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国时,吕蒙才略的进展来源于读书,而吕蒙从不好读书到好读书,则来源于孙权劝学。这件事,《资治通鉴》里记叙得比较简明:“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孙权的这番劝学辞,讲了自己读书的体会,又给对方指出了读书的方向和方法,是很有说服力的。从孙权劝学联想到现在中小学的有些领导人和教师,颇有感触:这些人也似乎苦于“多务”,一  相似文献   

2.
十五、孙权劝学课内提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和背景资料介绍(3分钟) 师:同学们昨晚都读了《孙权劝学》,文中的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师板书课文题目.) 生:孙权任用四杰的故事. 生:鲁肃独劝孙权联刘抗曹的故事. 师:关于吕蒙的故事,谁知道? (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对这位制造了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没有什么了解啊!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孙权劝学》,先大声朗读课下注释①,然后对照PPT上的资料,在书上批注.  相似文献   

4.
<正> 如果有人夸你:“哎呀,一段时间不见,没想到你的知识面又宽了许多!”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自豪地用一个成语回答:“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也作“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意思是时间不同了,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人,凡事都应该用新的、发展的态度来对待。你知道吗,这个成语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呢。三国时候的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时就以勇敢而闻名。孙权很赏识他。有一次,孙权召见吕蒙和另一位青年将领蒋钦。谈了一些军事上的问题后,  相似文献   

5.
“英发”统编教材注释为: “英俊奋发。形容周瑜气概俊伟。”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载孙权曾与陆逊论周瑜、吕蒙:“公瑾雄烈,胆略过人”,吕蒙智勇双全可与之相比,“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吕蒙不喜读书,因而在“言  相似文献   

6.
超级模仿秀     
孙权劝抄(盗版自《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汝今当差生资质,不可不抄!”蒙辞以抄袭危险。权曰:“吾岂欲汝为抄袭高手邪!但应练习,防备考试。汝言危险,孰若吾?吾常抄袭,自以为大有收获。”蒙乃始就抄。逢抄袭高手肃(鲁肃),与肃比试,肃惊曰:“汝抄之才能,非复差生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知抄之晚乎!”肃遂跪地,拜师而别。★黄山君重庆市潼南县上和中学无题(盗版自李商隐《无题》)学习时难考亦难,交头接耳字条传。字词注音小抄尽,选择阅读暗号现。交卷只求答案改,差生应觉考场寒。重点此去无多路,资料带上为探看。★…  相似文献   

7.
《孙权劝学》见于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卷66;为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中的一件小事。全文仅119字(不含标点符号),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初”起,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与其劝学对象吕蒙的一节谈话。谈话的过程是一场思想交锋的过程。孙权“劝”,吕蒙“辞”;孙权再“劝”,吕蒙“始学”有点反复,显得曲曲折折,说服工作即使是小事,也不容易一下子做通、做好。第二层即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的一次谈话。鲁肃先是“大惊”,后为“结友”;吕蒙则是自诩,欣喜之情溢出言外,证明了他“学”的结果,“学”的成功。两层意思,貌似分离,各不相  相似文献   

8.
正师(导入):话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是最有名的常胜将军。然而关羽最终失败了,他败给了谁?生:吕蒙!师:对,他败给了东吴名将吕蒙。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学习了,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师:《孙权劝学》出自哪本书?这是一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细读《明公察案》一文,按要求答题。明公察案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①。县令明公晟往验,饬棺敛矣。越半月余,急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诘曰:“以铳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十斤,何也?”曰:“备多日之用。”又诘曰:“尔买药未满一月,计所用不过一、二斤,其余,今贮何处?”其人词穷。刑鞠之②,果得  相似文献   

10.
李肇 《阅读与鉴赏》2009,(6):29-29,55,56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相似文献   

11.
《孙权劝学》通过对话,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经过,表现了孙权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说明了人不可不学和学必有所益的道理.全文仅119字,就把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等众多的人和事交代清楚,这不仅与本文用语十分凝炼有关,更主要的是作者自然巧妙地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对比衬托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春:正月②。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③。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④.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撇军还。  相似文献   

13.
(原文) 良①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a )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b )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③,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  相似文献   

14.
<正>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  相似文献   

15.
猫号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相似文献   

16.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英勇善战,但是不爱读书,吴王孙权就叮嘱他要多读书。吕蒙听了,为难地说:“军队里事情这么多,哪儿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17.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对话,全文只有119个字,却言简意丰,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三个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拘泥于课文蒯读提示中的“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点,而是创造性地在教学目标中将此改成了“想想三个人物形象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据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衷一是。吴主孙权主战,然张昭等一干人竭力劝他降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权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为何吴国能在群雄中得三足鼎立之一席,成就霸业?孙权对自己信念的坚持自是不言而喻!关键时刻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我意已决”的回答。当断即断,相信自己,不盲从,不轻…  相似文献   

19.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选自《孙权劝学》)素材运用:孙权现身说法,大谈读书的好处,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觉读书。受教的不止吕蒙,还有我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相似文献   

20.
文言趣读     
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方法)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道也。”农夫曰:“非耕之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据《浑然子》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