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真课堂"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出发,主张数学教学要激活童趣、启迪童真、放飞童心,努力让儿童展开数学表达、数学思考、数学创造.在儿童自悟自得、共悟共得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让儿童悦享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数学学爿是基于自身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怎样去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能因充满人性关怀而焕发生命活力,儿童才能在数学的润泽下幸福成长。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提升教学效益,润泽儿童的生命,就必需关注儿童的视角,要以儿童的视角诠释教材,让儿童学习“儿童数学”。  相似文献   

3.
龚艳艳 《考试周刊》2013,(94):63-63
本文中数学的花朵主要指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之花。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实际上是充满魅力的,既有数学本身的无穷规律和奥妙,又有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之妙,还有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体现生命的创新价值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数学教学的内在品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儿童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数学课堂是每一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显现精彩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数学之花主要指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之花.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实际上是充满魅力的,既有数学本身的无穷规律和奥妙,又有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之妙,还有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体现生命的创新价值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相似文献   

6.
“生态数学”是一种“成长”的数学,是在数学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每一个儿童个体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自能发展、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儿童数学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生态数学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促进儿童生命的生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展开"自主建模""意义建模"和"方法建模"。通过"情境建模",让数学焕发无穷的魅力,引领学生数学生命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8.
"生长数学"倡导要让学生学到具有生长力的数学。让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生命成长助力,让数学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进程中发挥正能量。"再探幂的运算"课例以生长数学教学主张为核心,以"再探幂的运算"为教学载体,自然引入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幂的六种运算。教学活动始终坚持建数学结构、展思维过程、教探究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生长的过程,感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基于每一个儿童理解的数学教学。——金松武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这一观点,给金松武的数学教学推开了一扇理想的窗。这正是她在21年的数学教育研究中孜孜以求的数学课程核心价值——通过数学教学培育健康的人。她希望通过研究,还原小学数学的"真实"面貌,让数学变得好玩、有趣,让数学充满数学的味道,让数学更有生活的味道,让数学学科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底色。建构基于每一个儿童理解的数学教学,就是建构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课堂。基于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她提出,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做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有了什么、可能存在什么、缺少什么等,才可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数学理解而教。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已经把教育教学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领域中,数学课程作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探求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数学的本义。根据生活的涵义、儿童生活的特点,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要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让儿童从“书本世界”或“学科世界”中解脱出来,让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以学生和学生生活为背景形成理念,研究策略,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建设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早已开始改革。由"舞台剧"走向"生活课堂"、从"迷恋浮华"走向"追求高效"、从"关注教师"走向"关注儿童"。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课堂的主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儿童的需要,悉心呵护儿童的生命,彰显和发挥儿童的天赋潜能,关注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关注儿童发展的每一方面。教学满足童心,方法注重童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才是科学、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5.
在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关注中,大家都一直在寻找适切儿童生命发展的数学教育的通道。当我们在数学视野与育人视界的对接中寻找土壤,在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共生中确立维度之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也许就是其中一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学生有自己的数学课程,可以建构数学课程,通过建构数学课程促进自己更好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基本需求、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实现的策略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活动、探究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似水"的数学教学以儿童的"生命生长"为根本旨归,关注儿童的数学经验、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倾向."似水"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数学教学,是儿童感悟数学文化、领悟数学魅力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进行数学"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打造"似水"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秉持"似水"的数学教学之道,形成"行云流水"的数学教学过程,进而促进数学知识的自然生长和儿童生命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在"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现代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应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遵循人的生命的特点。即生命的自由成长,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打造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使教育完成以“知识为本”向“生命本体”的转变。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我需求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维的碰撞,让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释放。教育家叶澜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就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数学教学,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教育回归本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