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安城管暴力执法,被人拍了下来,一个双脚眺起踩人的城管,事后如人们所料,城管局方面说,他是临时工。这些年,警察、城管出了不少事,凡是被披露出来的,十之八九都说是"临时工干的"。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从3月份开始温哥华的电视新闻就一直在报道西藏闹独立的事.当时我还以为中国政府会很快解决这件事,没想到事情越演越烈,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藏独份子居然去破坏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电视上看火炬手被警察和自发保护火炬的人紧紧包围在中间,  相似文献   

3.
只上班,不发工资,况且持续了19年之久,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的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公安局一级警司李学民身上。19年来,没有编制的李学民虽然干着一个警察应该干的工作,但却没有享受到警察该享受的任何待遇,并且还受尽周边人的各种异样眼光。  相似文献   

4.
周杰 《报林求索》2009,(3):60-61
<正>目前正在中央八套热播的3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维和警察》引起观众共鸣。《中国维和警察》的制片人俞胜利表示,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维和警察生活的电视剧。剧中展现了中国警察和外国警察以及当地人之间因不同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故事和情感纠葛。苗圃扮演的"维和警花"周婧,让观众对她的演技为之一震,也对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9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致6名警察死亡、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伤的被告人杨佳作出一审判决,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指出,杨佳是因不满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2007年10月盘查其涉嫌偷盗自行车一事而行凶报复。  相似文献   

6.
王德超 《大观周刊》2011,(46):25-25
上世纪50年代,犯罪率在西方国家高居不下,西方研究警蔡的学者开始反思警务工作的意义和效率。对于警察角色的反思也是当时的重要议题之一。有学者提出警察是打击犯罪的战士,也有学者提出警察是服务社会的公仆。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发展.又有学者提出警察的角色应当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打击犯罪和社会服务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表现形式。警察的最佳角色应该是这两种角色的科学平衡。对于警察角色的科学把握,时警务改革和警察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警察是一个面向社会从事执法和管理活动的职业,警察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对警察的公共关系的反思有助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也有助于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良好的警民关系,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8.
经常留意媒体,其中关于一些“狂人”的狂言,我有很多的记忆。曾记否?望城县县委书记王武亮在长沙殴打警察并高叫“:我是县委书记一把手!你算什么东西?”曾记否?南京某局局长异地泡小姐被警察查获,竟放言“:我们泡小姐关你啥事?”曾记否?阜阳某建筑集团的一个老板在派出所对警察狂喊“:谁敢关我,一个电话,明天就叫你下岗!”在我的概念里,作为国家机器的具体化,警察应该是很有些威严的,可这些人为什么就敢口出狂言,甚至还敢出手殴打警察呢?这些人的底气是哪里来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里面的奥妙。敢在警察面前发狠的这些人,一是有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对警务工作越来越关注,对警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警务管理面临着压力和挑战,损害警察组织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在信息时代迅速传播,冲击着新时代下警察组织形象的塑造。新媒体具有大众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传播信息,新媒体在警察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警察组织形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超  祝隽仁 《青年记者》2012,(14):78-79
随着新的媒体技术、媒体观念的不断兴起,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种影响力也越来越渗透到警察工作的方方面面.警察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公众具有天然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在媒体看来,警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媒体作为警察与社会公众沟通的主渠道,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之前的19个月里,一 位来自中国的维和警察,在东帝汶这个 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岛国,以他的专业 精神与人道关怀,用手中的“摄像枪”记 录下这个国家由乱而治的历史。也向世 人展现着作为一名中国警察的风采。 他的名字叫张振贵,是中国派往联 合国东帝汶任务区的158名维和警察中 的一员,到达东帝汶之前他是广州市公 安局一名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普通警 察。在东帝汶,张振贵是执行维和任务 43个国家的警察中唯一得到授权,进行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于记者职业的议论多了起来.譬如记者还是不是个神圣的职业?就很值得细论一番. 道德失范,大概是目前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官员腐败自不必说,就连早年间确实在国人心中神圣得不得了的职业,如白衣天使,如人民教师,如警察叔叔……现在让人说哪个职业神圣与否,真是件难为人的事.  相似文献   

13.
近代我国警察教育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初、中、高三级警察教育模式和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尽管教育模式比较成熟,但它始终不能脱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体系,因而对我国警察教育发展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警徽是警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警察的精神风貌。警徽作为警容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警察走过了发展壮大的历程。警徽的变化演进过程,也在某一层面上反映了我国警察成长史和社会经济发展史。在江苏省公安档案馆里,通过馆藏的警察档案和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警察警徽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9,(30):30-31
相貌都差不多.很难区分.这是广州警察对这座城市里黑皮肤的非洲人的印象,普通的广州市民,也会笼统地把这些人划归同一群落。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20日星期三上午,三个加拿大警察突然光顾我的住处,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来的人,看起来有六十岁左右的加拿大男性公民。我喜欢警察,因为我认为绝大多数警察是保护公民,打击坏人的化身,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的专政力量。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虽然如此,对全副武装警察大清早的登门拜访仍然满脸疑惑。经过简单交流,得知他们是为昨天晚上在我们的住处抓住了一个加拿大小偷,并且人赃俱获。他们来的目的是核实被盗的物资、品名,并告知物主。原来如此,我告诉他们被盗电视机不是我的物品,可能是…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 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臻睿 《上海档案工作》2013,(4):F0003-F0004
1929年。上海特别市公安局在国内率先设置了女检查员,从而开启了女子警察的先声。使上海成为中国女子警察的发源地。这主要是受欧美国家使用女警新潮流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国民党政府维护统治秩序、强化警察力量的需要。从此,国内警界由男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女子警察随之开始由点及面日益扩展,中国女警制度亦从无到有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