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法国有三位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夏奈尔.其中只有夏奈尔是一名女性,她的成就就是开拓了世纪时装领域.  相似文献   

2.
1898年马克·吐温(因特网)惯于嬉笑怒骂的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一个世纪就预言了其诞生。在短篇小说《摘自于1904年的<泰晤士报>》中,马克·吐温描述了一项基于电传技术的发明,那是一种19世纪根本不存在的设施,意在用一个巨大的电话线网络将全世界连在一起。1966年《星际旅行》(蓝牙技术)科幻小说《星际旅行》中的星际飞船"奋进者号"中的船员  相似文献   

3.
"过劳死"是日本词典里的一个特殊词汇.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出现过劳死现象,但未引起日本社会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过劳死案例大幅度增加,其中,还出现了自杀过劳死现象,即因工作强度大,个人不能承受这一压力而自杀.  相似文献   

4.
造纸,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以后,纸的生产质量和数量都大为提高。公元2世纪初,洛阳建立了造纸场(作坊)。由于军事和外贸的需要,新发明的纸迅速传入河西走廊和新疆,随后越过葱岭继续传向中亚、南亚和西亚。造纸技术,也在几个世纪以后沿着这条路线向西传播扩散,逐渐化为一种世界性的生产技术。高昌(吐鲁番)是纸和造纸技术西传的前哨。从6世纪下半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藏、傣、纳西、白、彝、瑶、侗、苗、布依、土家族的一些地方还有传统的手工造纸.它们分属于抄纸法和浇纸法两大技术体系.在同一体系内,有共同的基本技术,也有本地的一些特殊技术,生产出具有自己地方性特点的纸张.从发展演变的层面看,由于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纸张的冲击,传统手工造纸衰退严重.在精选最具特色的工艺作为遗产加以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适度补贴、收储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后半叶,法国画坛上一批有才华并且志趣相投的画家聚集在一起,他们蔑视官方所推崇的矫饰、虚伪的学院绘画法则,一反欧洲数百年来只在画室中作画的传统习惯,摒弃了从18世纪以来画面变化甚微的酱褐色调,走出画室、奔向森林、乡村、草地、海滩…….他们喜爱阳光和大气,用画笔表现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追求稍纵即逝的直接印象,如醉如痴地沉浸在瞬息万变的自然中,顽强地在烈日下苦苦地探索着光色的微妙变化.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营造的绚丽多彩的画面上,发掘着光与色的美.  相似文献   

8.
<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教育部的晚会,向女友借了一挂假项链而赔了一挂真正的钻石项链,为此付出沉痛代价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甄蕾 《世界文化》2004,(1):11-12
本文要评说的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一个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索·霍桑(1804-1864)在他的<红字>中塑造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一个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在他的<前夜>中颂扬的女主人公叶琳娜.前者是19世纪50年代生活在美国大陆上的英国贫寒移民,后者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土生土长的贵族小姐.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23日,老友谭百辛走了,他走得竟如此匆匆.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不禁潸然泪下,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回忆半个多世纪和他的交往,恍如昨日,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5,(11):15-17
费特(1820-1892)是俄国19世纪一位名的天才诗人,是纯艺术派(又称唯美派)的代表人物.费特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年左右,留下了颇为丰富的学遗产,光是抒情诗就多达八百余首.  相似文献   

12.
王毅 《大理文化》2009,(1):41-46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李忠东 《世界文化》2005,(10):49-50
善待地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时尚,是一种世界和世纪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动和时尚时,绿色也就渗透了我们的化和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云南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学术研究也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全面转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学术成果,他们有力地提升了云南学术在全国的地位.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保加利亚的玫瑰是迷人的.早在17世纪时,巴尔干山南麓通往日河谷地带就生长着玫瑰.这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极适合玫瑰的生长,于是成为保加利亚著名的玫瑰谷,附近的卡赞雷克和卡尔洛沃市也就成为保加利亚生产玫瑰油的中心.到了19世纪初,当地出现了第一家炼油厂.从此,保加利亚的玫瑰油以其独特的优质、香浓逐渐闻名全球.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当即将翻过旧世纪的一章,迈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又为文明步履的滞后而忧虑。因此,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切实谋求中国文明的发展,就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的一桩至关重要的事情。以下,...  相似文献   

17.
方汉文 《寻根》2004,(6):16-23
公元4世纪中叶,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突然出现了一支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他们以后向莱茵河等地区的欧洲古代民族日耳曼人发起攻击,迫使日耳曼人西移并侵犯罗马帝国,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一、从地理气候环境看白族早熟的农耕文化的封闭保守性   白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洱海区域的民族.西汉时期,此地已纳入汉朝的版图,设为郡县.20世纪70年代,在下关大展屯汉墓出土的陶坊水田模型、铜铸摇钱树等文物有力地说明,当时洱海地区,已经是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科学普及教育宁国良科学普及教育在中国古代早已存在。农业科学知识、技术的普及,成效最为显著。农家月令书,就是一种重要的农学科普读物。它将一年十二个月的农事安排,依次写成,对于掌握农时,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大为有益。公元二世纪崔编著的《四民月令》...  相似文献   

20.
毕加索作为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几乎家喻户晓.但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却并不广为人知.毕加索被尊为现代西方最伟大的画家是当之无愧的.西方绘画在20世纪进行了剧烈的变革.现代主义的实验和探索打破了古典绘画的界限和观念,大大拓展了绘画艺术的性能、功用和范围.而毕加索,正如西方评论界所公认的那样,没有人像他一样把艺术的本质作了如此剧烈的改变,他和乔托、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一样立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1901年,20岁的毕加索被法国画坛所充满的打破常规和勇于进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