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在这本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非常有益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益于开阔我们的眼界。  相似文献   

2.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在这本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非常有益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益于开阔我们的眼界.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从没有离开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清楚阅读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很大作用,并在书中有很多篇幅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在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给了老师们许多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建议。下面试论述一下。一、阅读能力的具体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的: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一定使阅读能力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  相似文献   

5.
陈涵 《文学教育(上)》2009,(16):106-107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书中表达了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6.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比比皆是“让每个学生都……”这样的典型句子,这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教育家对全体学生发展深深关切。作为办学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故此,山东省潍坊八中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琴玉 《考试周刊》2009,(26):54-54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位长者送给后辈们的极其珍贵的礼物,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书架上不可或缺的教育专著。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执著而真诚地对教师提出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昆,却是其一生的积累。他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用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经验体会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更像与这位睿智的长者在对话,在聆听他的教育思想.感受他的教育智慧,感动着他的教育执著。  相似文献   

8.
近日,认真重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让孩子喜欢你的学科,让孩子自信,从容面对学习等,这些正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需要而却没能做得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书名:《给教师的建议》作者:[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翻译:杜殿坤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84年版装帧:简装页数:548页定价:31.00元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他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为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霍姆林斯基从1948年起至但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引人入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出版到现在,一直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他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拜源于上师范的时候,因为当时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我这个准教师的教科书。参加工作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又读了不少,有《把整个心灵都交给孩子》,有《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今日教育》2009,(9):42-4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毛章德 《广西教育》2009,(19):28-28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说:“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教。我们为何不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假如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们还会有自信、还会听话吗?笔者认为老师要善于采用“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张君 《宁夏教育》2012,(5):75-75
在儿童的世界里,书就像个万花筒,是个大观园,书中的生活五彩缤纷,书中的世界色彩斑斓。书既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地启迪着我们;又像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谈。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孩子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广阔无垠的海洋。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如何让孩子与书相伴,享受其中无穷的快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尚立宽 《考试周刊》2012,(35):45-45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设条件,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学语文。  相似文献   

16.
我大学毕业时,一位又一位教师谆谆寄语。最精彩又令我至今不忘的,是讲授教育学的青年教师送的一句话。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永远不要忘记你曾经是学生。以后,我又不断地从教育行家那儿得到“我曾经是学生”的指教,如苏霍姆林斯基就说:  相似文献   

17.
做教师是幸福的,会有很多的学生挂念着你,不管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做学生是幸福的,每当教师节到来,总有一位教师让你挂念,想起他对你的爱,感激他对你的好. 早晨醒来,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短信,祝我教师节快乐,一条没回完,又来了两条,应接不暇,这阵势和春节差不多,只是外面没有鞭炮声而已. 也许是职业习惯,短信多了就想着统计一下,发现大多是去年刚送走的那届学生发的.除了时间距离较近以外,还在于那时的我们都是幸福的,他们的人生路上需要一个理想的教师,而我在某些方面符合了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感到幸福;我在他们身上付出了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也感受到了幸福.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一句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的一条。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每个孩子不同的思想、感情、意志编织而成的。教育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健康的心灵和生活理念。因此,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我认为,让他感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寇建国 《教书育人》2009,(12):67-6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定要让学生每天切身感受到,这样他才会接纳你,把你当成他的真心朋友,你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一位教育家讲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你想制造庸才吗?那很简单,就是让他对什么也不喜爱。”使学生有专长,不成为平庸之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末你不必为他没在所有学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