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五、六年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噤若寒蝉”。于是,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独白”。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沉默者”课堂沉默有四种类型: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甚至理解较深刻,但羞于回答;有的同学没有求知欲望,懒得回答;有的同学信心不足,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回答;有的因为某种原因与老师存在敌对的心理,故意不答。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沉默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沉默分为广义沉默和狭义沉默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沉默现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沉默仅指教师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默不语的现象。按照沉默在课堂中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课堂沉默划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之前积极思考时所表现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而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或者  相似文献   

3.
从“沉默学生的归队”谈兴趣的诱导和激发喀左县南公营子蒙古族中学孟庆武“沉默学生”是指课堂上不发言或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归队”是指他们经过缄默、旁观和犹豫之后鼓足勇气,也纷纷努力争取课堂发言机会的自觉的活跃行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沉默学生”...  相似文献   

4.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课堂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学生沉默 1.课堂沉默现象 英语课堂教学常常发生以下情况:学生总是喜欢坐在教室的后排座位;上课时学生喜欢低着头、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学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由于紧张,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不愿意开口。  相似文献   

5.
孟素琴: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一片沉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使学生不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呢?周和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沉默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应是最具活力、最有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精神品位的学科;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学语文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沉默啊,沉默啊”“郁闷啊,郁闷啊”和“万马齐喑”的现象。师生都奔着中考和高考搞“拉网式”知识点专项训练和“查漏补缺”专题技能提升训练,即使是读写教学,也步入按高考题型模…  相似文献   

6.
活力美术课     
传统的课堂是“大课堂”,踊跃回答问题的往往只有几个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是“沉默的羔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更有少数学生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甚至人在曹营心在汉,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的课堂,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相似文献   

7.
侯宇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40-340
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往往被视作师生间的交流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文章首先探讨分析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阐述了造成课堂沉默现象这些因素与教师的提问策略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最后从教师的提问方法、提问技巧等方面以及学生自身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沉默现象较为常见,积极的课堂沉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本文分析消极沉默形成的原因,针对语文课堂中的消极沉默问题,从营造课堂氛围、构建“驱动·支架·共学”的学习活动、运用多元评价巩固干预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干预策略,旨在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不愿意或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课堂沉默行为看似简单,实际上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用新制度主义的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规制性束缚使学生不敢主动发言,父母和教师对孩子认真听讲的规范性角色期待使学生遵从课堂沉默,文化-认知性要素构成的共同理解使学生习惯于沉默,而无法意识到课堂表达的需要。为此,努力构建新的制度环境成为必要,这需要打破束缚学生课堂发言的规制、重塑对学生的角色期待以及重构对课堂表达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发言不断增多,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在当前课堂中也有所凸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滥用表扬、阿谀学生,几乎不管学生回答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给予肯定,“你真棒”、“你回答得太好了”之类的评语不绝于耳,充斥了整个课堂。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1.
课堂从众心理的背后是学生主动让渡学习控制权的习得性无助。在从众性学习中,学生注意力流失,存在不学、少学、浅学、被动学的深度学习缺位,主要表现为源自学生思维游移的课堂沉默、源自学生“同群效应”的自动化思考以及源自学生“责任分散”的随大流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重视注意力控制,激活自我认知加工;面向异质性知识认同,促进深度学习;创设平行任务课堂,重建认知共识。  相似文献   

12.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沉闷,缺少活力。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课堂消极现象,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与生为友;优化课程,提升情趣;赏识教育,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而改善学生课堂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课堂沉默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面对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常常不愿做答,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所探讨的"课堂沉默"概念界定入手,探讨了导致这种消极沉默的成因,主要包括教学主体沉默、文化认知沉默、情感心理沉默和教学环境沉默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重叠。最后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改变这种长期困扰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在低年级和中年级时,课堂表现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非常踊跃;但到了高年级,课堂上却存在着大多数学生不举手发言的现象,其余学生的发言也是勉强的,课堂上没有了往日低年级和中年级时的那种活跃气氛。那么,如何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课堂沉默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不理睬或对教师的提问不回答,与教师没有良好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它突出表现为:学生不能介入、不能感知教师创设的情景,造成情感上的沉默;学生无从分析、无法解答教师设置的问题,造成认知上的空白;学生对教师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能及时回应,造成思维上的中断.而在教师层面,课堂沉默多是由于教师固守预设、漠视生成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课堂沉默现象研究的日益深入,公众以往对于课堂沉默的消极印象被逐渐打破。课堂沉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一味活跃课堂而不顾具体课堂教学实际,势必为课堂沉默现象研究套上认知的“枷锁”。文章从场域角度对课堂沉默现象进行解释,传达消极与积极并存的新型课堂沉默观,并从场关系、场资本、场惯习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策略,帮助教师区别课堂沉默的具体现象,做到既保留积极沉默,又促进消极沉默向积极沉默的转化,从而打造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管理中的沉默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非语言的静默无语和一定时间的言语中断的方式,有效地处理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管理策略。在课堂管理中,没有几个老师会青睐“沉默”这样的措辞,因为它暗含着教师对课堂管理“置之不理”的意味;但是仔细品味,可以发现沉默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智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现在高职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一直都是沉默、被动的学习,要改变这种课堂沉默现象,就要对沉默现象重新认识。通过对湖南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能是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环境所造成的课堂学习习惯,研究还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持积极态度,因此高职大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改变有赖于课堂学习环境和气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往往被视作师生间的交流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文章首先探讨分析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大学英语课堂上造成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原因,进而阐述了这些因素与教师的提问策略有关.最后从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彩霞  曹静 《教育评论》2023,(8):147-152
课堂消极沉默是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原因以及教师和课堂情境的影响,采取的一种不作为的话语行为。探究式交谈是学生与老师为了回答或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对某一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而发生在学生彼此感到舒适安全话语环境中的一种辩证性课堂话语互动形式。探究式交谈对改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有重要的意义,破解课堂消极沉默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交谈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引发学生共鸣;建构共生、创生的师生共同体,释放课堂活力;打破思维路径依赖,提高师生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