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正>远离城市的喧嚣,坐落在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的五女山山城遗址仿佛是一部尘封已久的史诗,待人们细心翻阅。在这里,历史与自然交织,山川与文明对话,静默中透露出几千年的沉稳与庄重。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山城遗址,在东北地区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大鲵的生计发展和生存地的保护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遗产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与遗产地保护形成了矛盾。在对张家界大鲵生存的生态特征进行介绍后,利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了大鲵栖息地自然遗产旅游所蕴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解决自然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将日益得到重视。遗产地开发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如何成功地营造一个以自助旅游模式为主的原生态世界文化遗产地,将会对云南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分析越南沙巴作为自助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所面临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从国际自助旅游目的地成长建设的视角出发,借鉴沙巴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配套、体验式旅游氛围营造、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协调等方面着手,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地环境执法范围,是指世界遗产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世界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范围内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去调整、处理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为的范围。这里既包括执法主体范围;也包括所要适用的法律:法规范围;同时还包括环境行政执法机关的对象(包括人和事)的范围。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是遗产所在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导致世界遗产地环境执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执法的范围难以确定,这不仅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明确并需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地设立环境执法综合管理机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世界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缺失。在世界遗产现行管理体制问题争论不息的今天,各世界遗产地宜先参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双遗产地的管理体制,设立世界遗产综合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并授权其对该地的世界遗产实施综合管理。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单位都应接受该机构的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地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遗产地管理体制的科学与否是遗产保护是否有力的重要保障。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自然化遗产的管理体制,分析了乐山遗产地现行管理体制的优势及弊端,提出了乐山遗产地管理体制建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以农民问题为视角来研究世界遗产地,通过实地调研,概括和分析了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探讨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得出了关于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必须加强加深对此类问题研究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IUCN评估文本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国际联盟(IUCN)的遗产评估文本拥有极高的国际认同度,其重要性与专业性对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等众多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而国内旅游学界尚缺乏对其文本的专业性解读。本文结合大熊猫申遗成功的契机,通过对IUCN评估文本和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的分析,从世界遗产地的拓展、产品体系的构建、景区管理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前瞻性进行了探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大熊猫的品牌价值,发挥生态旅游龙头作用,促进四川旅游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维尔纽斯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四川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成功的好消息,让人欢欣鼓舞。然而来自大会的另一个消息却让人们的心再次收紧:3年前才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被列入了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往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专家考察组注意到,当地为保护遗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水电开发很难确定可能造成的威胁或间接影响,包括淹没土地区域居民的搬迁、道路的重建和改道、鱼类及其他物种迁移后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水文系统改变带来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当地地震活动的影响等等,还是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