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炮纵横谈     
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象棋大师黄少龙编著的《列炮纵横谈》,已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该书阐述了古代至现代“列炮局”战略战术的发展过程,在总结古今名手200多盘典型对局的得失基础上,提出了“列炮”20种局型的攻防体系,是当前论述“列炮”布局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专著。该书棋文并茂,论证严谨,堪称一部上乘作品。兹选介部分章节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后补列炮开局始于何时?因缺乏对局素材,无从查考。在《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第一集中,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东三凤”钟珍(亦称“棋仙”,陈松顺之师)智取李贵的一局棋,或许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后补列炮对局。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苏 杨瑞忠(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11年、2015年金坛市象棋赛冠军 2009年溧阳市“上黄阁杯”四县市象棋赛亚军) 1.炮二平五 马2进3 2.马二进三 炮8平6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兵七进一 炮2平1 5.炮八平七 象3进5 6.炮七进四(图1)… 近年来中炮对反宫马的布阵格局及其战略战术体系趋于成熟和完善,反宫马迅速发展成为后手方对抗当头炮的又一有力武器.反宫马布局以其稳健兼具弹性的特点得到棋界公认,形成当代“马炮争雄”的第二战场.而红方第六回合创新走炮七进四进炮打卒,是许多超一流高手在顶尖比赛中采用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1、炮二平工 马8进7 2、马二进子 车9平8 3、车一平二 卒7进1 挺卒活己马制彼马,是一步符合棋理的局部好棋。这一走法早在40多年前已颇为流行,被视为屏风马方抵御先后中炮的正着。后来随着布局的迅猛发展,后手方又以第三加合走马2进3布成屈头屏风马为正宗。步入上世纪90年代,先手方“婉约缠绵”的中炮进二兵系列战术和“短路快攻”的边马五七炮布局得以蓬勃发展,一度使屈头屏风马阵势遭受重击,于是“抢挺7卒”战术“临危受命”,再度兴起。它可以避开以上红方的两种布局战术,将局面纳入预定的轨道。 4、车二进六 ……  相似文献   

5.
车炮低兵对中车炮是变化复杂的实用残局。现棋界理论认为是“车炮必须占得中线要道,方能巧妙地守和低兵”的残局。(见《象棋实用残局》第二集270局)是尚无确切定论,待研究的新课题。 闲暇,笔者对这一新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当车炮低兵方,低兵无论在低三线或底二线位时,均可战胜中车炮。  相似文献   

6.
蝉联十届冠军的胡荣华,在第四届全运会中国象棋个人决赛中,以七胜二负的总成绩,夺得桂冠。在全部九局的比赛中,有五局是后手,而在这五局的后手棋里,他竞有四局是选用“顺手炮”应战的,结果胜三负一,战绩昭然。“顺手炮”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布局。它的源远流长,对攻激  相似文献   

7.
第一局车炮巧胜车象 本局黑方因象在边位,防守位置很差,故红方有巧胜的机会。取胜要点:采用“海底捞月”的方法制胜。 1、炮八进四………… 红方如径走炮八 进七,则象1进3,黑方 下着有车4平5兑车 的棋,红方无法取胜。 1、………… 车4进2 如改走象1退3, 车五进三,将4进1,炮 八进三,象3进1,炮八 平六,车4平6,车五退 三,红胜。 2、炮八进三 象1进3 3、车五进三 将4进1 4、炮八平六 车4平6 5、车五退三象3退5 6、车五进一车6退3 7、炮六平八车6平8 8、车五退一将4退19、炮八退一车8进8 …  相似文献   

8.
红方用五八炮攻击单提马是解放前著名棋手钟珍70年前发明的下法。钟珍老前辈活跃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东棋坛,与当时顶尖高手黄松轩、曾展鸿并称为“粤东三凤”。又因对局常有精妙鬼手,人送绰号“棋仙”。他创造了不少经典的布局圈套,五八炮攻击单提马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单提马发展史上最著名的“死门”。如图形势即是基本的变化图,红方的战略构思是通过双炮强夺中卒,逼迫马方在横车过宫前补士。  相似文献   

9.
以棋会友,但求知音;以棋结社,广结同志。新年之初,《棋艺》编辑部有幸邀得当今棋坛几位势头正劲之少壮派与主力军,共结“桔梅研究会”。以探究棋艺真知为己任,以普及象棋大道为目标,同抒文采,共谱华章,开棋界述作并重之新风,树棋坛认真研究之榜样。 本期阎文清大师、梁文斌大师、特级大师许银川分别以开、中、残局做重点开门研讨。“桔梅研究会”携棋坛精英之实战菁华,汇各派名家之多年经验,慨然登场,敬请重阅! 第一局 炮2进2式(二)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3、车一平二 马2进3 4、马八进九 …  相似文献   

10.
小列手炮布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代古谱《橘中秘》中已有记载。小列手炮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出子次序也进行了革新,即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炮2平5,黑方变换出子次序,采用半途列炮的方法也能形成与小列手炮殊途同归的形势。黑方7路马无根诱使红车孤军深入,然后采取平炮兑车再高车保马、缩炮打车的战术手段.实施防守反击。从近年的实战对局来看,双方虽仍有短兵相接的对攻选择,但复杂激烈的程度已大幅度降低。双方多形成棋势缓和的对峙型局面,战线也常常拖入较量功夫棋的马炮残局争斗。就后手方而言,谋一盘和棋的成算很大。近几年中,例如洪智特大、郭莉萍特大、欧阳琦琳特大、张晓平大师、文静大师在比赛中就曾多次运用此类布局。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局 炮2进4式(三) 1、炮二平五 马8进72、马二进三 车9平8 3、车一平二 马2进34、马八进九 卒7进1 5、炮八平七 车1平26、车九平八 炮2进4 7、车二进四 象3进5 飞象补棋,稳中待变,是黑方的一种过渡性下法。同样补棋如改走象7进5,则兵九进一。炮8退1,车二平四!炮8平1(在最近的比赛中曾出现过马7进8的下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马九进八,炮1平2,车八进一!前炮平5(如改走卒3进1,则车八平六,黑方封锁计划落空,红方先手),马三进五,炮2进7,马五进六,车2进一(如改走车2进2保马…  相似文献   

12.
由象棋大师孟立国、孙志伟两位同志合编的《五九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和同好见面了。这是蜀蓉出版社出版的新棋书之一,它的取材广泛,不受年代和竞赛等级的客观限制,紧紧抓住“以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围绕布局论点这一核心,努力做到了在发展上立意,变化中谋篇。  相似文献   

13.
“马炮组合”在各兵种配置中是极为出众的一例。惯用的杀法是借炮使马和闻名棋界内外的马后炮。用马炮组成的联攻,战斗力强,变化多样,时常有精妙绝伦的表演。如图1,红方马炮组合在兵的配合下如虎添翼,控点攻线的优越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催杀入局干净利落。1、马四进五将6平52、马五进三将5退1如改走将5平6,炮一平四,士4退5,炮四平五,士5退6,炮五退五!红胜。3、兵三平四将5平4如改走将5退1,马三进一,黑方必败无疑。4、马三退五卒5平45、帅六平五士4退5如改走士4进5,马五进七,将4退1,兵四进一,象9退7,兵四平五,绝杀。6、马五进七将4进17、…  相似文献   

14.
“炮”的力量仅次于车,大致与马相等,但在开、中局阶段略强于马。因为“炮”的行动迅速,进退灵活,控制点多,容易与别的兵种配合,而配合起来则更能发挥威力。“炮”有远距离作战的威力。它不仅在进攻时杀法众多,如“重炮”、“空头炮”、“马后炮”、“沉底炮”、“车炮抽杀”、  相似文献   

15.
1、炮二平五 马2进3 2、马二进三 炮8平6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马八进九 ………… 红方按“兵”不动,左马屯边,在八十年代中期较为流行,后来,由于“五七炮弃双兵”和“正马五六炮”布局的迅速崛起,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使这一布局一度被束  相似文献   

16.
左炮封车转列炮应中炮,70至80年代曾在棋坛兴起热潮,近些年来在大赛中的使用率虽然比不上中炮对屏风马、仙人指路、飞相局等,但仍不失为一种布局战术。在2001年乐山全国团体赛中,后手方采用这种布局的变例已有20多盘,而且胜、负、和比例相差无几,虽然不能仅从胜负结果来判定布局的优劣,但却足以表明左炮封车转列炮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以下评介三种局势变化,以供棋友参考。 一、红两头蛇进边马式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3、车一平二 炮8进4 4、兵三进一 炮2平5 5、兵七进一 马2进3 6…  相似文献   

17.
反宫马又称“夹炮屏风”,布阵方法是利用士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炮先锋马对屏风马”是本世纪初十分流行的布局。已故名手万启有、周德裕、彭述圣均擅布此阵。建国以后,象坛巨匠、棋界高手杨宫璘、胡荣华、徐天利、臧如意等都擅长此道。经过这些大师在实战中开拓、发展,大大地丰富了这种布局的内容,为这古老的布局增添了光采。国际裁判程明松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战体会,又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编写了《中炮先锋马对屏风马》一书。本刊下面节选其中的几局,供同好欣赏。  相似文献   

19.
车炮单士对车双士的残局中车炮单土方是否必胜,笔者不敢妄下断言。如图是中国象棋大师网“残局决战”刊出的图式,虽大多数网上棋友提出红方必胜的论断,但是提供的着法中黑方均不够顽强,有配合红方取胜的嫌疑。笔者认为,基于黑方不能兑车,兑车后形成单炮士必胜双士的战术棋理,车炮方可以逐步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仙人指路飞边相是2011年出现的鬼怪式布局战术,其怪异型的结构得到棋手们的青睐。但在今年却遭到卒底炮的猛烈打击,尤其外星人王天一的“飞边相”意外倒在卒底炮的炮口之下令棋界惊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