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一)昭君出塞的时代背景王昭君,名嫱(史书或作王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旧属秭归县)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音蝉余,匈奴最高首领的意思,邪音耶)稽侯珊之阏氏(音烟支,匈奴语妻的意思),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因此,王昭君这个人物,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  相似文献   

2.
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汉唐时代汉族统治者为了保持边境地区的稳定,经常采用和亲的手段来加强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当数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了。特别是昭君出塞,由于王昭君的特殊身份和传奇经历,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千古流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故后世也称明妃)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为了得到西汉王朝的支持,使部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结果王昭君被送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首先,注意教学语言。1.讲述语言。教师的讲述语言要做到生动有趣。如讲“汉与匈奴关系”中“昭君出塞”一目时,可以这样刻画王昭君,“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是位农家姑娘。年轻时,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妇,她为人正直,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当汉元帝下令从宫女里挑选一名嫁与呼韩邪单于,以表示汉与匈奴和好时,王昭君深明大义,自告奋勇,愿作和亲使者。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平相处,爱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匈奴人的爱戴。王…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选了四篇有关王昭君的诗文。第一册选了翦伯赞的《内蒙访古》,第五册选了杜甫的《咏怀古迹》,课后练习又选了白居易的两首《王昭君》。王昭君,名嫱,汉朝时的一个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子同汉结好,多次到长安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左右为难之际,王昭君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出塞  相似文献   

5.
呼韩邪单于与汉的“和亲”扭转了汉初以来匈汉间150余年(前209一前51)的敌对局面,奠定了此后双方60余年真正友好关系的基础。这次和亲与以往的和亲有本质的不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试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和亲”的成功元帝竟宁元年(前33)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言愿好汉氏以自亲”队元帝也愿意用婚姻形式来巩固汉匈间的友好关系,遂“赐单子待诏技庭王樯为瘀田”②,于是王昭君带着巩固和发展汉匈友好关系的使命出塞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与汉的“和亲”正式建立。呼韩邪单于…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亲汉朝,汉元帝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打造胡汉和亲。昭君出塞,生儿育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从研究和亲文化这个角度评论汉元帝,认为汉元帝有独到的治国韬略,促进匈奴统一,实现胡汉和亲,获得边境安宁,这是汉元帝在西汉治国史上有所建树的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指出:汉王朝同匈奴奴隶制政权之间的"和亲"问题,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两种不同意见争论了两千多年.和亲在汉代是一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文臣武将们都在激烈争论和亲政策的好坏利弊.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仍然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一种"妥协的政策","暂时缓和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军事进攻",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成为汉和匈奴和好的历史佳话".另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对匈奴忍让,企图换取边境的暂时安静.  相似文献   

8.
事实上.历史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9.
王昭君,名嫱。晋以后为避司马昭讳,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十七岁即被选入汉元帝后宫。昭君长得很美,但入宫数年,竞不得见御天子,所以内心悲怨,是她自己为改变自己的不幸遭遇愤而主动请求去匈奴的。据说在送王昭君去匈奴时,汉元帝才见到这位绝色美人,汉元帝很想把她留下来但又怕失信于人,只能把她送给呼韩邪。从此汉元帝郁郁寡欢,在昭君出塞后数月也死去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昭君的“和亲”,绝大多数老师都给予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非常明确地写道:“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教科书还引用了《汉书·匈奴传》中的话进行评价:“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而且,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也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女子,二是史书记载这类和亲时,多用"嫁""妻""婚"等字样,表明一次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昭君出塞并不具备这些特征,那只是汉皇的一次赏赐,昭君只是汉皇赐予匈奴单于的礼物之一。有人将昭君出塞看作联姻式和亲,是认为她对汉匈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就两国关系的实际效用而言的。但真正说来,昭君在这方面的作用实被后人夸大。汉匈之间在她之后的长时期和平,主因并不在她,而在于匈奴实力衰落,无力与汉王朝对抗,另外也在于汉朝曾给予呼韩邪单于以极大援助,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感恩汉朝,不愿轻启战端。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昭君出塞都不是人们常说的联姻式和亲。  相似文献   

12.
一、妻后母、报寡嫂是游牧民族普遍盛行的婚俗古代欧亚草原上的各游牧民族,都盛行一种妻后母报寡嫂的风俗。司马迁说,在匈奴人那里,普遍流行“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传》)的风俗。从汉族出嫁匈奴的姑娘也得照此风俗行事。《汉书·匈奴传》说汉元帝时,王昭君先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又嫁给其前妻子复株桑若鞮单于为妻。和匈奴向时的乌孙人同样有此风俗。汉解忧公主先嫁给乌孙岑陬。岑陬死,从兄弟翁归靡继王位,“复尚楚主解  相似文献   

13.
昭君出塞的线路,史书没有记载,所以难以确认。昭君出塞路线需把握五点:一是把握汉匈官方交往的线路。昭君出塞是官方行为,如果《汉书》记载中确有一条官方交往的线路,那么,这条道路就有可能是昭君出塞的线路;二是昭君出塞之前,匈奴曾处于分裂状态,匈奴分裂和一统的历史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背景因素;三是《汉书》中对朝贺西汉的匈奴右皋林王东渡黄河返回匈奴的这一记载,确认为汉匈官方交往线路的重要节点;四是《汉书》关于奉车都尉班伯到定襄护卫昭君夫婿复株絫单于入境的记载,作为推论的重要线索。五是根据昭君于正月出塞的时间背景,认为东渡黄河的线路海拔较低,相对温暖,可以避开春寒料峭的气候。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诗句。诗中的“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昌县东南、宜都县西北,泛指绵亘在现在鄂西北一带的荆山。诗中的“明妃”,即昭君,姓王名嫱,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之为明妃。汉元帝时,王嫱因才貌出众,被选入宫,成为宫女。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愿与汉室永结友好。元帝决定许嫁王嫱,以结束边疆上的战争。昭君和亲,对改善民族关系,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咏怀古迹(之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②尚有村。一去紫台③连朔漠④,独留青冢⑤向黄昏。画图省识⑥春风面,环珮⑦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⑧,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①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②明妃:即王昭君。昭君是字,名王嫱,汉元帝时宫人,后出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最后死于匈奴。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历史记载上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答: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团结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的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有不少是以它为题材的(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近代的京剧《汉明妃》等)。王昭君一直被描绘为一个远嫁异域、际遇凄凉的女子,她的出塞也就成了人间悲剧。直至最近曹禺同志的新作历史剧《王昭君》发表,才一改王昭君这种旧的、不符合历史的传统形象,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下面就谈一谈历史记载上昭君出塞的原委。自从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立国起,历经惠帝、文帝、景帝,在长达一百七十多年间,由于国力微弱,西汉王朝一直对它北方强悍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即以汉族皇室之女许配匈奴单于,并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金帛,丝絮,酒、米、食物  相似文献   

17.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战争的条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意义,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  相似文献   

18.
“昭君出塞”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经过历代文学家的演义和当今各色媒体的传播,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形象更是妇孺皆知。那么,王昭君为什么要出塞?通常认为是为了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这样的解释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查阅相关资料,昭君出塞前后其  相似文献   

19.
一、妻后母、报寡嫂是游牧民族普遍盛行的婚俗古代欧亚草原上的各游牧民族,都盛行一种妻后母报寡嫂的风俗.司马迁说,在匈奴人那里,普遍流行"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传》)的风俗.从汉族出嫁匈奴的姑娘也得照此风俗行事.《汉书·匈奴传》说汉元帝时,王昭君先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又嫁给其前妻子复株絫若鞮单于为妻.和匈奴同时的乌孙人同  相似文献   

20.
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在后世,昭君及其子女致力于汉匈和平的努力更为后世和平解决民族争端树立了一种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