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大学的使命是知识生产,具体体现为大学的三大功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大学理念决定大学发展方向,是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新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定位自己的办学理念时,应当树立学校特色就是人才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教学中心观等教育理念,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与和合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它源远而流长,历久而弥新。和合哲学在高等教育现实语境下可转换为和合教育理念;和合哲学型塑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三位一体"的GPC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柔性的和合教学体系;和合哲学提供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方法资源,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轴心、核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和合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全方位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7):78-82
人才培养是特色大学的根本,特色是其本色。地方特色大学要从大学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在打造特色的同时进行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分阶段定位;优势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依托和保障,应进行优势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切实采取彰显地方特色大学特色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依托底色,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依据大学功能的实现来设计、建设大学文化,既体现了大学功能和任务的客观要求,又照顾到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试从大学人才培养文化、大学科学研究文化和大学社会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大学文化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改革,本文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地方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及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地方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在新模式中考虑到模式的多样性、定位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大学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本质是发展模式的创新。基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变化的商业模式创新逻辑,将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路径研究纳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可见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建设应围绕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等四个核心要素进行,具体的举措是转变办学与培养目标定位来创新价值主张;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与开展应用研究等实现价值共同创造;构建网络平台,采取情景式、互动式和做学结合等教学方式方法来创新价值传递过程;通过联合办学利用校外资源以及注重人才培养结果等提升大学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最终的价值获取。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大学在90年代末,纷纷开办了教育学专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为此,应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发展的定位,即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人才培养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的中心思想,那么,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国开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与要求入手,主要针对教学策略、学习组织材料、实践策略和支持服务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试图建构适合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策略,以期为国家开放大学未来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确保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因为知识分子具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知识分子不仅与大学的教育主体性目标相一致而且也是大学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和延伸,同时也体现了世人对大学里走出来的人的一种期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现代大学的定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人才培养目标等。本文回顾了近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的本质、办学定位、理念及大学精神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试图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表明应该根据大学教育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师生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兼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大学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解决教育同质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综合性大学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案不合理、培养模式脱离实际等问题,阐述了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如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质量提升为核心、协同育人为切入点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为"卓越农业人才计划"在综合性大学的实施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曾捷  韦卫  李祥 《成人教育》2021,41(11):55-62
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核心,章程作为本科职业大学依法治校的关键文本,必然对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纲领性指引.通过对16所本科职业大学章程中人才培养相关文本的分析,发现当前本科职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上突出高素质、高层次;在功能上强调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素质上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类型上强调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整体上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并遵循职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基于此,还需要进一步追问本科职业大学如何凸显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育人高层次定位、如何避免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育人内容同质化倾向、如何凸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育人优势这三大育人难题.  相似文献   

16.
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对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分类,着重指出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区别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结构;然后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1.明确学科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2.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贯穿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3.秉承"包豪斯"教育传统,采取工作坊和学徒制相结合。最后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促进人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人才培养是由"教师教学""学生主动求学""领导者的科学引领""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教辅人员的辅助"和"后勤人员的服务"相结合多位一体构成的培养系统。大学人才培养应当明确发展理念,定位发展方向;坚持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分析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满意度,这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哲学"是研究大学中"人"和"事"存在的缘由与内在规定性的学问。"大学的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发展与超越。"大学的哲学"涵盖了"高等教育哲学"和"高等教育学"。大学的职能与功用是人才培养、"高深学问"探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大学师生以"高深学问"为客体或中介,开展个体之间"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快乐的表演;通过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实践,实现大学的运作及其职能。  相似文献   

19.
女子大学要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特色办学应通过坚定信心,科学定位,树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女校特色的专业体系,构建具有个性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女性气息"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女子大学要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好的发展,站须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特色办学应通过坚定信心。科学定位,树立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女校特色的专业体系,构建具有个性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女性气息”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