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青衣 《初中生》2014,(7):12-13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这间简易房是临时建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拆了,门窗不严不说,屋子还极破,也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多看两眼的原因是想知道,什么人住在这里。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背驼,看上去只有一米六的样子;儿子长得好看,脚却不好。  相似文献   

2.
我家老房子里住进了一对捡破烂的夫妻和一个叫林小玲的10岁女孩,他们来自安徽黄山市黟县山区,是我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为了生活,他们到河北霸州市城关镇以捡破烂为生。朋友说,他家太穷,可能付不起房租。我说,反正这旧平房几年没人住了,还漏雨,根本不值得要房租。我去看他们时,一家人正欢天喜地打扫屋子,屋里灰尘特别厚。我带了很多报纸,林小玲抬头问我,报纸不要钱吗?当然不要,我家有的是。小玲开心地和她父母一起往墙上糊报纸,等糊完了,三个人幸福地笑着,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我说小玲应该上学了。她爸低下头不说话;她妈…  相似文献   

3.
正因为他们都说孤独是不好的,所以,一切由此开始。我能想起的最早的孤独感,大概在一岁的时候。在那仿若隔着一层白纱的记忆里,我从梦里醒来,发现床边没有母亲,屋子里也没有。我哭着爬下床,鞋也没穿,拉开房门,伏在二楼的栏杆上向外寻找。一位叔叔从楼下走过,看见了我,就打趣说:"哇,哭这么大声,你妈妈不要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他们都说孤独是不好的,所以,一切由此开始。我能想起的最早的孤独感,大概在一岁的时候。在那仿若隔着一层白纱的记忆里,我从梦里醒来,发现床边没有母亲,屋子里也没有。我哭着爬下床,鞋也没穿,拉开房门,伏在二楼的栏杆上向外寻找。一位叔叔从楼下走过,看见了我,就打趣说:"哇,哭这么大声,你妈妈不要  相似文献   

5.
一床破棉絮 一鸣2岁多的时候,很喜欢将毡毯裹在身上玩。有一天,陈鹤琴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棉絮裹着身体玩得很起劲。脑子里立刻有了许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弄得着一种经验;是  相似文献   

6.
星期天在家,我总能看到楼下有一位捡破烂的老奶奶。这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下楼玩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位捡破烂的老奶奶。我走近一看,老奶奶是那么苍老:70来岁,头发乱蓬蓬的像鸡窝,满脸的沟壑纵横交错,似乎早已没有了肉,只剩下没有血色的皮,紧贴在颧骨上。这时,我看见她左手拎着一个  相似文献   

7.
我班有个孤儿,五岁时失去父母双亲,一直和姐姐生活在一起,上小学时降过两级,是个双差生。刚进中学时,唱流行歌曲、跳迪斯科舞很在行,上课也哼,走路也扭,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同学们也很烦他,纷纷指责他。对此,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小学时的学习情况,并肯定了流行歌曲和迪斯科舞的积极意义,引导他处理好学习和娱乐活动的关系,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就改正了错误。可时隔不久,他又煽动几个小同学去捡破烂。开始是放学后去捡,后来发展到上课时也溜出去捡,在捡的同时又去偷。一次体育课,发现他和几位同学不见了,原来他们又去捡破烂  相似文献   

8.
<正>以前读书的时候,我总喜欢问一两个同学:"放学了要不要一起走?走哪条路?要不要一起去喝东西?要不要一起写作业?"那时的我特别想成为别人的好朋友。也许是因为那时太孤独,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荒芜。也许是因为太寂寞,除了发呆简直无事可做,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然后就告诉自己:不如去找个朋友,好好对他们,多和他们沟通,多和他们交流,多听他们的话,多陪着他们,争取早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有一次,七岁的女儿跑到我跟前说:"妈妈,这是我送您的消气卡。您生气的时候看看,这样就不会生气了,就会永远年轻!"原来,女儿在卡上写道:"求求您,笑一个吧!不要生气了!"看着女儿那天真可爱的笑脸,听着她那幼稚温暖的话语,我的心里好暖好暖。我是个容易冲动的人,孩子犯了一点点错误就会爆发。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恨不得如高高在上的"女王",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他们不能有一丝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正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远行。在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18岁,我正在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的远行就这样开始了。刚上火车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离开我的父母、我的家乡、我熟悉的环境,我终于可以离开他们,要去北京,至于去北京干嘛,我也不知道。因为据说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但是,我现在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的,以后千万不要被这句话迷惑住了。搞文化,哪里  相似文献   

11.
旋风炮     
<正>"啊!你走远一点啦!不要朝着我点啦!"我对着那一帮"野孩子"大叫着。真受不了,我弟才刚足9岁哎,还玩这些东西,更可恶的是,那帮"野孩子"里,还有一个16岁的表哥在……他们居然在玩——"黑旋风"炮竹,那种恐怖的东西"威力无边",只要点着一个扔在水里,就可以炸死3条金鱼,这是我18岁的表哥教我的。我和他在大年初三的时候,偷偷地到别人家养金鱼的地方去"试"了一下火药的威力。哇——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看着表哥点起了一个"黑旋风"扔在养金鱼的地方,随着惊天动地"哗"的一声,三条金鱼浮出了水面。随后,  相似文献   

12.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13.
心中的足迹     
女孩小的时候,便发现了爸爸的脚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的脚都是整整齐齐的,而爸爸的脚却有一只是横着的,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那时她喜欢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让他驮着自己去野外,随着爸爸身体的起伏,她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跳动的,她喜欢这种感觉。那时家里穷,冬天的时候,爸爸便去村外  相似文献   

14.
女儿的电话     
春生这阵子在外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加点,已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这天中午,手机响了,他顺手一接,那边就说话了:"爸爸,您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好想您。"是女儿打来的,可声音又不像是女儿的。他连忙问:"妈妈呢?""妈妈捡破烂还没回来呢。"女儿带着哭腔说。"什么,妈妈捡破烂?"春生糊涂了,妻子在银行工作,怎么会捡破烂呢?他忙挂断电话细看来电显示,发现是个本市的陌生号码,春生笑了笑,原来是别人打错电话了。  相似文献   

15.
标本     
看到别的孩子有捕蝶网,凯儿放学回来也央求他姊姊给他做一个. 星期天的早上,慈儿用刚换下来的旧纱门上的纱网,加一些细铁丝,再去竹林里砍了一根细竹子,姊弟两个在车房里磨菇了整个上午,竟然给他们做成了. 下午的时候,两个人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要捕蝴蝶去了.我问他们要去哪一带?姊姊回答我:"去后面山上,听说那里蝴蝶比较多." "妈妈,那里有你看都没看过的大凤蝶哩!要不要跟我们去?"凯儿仰着给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脸,也来邀我一起去. "算了罢!"在廊前的我微笑地回绝了他:"妈妈小时候看过的蝴蝶可比你们看过的漂亮多了!" 姊弟两个同时用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注视着我,然后就转身往后山走去了,他们心里一定在想:这个妈妈又在吹牛了吧.  相似文献   

16.
苇月的话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首歌叫《十七岁的雨季》,特别红。歌里的忧伤与无奈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男少女所喜爱,也让他们憧憬着赶快到那个年龄去体验歌中的感觉。而等真正到了十七岁,回过头才发现,苦闷与彷徨并非为十七岁所独有,十三四岁一样有让人欲  相似文献   

17.
心灵按摩师     
常去那家盲人按摩店接受一种推拿服务,我颈椎有病。那是一对盲人夫妇,都戴着墨镜工作,我总觉得他们很有港星气派。有一次,男按摩师对一女客说:"你是很漂亮的那位吧!"女客惊讶得想从床上爬起来:"你怎么知道的?"她以为那先生是个假盲人。在一边忙着的盲人妻子赶紧解释:"他都这样跟人打招呼,跟我说话也这样,不要怕,"我们笑了。  相似文献   

18.
河北的傅玉问: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怎么努力成绩那么好,而我怎么努力成绩都拔不了尖啊?博学的慕木答:傅玉同学,很久以前我也和你一样有同样的疑问,经过多年研究,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千万不要相信你看到的和他们说的!你以为那些同学真没努力?你真相信他们说的那些什么"学习是很轻松的事儿""我没花什么时间""我都玩去了"的话?不要天真了,在我看来,学习就是一场战争,而且很可能是"无间道"式的。  相似文献   

19.
我5岁那年,爷爷去世了,家里人非常伤心。那时我太小了,他们怕我伤心,就没有告诉我爷爷去世的消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们:"爷爷去哪儿呢?"他们急中生智,说:"爷爷在和你捉迷藏呢!爷爷就躲在他的床底下。"他们说,如果我看见床底下有爷爷的身影,那他就会出来。"哦。"我恍然大悟。从那天起,我一有空就趴在爷爷床边的地板上看,希望有一天能看见他。床底下堆满了杂物,我真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我心中埋藏了三年。从上小学时起,我就和姥爷一起生活。因为家里条件太差,爸爸妈妈一狠心把我扔给姥爷去南方打工了。尽管六岁的我舍不得他们离开,尽管我哭破了嗓子,他们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姥爷拉住我,也直抹眼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