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是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正式命名并挂牌成立的小学语文名师研修团队。工作室导师王小毅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室现有学员13名,他们是一群来自渝中区各小学爱语文、爱学生、爱教育、有智慧、有思想、有梦想的年轻教师。工作室以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课题为抓手,唤醒专业自觉,锻造专业内核,培植专业眼光,磨砺专业技能,塑造专业品质,规划专业成长的路径。自2012年12月团队成立以来,研究不断深入,影响逐渐扩大。团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建立一支既能调动乡村教师自主学习积极性,又能不断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为乡村教师提供即时的、现场的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的专业技术团队?源于罗马尼亚农村教育项目—以导师制为依托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的"导师制"所取得的经验,被成功移植并与中国传统的"送教下乡"培训团队相融合,改良为适用于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技术团队。四川省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有很多优秀语文教师,他们个性不同,特色迥异,但是都别具一番风采和魅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呢?一、专业成长的驱动力:自觉走向自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是不一样的。"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即以"图书漂流"为引导,全面推进课外阅读行动;以"构建教学模式"为路径,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优化集体备课"为手段,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从三个方面反思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即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旨在区域教育的开放与共融;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5.
朱寅年 《湖北教育》2009,(10):26-27
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是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教育需要他们掌握有思想的技术,更需要掌握包含技术的思想。这样,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实现。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育才可能有真正的活水。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由若干教师组成的.以教师专业学习、专业成长为宗旨。以共同解决教育改革中问题为载体.通过成员间的共同活动,如对话交流经验分享、合作互助解决教育中的问题等等,成为成员旨趣相融、相互促进、专业共同发展的团队。  相似文献   

7.
<正>我经常会思考:我们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师生喜欢的,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高品质教学。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也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而构建"悦课堂",就是我坚定不移的教育梦想和教学主张。一、"悦课堂"的结构观教师对"悦课堂"的把握,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自发到自觉、从表层到深刻,不断探索、不断  相似文献   

8.
<正>工作室导师郭剑波为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如皋市首期"148高层次人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工作室现有成员八名,这是一群心中有梦想并为寻梦而快乐行走的年轻人。他们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成长纲领,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研究课题为抓手,着力构建以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生长"的语文课堂。自2012年成立以来,工作室团队成员应邀为新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们"是谁"我们"是谁?这是一支怎样的团队?用创办者王昌胜校长的话说,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相对松散的自组织。"我们"工作室,是由一群有着共同教育梦想、致力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建起来的。创办者王昌胜,是中国最年轻的职业校长,同时任职于多所公办和民  相似文献   

10.
<正>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教师个体在教育场境中的成长、在专业上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团队所赋予的力量。学校组织的这次"课程领导力"研修之旅,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团队的引领力量: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共同成长2017年9月25日,这是个很平常的一天,但于我而言,因为吴江实验小学"课程领导研修班"的启航而显得格外不平常。走进培训现场,看到粉色席位卡上,自己的名字赫然醒目,在满满的存在感背后还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9人,平均年龄37岁,自2011年工作室创立以来,团队成员追寻意趣,享受成长,锐意创新,成为江苏省南通中专建设发展征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理念引领。"让兴味盎然的课堂点亮每一个职业梦想,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梦想的温度,争取自己最大限度的成功",成为团队成员专业成长中最美丽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2.
“亲近母语”的经典诵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耀 《生活教育》2011,(19):79-81
一、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诵记"。"诵记"的方法在今天看来是有些机械的,从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的私塾中的情景,可见一斑。但是"多接触、多熟悉"、"熟能生巧"却是学习语言的妙法。从心理与生理的角度看,"背诵"是儿童的专长,记忆力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标识。有足够的"记忆"才会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儿童时期深刻的"死背"才有成年源源不断的"活用"。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内心的需求"和"外部的支持"。对于渴望发展的教师需要这样一个"场",可以互相交流,彼此鼓励,一起思考,共同成长。阅读《教师发展的生态教育团队样本》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蔡明老师由"独乐乐"到"众乐乐",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徐芳、顾云良、徐艳霞三位老师的文章,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在一个有价值追求的团队中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当下,我们的学校或是教师本身似乎过分强调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而忽略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总是教师个体自觉与学校群体联动的合成品,是两者同步并进、交互作用的结果。鉴于此,我们提出"生活化作文"项目研究共同体的概念。所谓"项目研究共同体"是指让具有共同意愿、共同志趣的教师自愿组合,通过名师指点、同伴交流,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达到个人与项目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5.
杨素云 《现代语文》2013,(11):40-41
语文教师是令人艳羡的职业,然而从教十载,想要在教育这方净土中有所发展,有茫然,有思索,有领悟,更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语文教师要成长,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就必然要提高。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既要有深厚的积淀,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上的不足,并且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升华。这是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期许。  相似文献   

16.
朱桂花 《甘肃教育》2014,(23):20-20
正教师的职业幸福紧紧地关联着学生的快乐成长,唯有老师拥有持久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迸发出无限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智慧,从中获得奋进的动力,成就快乐充实的人生。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通往教师职业幸福的最"宽阔"的路途,便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让职业幸福扎根于专业成长的沃土,教师才能真正走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一、拥有一支幸福的团队  相似文献   

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学语文是教育大厦的根基,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话题。笔者在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分析与应用"的研究中,历经两年多,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对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师团队是以共同愿景、价值与情感为基础,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通过深层互动与协作,为实现共同教育理想而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型组织。在这个学习型组织中,团队与个体既是一种依存的关系,又是一种互动的适应。这种依存与适应关系的存在基础是专业化发展,价值取向是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李建国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首批名师发展团队领衔名师盐城市劳动模范盐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呢?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该如何快速提升呢?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李建国在教育教学行走中一直思索着、实践着……2011年秋天,一群有智慧、有激情的追梦人聚到一起,以他领衔的盐城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李建国名师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体     
《师道》2012,(Z1):9
【团队介绍】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成立于2008年6月9日,是由厦门一群热爱教育、心怀理想的老师自发组成的一个学习与成长团队,追求幸福完整的教师生活,以"共读经典、沙龙分享、追寻名师、行动研究"为共同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