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凸性与广义凸性综述(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凸性与广义凸性综述(1)(见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的第二部分,介绍笔者近年关注较多的β-凸性;最后罗列了散见于文献的其它几种广义凸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明了数列极限的保号性与保不等式性的等价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数列极限的保号性、保不等式性与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局部保不等式性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是现有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教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厚透镜的会聚性和发散性与其厚度有何关系?是不是所有厚透镜的会聚性和发散性都与其厚度有关?本文以空气中的厚透镜为例,讨论了各种形状的厚透镜在不同情况下的会聚性和发散性与其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庞大的凸性家族给予轮廓性描述,以期引起同仁对各种非常规凸性研究的关注.本文第一节简述通常凸性概念及其在不等式理论方面的几个简单应用,第二节简介几何凸性、对数凸性、指数凸性及其与通常凸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介绍集合与函数的理想凸性;第四节简介由笔者首创的积分凸性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因为中国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如何恰当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瑛 《考试周刊》2008,(3):198-199
文章首先阐述了何谓生成性课程,并解释了为什么要开发生成性课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生成性课程的准备策略,及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课堂彰显了生成性特征。生成性的凸显和明晰,使生成性课程资源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定带来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即由预设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生成性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生成性教学理念,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进行复杂思维的能力和信息重组的能力、较强的元认知能力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由驾驭生成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胡耀宇 《数学教学》2005,(3):31-32,47
教材高一(上)(指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必修本;下同)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定义和数列,并指出了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高二(下)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在研究其增减性时,用Cnk= Cn(k-1)·(n-k 1)/k来讨论,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函数单调性定义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数列{f(n)}单调增等价于f(n 1)>f(n);单调减等价于f(n 1)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引入翻译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然后分析了两者各自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视了造成可译性限度的各种类型,从而说明了翻译这门艺术中的确存在不可译的现象,然而这种不可译不是绝对的.可译性的三可,即原文可理解、译者可表达、读者可接受,始终是历代翻译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二语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接受性词汇,轻产出性词汇的现象,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词汇表达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区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差异,扩大产出性词汇量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中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数量、质量和习得顺序三个角度分析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对词汇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伴随了整个语言翻译发展的历史。本文在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了语言的可译、不可译、有限可译之间的转化和互补,揭示了语言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并促使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修辞格可以从陈述性和描写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描写性修辞格具有凸显性,再现事物的场景,具有语义的确定性;而陈述性修辞格不具有凸显性,作用在于言说事实,与事物的真值相联系,具有语义的非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我国当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及其不足,介绍了过程性评价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过程性评价相对于奖惩性评价的优点所在,指出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一类二阶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和渐近性 ,在一定条件下 ,建立了一个新的定理 ,推广和改进了己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陆菊红 《成才之路》2012,(21):45-4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建构性学习曾经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谁主沉浮"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归根到底,接受性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基础,建构性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方向,只有将两者结合,才是教育的"王道"。建立"接受——建构性"教学模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俄语语言学研究中,“述语性”与“情态性”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有关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存在着很多分歧,结合一系列经典的语言学著作,将学界语言学家们的观点进行整合研究,尝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对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利用含参量广义积分的可微性与可积性在计算某些特殊积分值时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8.
李伟轩 《考试周刊》2011,(55):145-14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的概念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延时性和后作用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和应用,以更好地完善体育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的体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生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生活逐渐相脱离,课堂不断被异化.当前,回归生活世界是墓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而"构建生活性课堂"也随即成为了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生活性课堂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回应,引导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生活性课堂的涵义,并分析构建生活性课堂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把主体间思想应用到教育领域就称为主体间性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摈弃现代主体观的单分子式主体性,主体间的交往对话赋予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生命意义,对话中的民主平等是创生课程资源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