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所谓发散思维,即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思路,而且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或者有同一种答案;有时问题是否有答案,也要通过各种判断才能知道;或者已有几个答案,但是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优解法。而我们所学课本中,有些定理的证明方法、例题和习题的解法,思路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唯一的,这是运用了收敛思维方法。这种思维,对于认识数学知识内容及其逻辑系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过多地使用收敛思维方法,会使学生思维狭隘呆板,妨碍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探究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或者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一题多解的问题,以及在多种解法中探索最优解法等,都是拓宽学生发散  相似文献   

2.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曾指明,"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研讨,也许将会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科学赋予该学科的美感。"其中"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即是数学教学中通常提及的开放题。日本学者泽田利夫说过,一道具有多种答案或者不确定答案的开放题型重点不是让学生寻求最终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培养出寻找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王明一 《教育艺术》2007,(12):51-5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以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下课以后我们再谈"、"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  相似文献   

4.
赏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魅力》一课,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窦老师不断追问,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是谁让卡佳"醒过来了"?这样长大的成人们有错吗?如果你来续写,你如何写?此刻,你正在想什么……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设标准答案,但正因这些问题,得以持续地让学生的思维碰撞,不断拓展,因而课堂上才会有一个个精彩的讨论和生成,课堂变得厚重。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科学探究学习(一)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科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好学好问的天性为这种教与学提供了必要条件。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造问题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巧妙地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的愿望。2003年10月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英国的科学教育专家June Mitchelmore女士为与会者讲了下面这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案,却没有学会任何好的技能。(2)问孩子问题好吗?当你问孩子问题时,你在帮助他们思考,你让他们为找到答案而尽自己的责任。(3)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好吗?如果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他们的技能就会得到发展,他们知道上哪儿去找答案。我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她们都是科学家。她们也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2.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思考、亲自感知。科学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去实验、去收集整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每节课给学生多少独立做科学的时间,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自行探究知识,又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如何去探究呢?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教师在活动,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这个教师只是  相似文献   

6.
很多公司在面试时都有着自己的“个性”,面试官常常出一些让你感觉莫名其妙的问题。尤其是外资企业。他们面试时除了问一些常规的问题,还会考考你的创新意识、测试你是否已经有思维定式。下面这些看起来搞怪的面试题,没有固定答案,你不妨也做做看,看你对自己的答案是否满意。  相似文献   

7.
教例一 :错写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 ,先让学生看清课题 ,然后看他板书课题 ,靳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 ,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 ,当即指了出来 ,此刻 ,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 :“有了这个词 ,你就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 ,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 ,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1 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 ,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 ,此时 ,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 ,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变…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测试为何不可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参加发散性思维测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定哪些学生最富创造性。最常用的测试量表是托兰斯(Torrance)创造性思维量表。对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评判已经成为教育测试的一个主要范畴,测试分数被广泛用以选拔天才学生。这既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又为教育决策的不公平提供了基础。发散性思维是对没有肯定答案的问题提供多种不同答案的能力。“假如让你管理自己的学校,请设想一下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是一道典型的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韩红伟 《黑河教育》2014,(11):46-46
正教会学生自学,放手让学生问问题,教师有问必答。这自然不能说不好,但仔细想来,在这"一问一答"中,我们错过和浪费了许多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契机。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能追问一下学生"你是怎么想的""猜猜看",让学生来展示一下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对症下药进行点拨,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1.猜猜看,利于发现学生思路不畅的症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是经过思考而来的,是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路的。如果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给个我们自以为然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到这一个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想像力、创造力。“这不合逻辑”。逻辑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但是,每当我们想到一个新意,自己或者他人就会运用以往的种种逻辑思维来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此加以分析。而结果往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这不…  相似文献   

11.
湛伟俊 《云南教育》2002,(16):18-19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回答出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与课本上基本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在质疑时能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操作才能将学生思维尽快纳入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之中,即使学生提出有创见的观点或者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与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讨论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技能,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恰当地提问,往往很多教师整个课堂都充满着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学生建构不了知识,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有经验的教师,在提问技巧上更具有启发性和有效性,能够用启发性的问题主宰课堂,能够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高问题提问的有效性呢?教师要高度注意自己现在的提问方式,注意思考平时课堂教学中提问,思考教学中是否你的提问有误导、混淆或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至少有5类问题能够误导学生的思维,因为这些问题不明确,带有混淆视听的信息。在教学中要避免提这类问题。下面就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不恰当问题举例说明,仅供参考。1查证式问题,即学生已经知道答案或者只要查找工具书就知道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教科书中有现成的答案,只要学生去查找即能得到答案,从知识分类角度来看,都是属于称述性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倘若教学中反复出现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无非就是要学生去查书,然后读出来,意义不是很大。就象某些学校老师的公开课,课堂上有问有答,学生回答都很正确,气氛很是热闹,实质上学生思考了吗?能获得什么?既然学生都知道了,是否还有教学的可能。因此,教学中应该少提或者不...  相似文献   

15.
曾听过这样一节作文公开课。老师向学生介绍了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先生临死前留给子孙一段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由郑板桥先生留给子孙的话,你想到了哪些话题。学生讨论激烈,思维活跃,答案丰富。我认为这堂课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同行们,每天上课铃响,刚刚跨进教室的一刹那,你的脚步是轻松的或者是沉重的?你的脸上是绚丽多彩或者阴云密布?又或者根本是面无表情的?也许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要说:“老师,请你带着你的微笑进课堂,而且是真诚的。”因为微笑对每一个学生、对我们自己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长城 《中国教师》2010,(Z1):339-340
<正>在现代"课改"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已成为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善于借助自己“不知道”的契机,在推动自己思考钻研的同时,将学生们的创造力唤醒激活起来。有一次,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很有分量的问题,自己一时确实回答不了,就作了这样的处理:“你提的问题真够厉害,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你看这样行不行?课后我们分头找资料或者问人,比一比,看谁首先找到答案。”那学生受命而归,第二天一早便兴冲冲地拿来了他的答案。我问:“你是问人的还是自己找资料的?”他不无得意地说,自个儿找的资料!我又及时肯定道:“你远比我强,我可是问了别人才搞清楚的。”那学生前来报…  相似文献   

19.
教例一:错写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此刻,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了这个词,你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1.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为什会这样?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此时,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要我读”…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习题的讲评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补充性教学环节,目前绝大多数的习题讲评课往往是采用"你讲我听"、"你写我抄"的模式。这种习题讲评模式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存在,极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习题讲评课往往格外沉闷。对于已经做过的习题,学生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