅长表演。与他宿怨很深的马歇尔将军便这样说过:"如果脱下军装换上戏服,麦克阿瑟会成为一代名优。"  相似文献   

15.
真假打劫     
约翰、马克、萨力和本四人成立了一个侦探俱乐部,因为他们都住在巴顿街区,因此他们就把这个俱乐部称为“巴顿街侦探俱乐部”。虽然他们破过一些案子,在这个街区有了点名声,可是还是很少有人委托他们做事。也难怪,他们还都是些小孩子,大人们只当他们是闹着玩的,压根就没有当一回事。  相似文献   

16.
艾森豪威尔是第34任美国总统。父母在他年幼时培养起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他终身受益。儿时的艾森豪威尔家境困顿,在艰苦的条件下,父母教会了他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艾森豪威尔家旁边有一块空地,春天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们在空地上种上蔬菜。秋天收获的时候,孩子们把菜运到城里卖,用卖菜的钱买所需的衣物和学习用品。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溺爱孩子,每个孩子从小都要学做家务,男孩也不例外。艾森豪威尔上小学时,他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忙乱起来。妈妈把艾森豪威尔叫到跟前,郑重地对他说:“这段时间你要给全家人做饭。”开始,母亲手把手地教他…  相似文献   

17.
《同学》2003,(1)
巴顿将军是美国历史上出名的天才军事家,也以他火爆的脾气而闻名;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在1945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被安葬在卢森堡哈姆的大型美军公墓里,他和他的第三集团军的6000名烈士葬在一起。他永远不能回家了。  相似文献   

18.
英雄与恶魔     
<正>巴顿是公认的二战英雄,近日读巴顿最权威的传记《巴顿将军》,这是历史学教授斯坦利·赫什森研究巴顿整整十一年撰写而成的。刚读了不到一半儿,另一个人的影子就不断在书页中闪现,匪夷所思,这个人竟然是希特勒!一个是二战的大英雄,一个是二战的大恶魔。巴顿和希特勒都是具有这样特质的人:意志坚强,非常勇敢,具有战略战术上的杰出才能,都有偏执的种族成见。作家兼出版商约翰·D.霍尔特和巴顿经常一起聊天。他  相似文献   

19.
犤影片内容介绍犦1943年2月,在北非登陆的美国第一装甲师被德军打败,上级决定调美国陆军中校乔治·巴顿为第二兵团司令官。巴顿上任后,立刻采取严厉的措施整饬军纪,官兵们顿时变得斗志昂扬。在空中优势兵力的配合下,巴顿成功地伏击了德军,英美联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43年7月,英美军队分别在西西里岛东南部和南部登陆。巴顿仍按自己原来的计划迅速攻取了重镇巴勒莫,并且抢先蒙哥马利进入了墨西拿。巴顿因打了一位被战争吓坏了的美国士兵和对蒙哥马利的态度,被艾森豪威尔撤掉了职务。不久,艾森豪威尔又把巴顿召到了伦…  相似文献   

20.
赫赫有名的巴顿将军被誉为“血胆老将”。这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上将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传奇的经历,传奇的战功,使他至今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英雄。有人说他是一介武夫,脾气暴躁,做事凭着性子,其实从他留给我们的许多传世经典语录中可以分明地感觉到,他绝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