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炎 《生态文化》2002,(4):46-46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人皆尽知的事儿。但是,在辽阔的海洋里。却有着这样的情景:一条大鱼径直向一群小鱼游去,小鱼们不但不仓惶逃窜,反而摇摇尾巴,乐悠悠地迎了上去。大鱼呢,也没有了“大鱼吃小鱼”时的凶神样,它见小鱼游来,竟十分地温顺起来,就像病人见到了医术高明的医生一样。小鱼到了它的跟前,它乖乖地张开鳃,让小鱼用尖尖的嘴吮吸着什么。一会的功夫,大鱼便摇着尾巴,悠哉乐哉地游走了…… 那么,大鱼为什么不吃小鱼呢?小鱼见了大鱼为什么不害怕反而高兴?原来,这些小鱼是专门为  相似文献   

2.
王超峰 《职业圈》2005,(12):32-33
小羽毛中窥商机 陈刚是河南省商城县汪岗乡余新湾村人,1994年,中学毕业后不久的陈刚来到杭州一家外贸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老板让他负责服装厂采购服装辅料的工作,在采购过程中陈刚发现,许多衣服的领边、袖口和口袋都用鸡鸭的羽毛来装饰,特别是女孩子的衣服,装上羽毛饰品更加时尚和新潮.渐渐地,陈刚结识了一些做羽毛生意的老板,一次,一个小老板告诉他:"别小看这些羽毛,我的房子就是用做羽毛生意赚钱买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刚开始注意这些不起眼的羽毛来.他仔细算了一笔账,一斤羽毛市场收购价才几毛钱,粗略加工一下,卖给服装厂要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一斤,这中间如此优厚的利润空间,他以前可没想过.  相似文献   

3.
老鹰和鸭子都会飞,但是老鹰在高空盘旋,鸭子只能紧依在水面生活。鸭子早上醒来时"嘎嘎"叫,喂食前"嘎嘎"叫,别的鸭偷它的饲料时它也"嘎嘎"叫,要是有一件事没做到,它还是在那里"嘎嘎"叫。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住店的故事来了解人类中"鸭子"和"老鹰"的分化。住酒店时,你有没有错过规定时间迟了15分钟用早餐的经验?如果你这时遇到一只"鸭子",他一定会说:"很抱歉,您来晚了。您没有看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06,(9)
让灰雀的羽毛靓起来? 在滇西的一处山林里,有一种形体异常优美,啼声婉转动人的鸟,但这种鸟美中不足的是羽毛灰不溜秋,因而当地山民称之为"灰雀".就因为这身不甚华美的羽毛,灰雀在宠物市场不是很受青睐.  相似文献   

5.
抓鱼往事     
正一直以来,都想把睡在记忆中关于鱼的往事拽出来。无奈,早年吾乡没有什么人养鱼,只是在去探外婆,去一中学看父亲时,有过偶遇。匆匆一瞥,闪动在记忆中的画面是蹦蹦跳跳的鱼,人的情绪被鱼调动着,"啊!红鲤鱼。"红色最能刺激情绪。"哇!两条,三条。"数量也招引人大呼小叫。小孩们在塘边跑来跑去,他们似乎更关注小鱼,手捧盆子、瓶子,求大人给条小鱼,鱼到手,宝贝似的  相似文献   

6.
春风在水面上轻轻地抚摸着,抚摸出层层的涟漪. 一只小船在水面上行进着,虽然把涟漪弄得支离破碎,翻起的却是好看的水花儿.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当你走进"中国工艺品之乡"瑞安市林川镇,就能领略到充满着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它用神奇而美丽的色彩点缀着瑞安西部山区乡村,别有一番韵味。驱车进入林川镇,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溪坦工艺礼品文化创意街区,多家厂房和28间民房被各种色彩装饰着,街头的大型仿真火车模型、"童话部落"彩绘观景一条街等,构成"产业+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一片片圆木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中滚滚而下,将一条江水漂浮成木材悠远的岁月。驾驭着木排劈波斩浪的漂二哥(水运工)吼出一声声号子,两岸传出的声音让人遥想那逝去了的艰辛。拉着长长木排的拖轮顺江而下,铺满了长长的水面,水面从此也被载入了中国生态的史册之中。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站在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长江岸上,我们还能见到的昔日的四川木材水运之景。蜀山孕百川,百川奔大江。大江万木漂,弄潮川江号。说起四川木材水运,可谓历史悠久。早在秦始皇  相似文献   

9.
任平 《文化交流》2016,(11):67-70
正捡小鱼、捉小虾、抓青蟹、挖牡蛎、钓跳跳鱼……千百年来,浙江三门人民依山傍海,渔樵相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代代延续着以"讨小海"为生的生活。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纷纷转产,但海边人家仍坚持着这一传统生活方式,"讨小海""烹小鲜"也成了三门的地域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实地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0.
很小的时候就被逼着背诵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不知是因为当时年纪小,还是因为逼我背诵的那个语文老师长着一脸的青春疙瘩,反正我虽然能将这段话倒背如流,却对它所表达的理想一点都不感冒.后来,看过一出话剧<保尔·柯察金>,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精心打磨的这段格言被处理成了保尔的遗言,我毛骨悚然,想戏剧这玩艺儿还真能折腾,竟能如此残忍地让一个垂死的人这样大段大段地抒情.  相似文献   

11.
正如它的名字(rock art)所示:自19世纪被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意义上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艺术学界,由此建立的岩画学概念、范畴通常都是以考古学或艺术学为基础的。其实,若充分考虑到岩画是一种视觉图像存在这一事实,我们认识、理解它的途径首先应该是描述分析其内在形式结构、探索其意义及其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构想出一个将贺兰山岩画视为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和等级化形式单位组合的岩画理论,也能把它还原到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现这种"依类象形"的视觉图像符号就是古人所说的"书"、"文"或者"名",一种以羊为基础形式的象形表意石头文。  相似文献   

12.
宗源 《生态文化》2011,(2):29-31
春风在水面上轻轻地抚摸着,抚摸出层层的涟漪。一只小船在水面上行进着,虽然把涟漪弄得支离破碎,翻起的却是好看的水花儿。撑船的是位老汉,白白的头发,白白的胡子,就连眉毛都是自白的,整个人看上去就好像冬天里的一棵老树,枝枝权权上都挂满了白霜一样。老汉姓颜,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  相似文献   

13.
鳗鱼     
正立秋后,气温依然酷热。路过鱼塭时,从空旷处席卷而来的风,有点烫。忙着捞鳗鱼的鱼塭主人,不在乎在附近低飞盘旋的苍鹭,没有驱赶的意思,纵容苍鹭乘隙的机敏狩猎。忽见一个黑影刺入已见底但仅留一小潭水的鱼塭,叼起鳗鱼后,笔直弹向蓝得令人发慌的天空。速度之快,如一块落地后的弹簧又瞬间弹起般,令人难以捕捉。鱼塭主人笑了笑说,尽量吃  相似文献   

14.
从消费社会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赋予消费这一日常行为以文化的灵性,消费文化便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的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就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是有文化符号的"商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入手,研究发现,当非遗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它便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它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消费社会、非遗效应、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兰江刀鱼     
正要说兰江刀鱼,先听一则"旧闻"。某天清晨,兰溪老渔民杨清松在三江口一带捕鱼,一网下去捞上3条小鱼。这鱼体形修长,臀鳍稀薄,银光闪烁。杨清松看着眼熟,却一时叫不出名来。出于职业敏感,他把小鱼拍了照,上岸征询水产专家,这才解开心中疑团,逢人便说:刀鱼回来了!这一利好消息,发生在2020年9月。几个月后,《浙江日报》记者偶尔听闻,掂出其中的新闻价值,于2021年1月3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追踪报道。水清鱼归,并非偶然。因为浙江的"五水共治"发轫于2013年11月,如今兰江水域重现刀鱼,不单单验证了近8年来的治水成效,更传递出整个钱塘江流域水系生态改善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我无意从一幅古代地图中获得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尽管它没有带我去发现埋藏的宝藏,但它暗示了我们所知的几个世纪以来代代相传的世界历史知识不得不要做出根本的修正.于是,我开始喜欢那些古老的海图、描摹的轮廓线、海岸线、改变着的浅滩和沙洲的外形、岩石和暗礁的危险.我顺着潮汐起伏、顺着暗潮的牵引和季风的推送前进,一层层地剥出藏在海图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因为线上大卖,被誉为"亚马逊外套"继老干妈之后,又有一件国货在美国爆红。它是一款来自中国的羽绒服品牌Orolay,产地在浙江嘉兴,这两年意外地成了全美过冬"宠儿"。"最近,在纽约街头,随处可见人们穿着一款普通羽绒服。无论是从东59街到东96街的上东区,还是在皇后大道地铁上,走到哪都能看见这款羽绒服。在刊物上,人们用‘时髦、引领潮流’来评价它。"美国《纽约》杂志的一位作者这  相似文献   

18.
奇特的鸟     
植树鸟南美洲北部的荒地,有一种白头、黑身、长嘴的"卡西亚"鸟,它喜欢吃当地生长的甜柳树叶。在吃叶之前,它会先用嘴在地上挖洞,把嫩枝咬断插入洞里,再慢慢地啄食。岂知插在洞里的甜柳树枝几天后便会扎根成活,过1~2个月就能长成1米多高的小树。所以当地人叫它"植树鸟"。酿蜜鸟安哥拉的北部,植物繁茂,四季花开。这里有一种小鸟,名叫酿蜜鸟,全身洁白,长着一个细小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站在秀丽的峨嵋山巅,阳光从背后射来,在前方由弥漫着的密云浓雾形成的"幕帘"上,会出现人的影子或头像,影外重重彩色光环围绕,犹如宗教中佛像头上四射的光环。据此,人们称它为"佛光"或"峨嵋宝光"。其实,"佛光"与佛无缘,只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它不仅在峨嵋山区和平原、在高空和海岸都可以看到,并且用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这种现象。我们了解一下它的成因,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20.
楠溪江畔游     
在有众多著名江、湖的浙江省,楠溪江是一条默默的小江。它在浙东南的低山丘陵中蜿蜒徘徊150公里,然后静静地流入温州湾。毗邻的温州市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使距它26公里的楠溪江风景区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楠溪江常年不枯,河谷宽阔,水流缓急有致,清澈纯净。江南水乡独有的白布帆舴艋舟,拖着变幻的倒影,游弋在碧绿的水面上,使秀丽的楠溪江犹如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夜色朦胧之时,仍有众多的竹排在江上缓缓浮过,竹排上一盏盏渔火映照着粼粼水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