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照大小调式音乐体系,研究民族调式音乐的规律,论述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殊性,为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族调式是基本乐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课题。本文阐述了调号产生的规律,同宫系统调与同主音调的区别、调式与调性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4.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结合运用,是发展乐思,丰富音乐语言,突出歌曲旋律音调个性特点,表现民族和地方风格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给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念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音阶、调式、调性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建立调性实际上是确立调式和主音的音高位置,不能以常见的几种调式来代替调式的整体,不能脱离活的音乐运动来看待调式调性。  相似文献   

7.
一首歌曲(或乐曲)除了具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表现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要素,那就是调式。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结构和风格,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明辨旋律的调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视唱练耳的教学体系中,调性训练历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好调性训练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就要进行系统训练。基本练习中的调性训练一般可从调式音阶训练、调式音程训练、倾向性训练和调式和弦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灵活的节奏组合、音程组合方式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古筝艺术在调式调性上的改革与创新可以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成就,它不仅开创了新的作曲技法,而且为以后的筝曲创作和发展奠定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另外,这一改革为传统定弦的局限提供了解决方法,为作曲家在作曲的思维、技法等关键方面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颖  王洋 《文教资料》2007,(24):148-151
本文通过对七个欧洲中古调式的对比研究,将其之间的差异、色彩及特性作出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以此说明"调式性"现象不是偶然性的巧合,而是普遍存在的,反映着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和组织性,因此是有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族调式的问题诸多乐理书中都有很详细透彻的说明,笔者就其记谱法及判断方法作一些分析。民族调式(无论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在记谱法上可能常会出现调式与调号不相符的情况,尤其在乐曲调性发展变化之处,因此会出现“假调号”的现象。例1:从上面三个乐谱可以看出,旋律是相同的,但调号各不相同,会不会因为调号不同而调式也不同呢?当然不是,它们的调式是相同的。这是五声性旋律的例子。例2:这也是三个旋律基本相同但调号不同的例子,只是个别非重要音级因调号差异而略有不同,但这不影响整体调式特征,这是七声调式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盛行于中世纪的伪乐变音现象及它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就伪乐在促进自然音体系调式音阶中导音的形成与终止式的规范化,并最终使调式由从中世纪的十二个教会调式逐渐发展形成为现在的大小调音阶系统展开论述,揭示了伪乐在调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调包括主音和调式两个要素,识别乐段的调关键在于识别调式。而识别调式,在多数情况下仅仅依据音阶的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调式,它们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这时还需要以旋律的进行特点为依据来区分调式的两大类别,若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则要依据对偏音用法的合理性的分析,才能识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调式的识别与确定是中专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各种调式混淆不清,识别调式也无从入手.教师只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调式的种类、特点,掌握调式识别的方法、步骤,并理论联系实际,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在阿拉善盟东北部地区生活着一群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笔者对搜集到的当地民歌从调式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在调式方面的特点:(1)当地的民歌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偶有调式交替的现象;(2)极少数民歌在色彩上运用了变宫及清角两个偏音.主要起到装饰性的作用;(3)当地民歌以宫调式、微调式运用最为突出且数量最多,其后是羽调式民歌,接着是角调式民歌.商调式民歌几乎见不到。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的民歌调式有自己的特点。尽管影响其调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方言语音声调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方言语音声调的影响,三峡库区的民歌调式以徵调式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甘小云 《文教资料》2006,(27):178-179
文章主要对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体裁以及音乐写作(调式、节奏节拍、力度、曲式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由此得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使我们对这套练习曲和作曲家本人的创作风格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五声性调式是建立在适于表现我们华夏民族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和调式思维,是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音乐的根基与灵魂。作为母语音乐,我们理应深入地学习、研究、挖掘、整理,使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南阳民歌五声调是从最初的三声、四声调式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多种多样的六声调和七声调,这与南阳人民的生活作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