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晶晶  窦祥胜 《软科学》2012,26(12):69-73
运用Shapely值方法探讨解决低碳经济博弈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提出引入参与者意愿来对传统的Shapely值方法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其运用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以清洁煤技术中联合建厂的投资分配为算例,验证了改进的Shapely值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将改进的Shapely值方法应用于低碳经济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低碳经济博弈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
顾客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Shapley值,提出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应用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建立了n家企业合作对策的另一种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提出考虑风险因素情况下的新的利益分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克服了其他方法未考虑风险的不足,使顾客联盟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油供应链网络中多条供应链竞合方式选择日趋复杂的现象,通过分析原油供应链网络中多条供应链的竞合特征、影响因素、表现方式等规律,发现原油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存在的竞合问题。运用博弈论理论方法对供应链网络中链内企业纵向竞合和链际企业横向竞合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链内企业只受利益因素影响时多采取竞争方式,受风险等其他因素影响时采取合作方式,而链际企业采用以合作为主的竞合方式可以很好地分配企业的市场份额,降低炼化企业采购成本,从而保证原油供应链网络达到多赢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以及风险企业股权结构形成了风险投资的有效激励机制.在风险企业家拥有完全控制权的情况下,讨论了事前合约中风险投资家的持股比例问题.与传统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研究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控制权分配以及持股比例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关注在一定控制权分配下,能规避事后再谈判的风险投资家持股比例的约束条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险项目满足一个强约束时,不会发生道德风险;当风险项目满足一个弱约束而不能满足强约束时,存在一定约束下的持股比例以规避道德风险;而当风险项目甚至不能满足弱约束时,则事前持股比例的约定并不能规避道德风险,此时事后再谈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虚拟软件企业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虚拟软件企业的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虚拟软件企业盟主联合模式的运作模式。对虚拟软件企业运作中的协作沟通、知识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商品价格波动与采购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竞争的压力,许多企业都通过优化其供应链的内外部流程供应链来增强竞争优势。许多正设法降低来自于采购的成本。本文探讨在市场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供应链企业成员采购时如何规避的风险,保持供应链的紧密性和稳定性。首先讨论了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企业竞争的特征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并且分析了当今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提出管理价格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分析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规避风险三种可行的办法:(1)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2)供应双方共享风险和抵销风险;(3)信息搜集与预测。最后建议企业应当内部完善培养风险分析人才,建立风险研究部门,并且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构建生态园区企业间利益分配的改进shapley模型,选取生态创新贡献比率、风险承担因子和投入资源比例为修正因素,使用DEMATEL模型实证确定关键的修正因素,使用AHP法确定三个修正因素权重,并在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使用基于Zadeh的理想点距离、理想点偏差加权和以及海明距离等确定改进shapley模型中的修正系数。最后以实例的形式验证了改进shapley模型在生态工业园区企业间利益分配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互联网+"战略背景下最活跃的创新生态系统类型,其演进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特征分析基础上,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为平台构建、平台治理及平台变革与发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产业基础技术选择风险、合作伙伴选择风险以及变革风险。根据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机制以及互惠性利益共享机制和严格的淘汰机制来规避风险。此外,平台主导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因素,采取前摄行为来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9.
基于COBIT的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外包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信息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并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外包,利益和风险并存,规避风险,获取利益,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控制。结合COB IT(Control Ob ject for Inform 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理论,分析企业信息技术外包中的风险,并结合信息技术外包的特点,提出了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泽厚  蒋明 《科技与管理》2005,7(5):135-137
以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规避能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规避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规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改造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企业在职培训实例证明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