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学校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协同心育模式。我校以学校教育为心育主阵地,优化校园心育环境,提升教师心理素养,举办校本特色活动;以“家长成长营”和“好爸妈学堂”为抓手,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搭建社会教育大平台,携手社会心理服务,依托社区研学资源,不断拓宽渠道,全方位构建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心育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心育需要向纵深探索,着力提高心育的普及率与科学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内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助推。心育工程,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引领心理学研修、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师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系列化的教育实践。提出心育工程是当下各“龙头”高中在内涵上实现高位发展的高标,有利于把学校、教师与学生发展统筹起来。心育工程包括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援助计划、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育工程的实施要校长精细策划,需要学校教职工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积极心理学为促进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构建学校积极环境,谋求青少年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营造积极校园心育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走向分享互助式的积极校园生活的研究中,建构学校三大积极心育场,通过校园环境场、班级心理场、个体能量场的构建,营造分享互助的氛围、催生分享互助的行为,使学生形成分享互助的自觉,实现生命个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数学学科中将心育蕴含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之中;将心育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全方位深层挖掘之中;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心灵之美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可根据本校图书馆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即发挥好学校图书馆的"心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心育工作的指南。其中,"每一个"体现了心育对象全员性;"孩子"体现了心育内容人文性;"幸福人生"体现了心育目标发展性;幸福的基础(奠基)是性格优势。基于积极评价的"五阶式"学生自主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自主成长的路径,落脚于每一个孩子性格优势的完善与提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所谓“心育工程”,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引领心理学研修、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师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系列化教育实践。从特征上看,心育工程是规模大、水平高、惠及面广的系统化心育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网格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心育功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南京市栖霞区在学校心育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陈欣 《江苏教育》2022,(96):20-23
江苏省清江中学“摆渡人”心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让学生以乐观情绪投入学习生活,懂得助人自助;减少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幸福指数,转变育人观念与教学方式;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构筑和谐的亲子关系。最终形成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心育工作范本,以点带面,协同区内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开忠 《人民教育》2021,(3):119-121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拥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结合办学历史、地域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确立了“育仁育心,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育仁育心”,指仁厚慈爱,即善待人、友爱人、体恤人,把仁爱根植于心底,伴随终身。“日新月异”,指学生和学校发展要实现创新超越。秉持这一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实施道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将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系统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广州市执信中学形成了三路径的特色"润心工程":设计"问候心灵"系列心育课程,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构建生涯指导体系,提升学生主动发展生涯的积极力量;构建多方心理护航体系,增值心理困境学生的心理资产.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教师心育能力差,以致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不到培养,甚至损害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心育能力是一种结构复杂、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心育能力和特殊心育能力。一般心育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一般心理素质(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情绪情感、意志力、个性心理特征等)的能力。特殊心育能力则是指顺利进行特殊心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心育课…  相似文献   

14.
<正>理想的心育不是某个地区有几所心育特色学校,而是心育成为每所学校的特色,心育融合在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育无痕,处处心育",对学校心育的考查有三个方面的考量指标。学生自信地学。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使命,学习过程是群体互动的体验过程,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学校要有一套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的评价体系。教师  相似文献   

15.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宁海中学一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育纳入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动发展和积极预防的心理专题教育辅导活动,促进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学校环境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英山一中结合英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形成了由“三全育心”和“三xin(心、薪、欣)探索”构成的“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快乐生长、幸福绽放。一、“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全育心”指全员育心、全程育心、全方位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员育心是将全体学生纳入“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学生”四级心理预警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学校能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2,(21):2-2
四川省华阳中学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旨在建设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办学效益的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学校着力打造"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从心育、德育各行其道到心育与德育结合,从育德育心到育心养德,探索"育人先育德,育德必育心,育心以养德,养德以成性"的德育工作思路,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育德育心、育情育行有机结合。通过育德育心,健全学生人格;通过育心养德,内化品德外化行为。特色德育文化的建设较好地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自1979年开始举办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是全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学生好一切都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构建“积极·协同·成长”的心育目标,坚持“立足系统观,顶层重设计;立‘大心育观’,理念开新窗;立好成效观,落地有回声”的原则,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探索形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积极教育“1+3”模型,构建家校社联动的系统网络和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益民  杨海娟 《文教资料》2014,(12):124-126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中的“心灵地图”,它决定了人们如何与他人、自然、社会相处,通过在学校团队环境中,在积极心育的引领下逐步改善原有的心智模式,使之建立更积极的心智模式是帮助师生朝着幸福人生目标迈进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学校里探索各种对象、形式、内容的积极心育活动,通过前期调查建立理论假设,中后期实践探索,边行动边修正理论假设的研究思路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