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铜官山醉后绝句李白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创作背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封铜官山为利国山,并派铜官开采铜矿。铜官山风景秀丽,李白多次到此游览,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再游铜陵,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美景,尽情豪饮,酒酣以后,兴奋地手舞足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2.
<正>朱德熙先生在他的《语法答问》“贰·词类”和“柒·形式和意义”中多次提到了“金、银,铜、铁、锡”。朱先生认为“铜、铁、铝”是大家公认的名词”,而“金、银”是“区别词”。以下三点是朱先生对“区别词”的具体论述: 1、“铜、铁,锡”可以做主语(铜是金属)、宾语(需要铜),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一块铜),“金”和“银”既不能做主语(金是黄的,银是白的,需要金、需要银),也不受数量词修饰(一块金、两块银)。(摘自“贰·词类”第10页)  相似文献   

3.
<正> 在武威市中心文化广场的城楼上,有一匹凌空飞驰,英姿骄健,三足高举,一足踏燕的“天马”。那,就是蜚声中外的银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这件具有高超艺术形象的瑰丽“真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据考证,它铸造于东汉,至于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定论。而同时期,在河西其它地方也发现了许多铜马造型的艺术珍品,而且大多是东汉时代铸造的。如:郭家沙滩铜马、葫芦墩铜马、三闸山北坡铜马驹,四角墩铜马等。  相似文献   

4.
《辞源》(修订本)“铜虎符”条释文云:“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并引唐自居易《长庆集·十七·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饱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的诗句:“新授铜符未著绯,因君装束始光辉。”以为此诗中的“铜符”。即“铜虎符”之省称。这是错误的。我国古代用铜虎符作为发兵之凭据,早在战国已有,以后秦、汉、魏、晋、隋,以及唐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铜官山之铜矿历经英国和日本两国的掠夺.以英,日为主线,分三个阶段——大通开埠时、抗战前和抗战中考察和总结列强对铜官山矿的掠夺.文章致力于这一总结,试图让读者对列强在铜官山的暴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期望在推动铜陵近代化研究上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别具特色的雕塑、建筑物,它们不仅美化了市容,还因体现了此地特有的文化气氛而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上期我们介绍了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男孩”、罗马的“母狼育婴”雕像以及纽约的“自由女神”。这期呢,我们要去看三条“鱼”。  相似文献   

7.
“铜斗”是“通达北斗”意思的谐音趣难说法。“泼天”是“拨天”(触及天上)的通假。这两个词各自还有派生的系列词,而辞书都解释错误。  相似文献   

8.
城市电大在社会经济进程中的变革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城市电大的变革趋势。本文试图探寻城市经济发展同城市电大建设间的 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概括表达为同制依存律、同构相合律、同量扩张律、同格延伸律和同向拓展律五个方面,城市 电大的办学体制应随城市经济体制的转制而“改制”;专业布局应随经济结构的建构而“调构”;学生规模应随经济 总量的扩大而“扩量”;学历层次应随经济规格的提升而“升格”;教学方向应随经济发展的走向而“取向”。提出城 市电大应自觉按其所依托的城市的社会经济形象设计自身教育形象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铜陵奇迹     
[缘起] 今年10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在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城市— —安徽铜陵召开。从此,“铜陵奇迹”在教育界流传甚广。因为这是一个无需择 校的城市,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国务委员陈至立曾就“铜 陵推行教育均衡、消除择校风”作出批示,对“铜陵奇迹”给予了充分肯定,要 求认真调研总结经验。 在全国各地择校风愈演愈烈之际,铜陵这个仅有70万人的城市成为中国教 育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火了,前有山东淄博掀起“进淄赶烤”的浪潮,再到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台江两县靠着“村超”“村BA”强势“出圈”,天津大爷跳水跳出“8A景区”,等等,这些网红城市凭借鲜明的城市文化和个性特色吸引人们前去“打卡”,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浙江义乌作为“世界第一大小商品市场”,其“批发”和“低价”的消费属性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特色。在更为复杂的旅游动机之下,近年来义乌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旅游的热门选择,化身为又一座“网红”城市。  相似文献   

11.
铜陵,这座安徽省美丽的城市,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中国古铜都、现代铜基地”的美誉名扬海内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诗仙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流传。秉承传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旧金山”和“新金山”都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旧金山”位于北半球 ,而“新金山”却位于南半球。它们相隔茫茫的太平洋 ,遥遥相对 ,然而它们的名字来历却有联系。“旧金山” ,这座以“硅谷”著名的城市位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 ,美国人自称为圣弗朗西斯科。据说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托勒克的爵士于 15 79年发现这座城市的 ,美国人对这座城市的叫法大概与他的发现有关。 1848年 ,一位名叫奥斯都的瑞士人 ,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 ,黄金的传奇在世界各地像瘟疫一样快速扩散 ,于是淘金者蜂拥而至 ,结果一股淘金热兴起了。真正的…  相似文献   

13.
扬州,这一美丽而繁荣的城市,是早已被隋唐时期的诗人作为歌颂的对象的。象:“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人们读到了这些诗  相似文献   

14.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畿及其附近公元四世纪前期的古坟中,出土不少有“铜出徐州,师出洛阳”铭文的三角缘神兽镜。日本学者富冈谦藏等考证,认为这种铜镜是中国的魏镜,可能是中国魏朝的统治者,赠送给当时日本邪马台国王卑弥乎及其继承者的。《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倭王遣使来中国魏朝朝献,魏的统治者赠送其女王卑弥乎的礼物中,有“铜镜百枚”的记载。之后,中日之间交往密切,多次相互馈赠。但是,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镜上的铭文“铜出徐州”,不是事实,没有根据。他认为:“徐州一带,自古不产铜”,“《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彭城及其附近地区,汉时有铁矿,曾设铁官,但未有铜矿”;“明清时期,有关书籍才说到,徐州附近有铜山,‘旧曾产铜’,其实并无根据。至少可以说,在镜上虽有‘铜出徐州’铭文,但不足以说明铸镜之铜必出于徐州,尤其是不能出于无铜可采的彭城及其附近”。又说“有的研究者,因徐州又名铜山,便深信其地产铜而不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等等。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考查,得出的认识恰好相反:徐州自古就是我国一个铜产地。铭文“铜出徐州”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景泰藍     
<正>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我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品,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国粹至宝历史渊源据古代文献记载,铜胎掐丝珐琅源自波斯,被称作“大食窑器”“佛郎嵌”。“大食”是宋、元两朝对波斯的别称,而“佛郎”就是珐琅的旧称。元朝时期,铜胎掐丝珐琅的制造技艺传入中国,很快就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工艺,由“舶来品”逐渐“本土化”,无论是器型还是图案,都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并在明朝宣德、景泰年间达到风格特点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胡静  陈实 《地理教育》2009,(6):60-61
英国高中地理教材有关“城市和城市化”的内容在第八章,标题为“城市环境”;而中国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城市和城市化”的内容被安排在必修2第二章,标题为“城市与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正>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同是革命运动,为什么前者采取“城市攻击战”直接走武装夺取城市,与敌人正面交锋的道路,而后者却避开敌人主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 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一、从两支革命队伍的力量对比来看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已有数万之众,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当时中国人民还没有接受先进思想,不具备一定觉  相似文献   

19.
有关喀什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但他们都以自己的见解说明了喀什这个城市的基本概况。有个阿拉伯人认为这个城市是回历96年(公元715年),通过拍阿乃来新疆的以爱米尔库特拜为首的阿拉伯人命的名。有的说是佛教始祖认为这个城市是圣地,就把这地方定为“百图拉”(上帝的行宫地址)。他们的依据是随着佛教的发屐,认定这是一块圣地,就定名为“kāxī—nágà”。在佛教术语上“kāxī”是上帝,“nágà”是宫殿的意思,也就是“百图拉”;有的说是根据这个城市的雕刻工艺美术,以其雕刻的维语名称:nkāxī和kaxa 的字而把这个城市的名称定为:“喀什噶尔”;有的说是根据水磨河长堤的平整壮观风景而定名为“喀什噶尔”(堤岸的意思)。总之对喀什名称由来的上述说法,尽管不能以充分的事实准确的加以说明,但是,人们对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给予了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铜川市教委领导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几年来,主要抓了“四个落实”,做到“四个到位”,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四个落实、四个到位是:抓认识落实,促行动到位;抓组织落实,促管理到位;抓资金落实,促设施到位;抓检查落实,促工作到位。 就计算机教育来看,该市的普及率已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居全省11个地市之首。该市城市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达到了100%;农村中学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00%;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学生达到了100%。基本达到了“校校有微机,娃娃个个会电脑”的目标。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