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也是爱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从古至今,“严”一直是为师之道,是不少教师的行为准则。但一味地严,或严而过格,也会产生负效应,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龙兴祥 《云南教育》2007,(B09):47-47
成功的教师必须严中有度,严中有爱。严是爱的手段,爱是严的归宿。只有爱生的教师才能严出高徒,出高徒的教师必定是爱生的严师。有了爱,才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包容心,也才能以心赢得心,以爱博得爱。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教师必须严中有度,严中有爱。严是爱的手段,爱是严的归宿。只有爱生的教师才能严出高徒,出高徒的教师必定是爱生的严师。有了爱,才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包容心,也才能以心赢得心,以爱博得爱。人们常用"亲密无间"来形容师生间的关系,但仔细推敲,不够妥切,因为"亲密无间"是相对的,"亲密有  相似文献   

4.
古人曰:“严师出高徒。”今人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抓不管要变坏。”这些说法似乎已经成了普遍认可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抓不管要变坏。”这些话都是讲严格要求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祖国四化的建设人才,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严格要求,并不等于整天板着面孔,更不等于动辄训斥。要严格要求学生,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漫笔说严师     
学校,常听人这样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抓不管要变坏。”所谓“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似乎成了被普遍认可的真理。那么如何理解“严师”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7.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爱学生,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这个严是有标准、有范围、有规律、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严,决不是随心所欲、摧残  相似文献   

8.
王月娥 《宁夏教育》2005,(11):30-30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没有严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严是爱的体现,爱是严的目的,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感化学生,促使其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中,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小加管教要变坏.”还说:“严师出高徒.”都是强调了一个“严”.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任其自然,放任自流,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但什么是严?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体则,却是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目前存在的类似错一个字要改写一百遍,体育课迟到罚跑十圈的“严”,以及旧观念中所谓不打不成才的“严”,都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这是我们必须反对和禁止的.我们所讲的“严”,应该是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感悟宽容     
在学校,我以“严师”著称,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从不宽容。在我看来,严是一种爱,宽容只会放纵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嘛!然而,在教学中,偏偏会遇到许多“屡教不改”的学生,今天忘了带作业,明天又不按时到校,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罚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然而,高徒并不是严的必然结果,严、可能出高徒;也可能出不了高徒。因为有不同的严。前不久,曾看到一则报道: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不注意听课,就拧学生耳朵。结果,用力过猛,把学生的耳朵拧坏了。当然,这位老师受到了处理。然而,这位老师却说他拧学生的耳朵,是出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里,我们且不分析这个老师的“严”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单就“严”的后果来看,就叫人有点害怕。我想,如此之“严”,非但出不了高徒,恐拍会出几个身心不全的人。因此,如此之“严”万万提倡不得!怎样的“严”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呢?首先,我们提倡的严,应当以爱为前提。自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某某老师很严”、“某某老师抓得严”、“某某老师管得严”。可见,“严”在班级管理中的确有不同凡响的作用,严是一种导向,严是一种方式。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体会到单是严或一味地严不一定就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两者密切地结合,相互渗透,有机地统一,在班级管理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绝大多数班主任老师都倡导“严”,无严无以成班。“严字当头”,“严师出高徒”,是这类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管理工作上严,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严,实行“计划经济”,统得过死,就失…  相似文献   

13.
谈起教育,其秘诀似乎都离不开“严”字。父母教育子女的训诫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教师教育学生的真理是:“严师出高徒。”至于个人修养、自我教育,其美德还是“严”:“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如果某个教师在学生中威望高,群众的评论往往也只有两个字:“够严!”“严”又好像是评价教育效果的标准了。  相似文献   

14.
漫笔说严师     
在学校,常听人这样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抓不管要变坏.“所谓“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似乎成了被普遍认可的真理.那么如何理解“严师“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15.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也早已成为很多教师的经验之谈。应该肯定,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有效教育手段,但是,过分的严厉会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实际是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与教师对抗。岂不知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来为教育实践所证明的真理。要教育差生,爱是前提,爱须从严,严格要求是“师爱”的重要内容。若只强调了爱这个手段,而忽视了严的要求,那我们的爱就失掉了依据。对差生进行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呢? 首先,对差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不能过高。教师对差生的严格要求不等于脱离实际的苛求,如果要求过高、过多、过繁,差生一时不容易做到,不仅使要求成为空话,而且会使他们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不完成,使他们失去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据一个学校的调查,24.5%的差生不守纪律,是由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他们无法达到,所以就干脆不完成老师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严师出高徒”是自古留下的教育方式,“严是爱,松是害”也成了教师的经验之谈,所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负责的应有态度,而过分的严厉,使学生屈从于“高压”而屈服,实际上口服心不服,甚至于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抗,抵制一切善意的批评帮助。我深感,宽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态度。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看过《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两部法律,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在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由于受“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等传统说法的影响,再加上考试排名、升学压力,一时,棍棒教育的传统被发扬光大到极致,很多教师往往是“文武双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教育素以严格著称,古训曰“严师出高徒”,并有“戒尺”相佐,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这种严应该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望。  相似文献   

20.
说到教育,论及教师,人们似乎很信奉一句话,叫“严师出高徒”,而生活中确也不难举出例证。于是乎,有人便以“严”、“宽”为尺度,择师而教之;而有的教师也就以“严”为信条,以期多出“高徒”。这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但引为至理视作经典我诚以为大可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