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眼盲、耳聋,无法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说话,被认定是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但细心的安妮老师发现海伦·凯勒发声的能力并未丧  相似文献   

2.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 5种语言,一生写了 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   苏利文 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 5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用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她也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美名。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界一个流行多年的概念——“差生”,想到了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要说“差生”,海伦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失明、失聪、失音的女孩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兴趣的话题。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描述莎利文老师时写道:“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拼了‘w-a-t-e-r’(水)这个词。……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导下,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5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显然,创造这种奇迹,除了凯勒顽强的毅力外,还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密不可分。莎莉文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她不是把凯勒关在房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而是带着海伦·凯勒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可见,当…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两遍阅读,第一遍是常规阅读——大致熟悉课文的内容,感受文中强烈的师生感情,理解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安妮·莎利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二遍则指导学生做活动——从文中采集一些可供作文的精美文题。第二遍读的具体操作可分两步。第一步,自由寻找,发现文题。告诉学生方法:可直接搬用文中的短句,也可截取句子中的词或短语。第二步,重新组合,分门别类。把找到的这些文题按某个标准分成一个个的类型。以“我”命题的:《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1.1880年6月27日,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十九个月大时,小海伦突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她双目失明、双耳也聋了。海伦七岁时,父母为她请了一位年轻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2.一天,安妮让海伦用一只手接水,然后在她另一只手上一遍遍地写着水。果然,海伦领悟到水正是从自己手中流过的那股清凉的东西。当海伦懂了安妮在她手上写的妈妈的意思时,她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  相似文献   

8.
《厄运中的海伦》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了海伦·凯勒在惨遭厄运变得又聋又瞎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读书、说话和写作,赞扬了海伦·凯勒挑战厄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卸、聘、妮”三个生字,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体会海伦同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教学准备收集海伦·凯勒的资料、盲文书、字模板、重点片段的演示文稿、海伦的名言。导学过…  相似文献   

9.
一、结识海伦,触摸文本 PPT出示:海伦·凯勒照片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被誉为“美国英雄”的海伦·凯勒。对于海伦·凯勒,同学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12.
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首先我想长久的凝视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子时,她就来到我面前,并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由于莎利文老师的教育和盲人学校的学习,她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我的老师》一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利文老师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一、“深深地爱着我” 海伦·凯勒回忆刚见到老师的情况后说:“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文中几处记叙了莎利文老师爱她的情景,感人至深。如老师刚见她时,“拉着”她的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她在树上遇到狂风时,老师急忙赶来,“一把抓住”她的手,“扶”她“从树上…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世界闻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演讲,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凯勒女士:“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凯勒女士回答说:“忘我!” 那个学生接着又问:“一个人可能遭遇到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17.
海伦·凯勒     
1880年,在美国南部一座小镇上,诞生了一个小女孩。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将遭遇世上少有的不幸;谁也不会想到,一百年以后,许多国家的人把她作为自强不息的学习典范。马克·吐温把她和拿破仑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十九世纪两个最有意思的人物。”她的名字是:海伦·亚当斯·凯勒。 一场重病降临在十九个月的海伦身上,使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沉寂与黑夜之中。她无法了解周围的世界,无法与人交流,她变得愚昧无知,乖僻暴戾,谁也不敢去设想,未来会有怎样的悲剧等待着她。幸运的是,她六岁那年,一个叫安妮·沙莉文的姑娘来当她的家庭女教师。安妮以特有的顽强、耐心和毅力,居然教会海伦认识了文字(开头是手语)!海伦惊奇地发现,她终于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来同别人交流了,将她与世界隔离的这堵无形的墙,被推倒了。  相似文献   

18.
《厄运中的海伦》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了海伦·凯勒在惨遭厄运变得又聋又盲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读书、说话和写作,赞扬了海伦·凯勒挑战厄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卸、聘、妮”三个生字,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环     
幸福是什么? 爱迪生说:“幸福是为人类找到光明。”拿破仑说:“幸福是来自于不停的战争,扩张。”海伦·凯勒说:“幸福就是亲眼看到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课文悟读“一曲人性不灭的颂歌”。此文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完成了一个普通蒙童的开化过程,而是一个特教人员运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取得了特殊教育成就的一个典型范例。安妮·莎利文原是一个盲人,后经治疗复明。她饱尝了黑暗煎熬的痛苦,后来又亲身体验到重见光明的喜悦,所以对于海伦·凯勒来说,“知我者,莫若我师也。”海伦是一个出生后19个月就被病魔夺去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自然是一个没法与常人相比的人,她独自生活在一个充满黑暗的孤岛,独自品尝着孤独、寂寞、焦虑与无奈。对于一般人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