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诗歌史上占有显赫的位置,它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莎士比亚生平思想的珍贵材料。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写爱情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写友情,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平。联系《李尔王》与《哈姆莱特》可看出它丰富的思想性。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表现技巧、艺术形式方面也有丰富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 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英诗话语分析举隅──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戴继国捷克语言学家杨·穆卡罗夫斯基(J.Mukarovsky)在《标准语言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诗歌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凸现话语。"①索绪尔(F.Saussure)把语言分为Lansue(语言)和P...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高深的语言使用技巧,体现在十四行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上,意象是诗人用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语言。本文通过对莎翁十四行诗中意象的多角度研究,探讨诗中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是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人文主义作为当时的主题,被众多文艺复兴大师所提及。莎士比亚对欧洲甚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众多作品,尤其是著名的悲喜剧,极为后人所推崇。十四行诗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探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与文艺复兴时代主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使用的《外国文学史》,是由金元浦等主编、36位中青年专家合作编写、并由4位老专家审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笔者教学使用的是2002年第4次印刷了65300册的修订本,但发现其中可以商榷的地方不少。属于思想观点、安排布局等方面的,见仁见智,在此就不说了。这里只把明显的、事实不确切的,按页码顺序列出,用引号标出原书文字,并在商榷字词上用黑体字标出,再谈笔者的看法,供作者、同行参考。第63页:“莎士比亚共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其实莎士比亚一生写了3…  相似文献   

7.
中国词与英十四行诗是中英诗库中的两块瑰宝.两者有着很多相同和相似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找出不同语言诗歌的共性,并对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鉴赏不同文字的诗歌,促进诗歌艺术的研究、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主位及主位推进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比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的两个中译本,探究在英诗翻译中主述位理论的应用。提出在英诗翻译中,在尽量再现原诗主位推进模式的前提下,不可过分拘泥,要以准确传达语义为前提,同时依据目标语特点,在主位选择上做出相应调整,可在需要的情况下对小句进行扩充并调整小句语序。  相似文献   

9.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在德语作家中,冯至最感兴趣的是里尔克.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冯至曾很明确地提到自己创作该诗集时受到里尔克的影响.我们发现"不断否定自我"的冯至在诗歌的艺术原则上、诗歌主体形象和主题上受到了里尔克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里尔克在冯至书写《十四行集》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中外诗歌永恒的话题之一,吸引大量的忠实读者。就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八百多首抒情诗来说,其中爱情诗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文章尝试从认知角度解读裴多菲早中期七首爱情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从而得到启发,进一步丰富英语诗歌的爱情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1.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代表作。然而,笔者在对这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首诗有着永恒、爱、死亡相互交织的多重主题。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反讽来揭示这首诗深刻而丰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中西方传统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的诗人,三千多首诗作中不乏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选取《追念早逝的母亲》和《怀念母亲》两首"忆母"诗进行赏析,旨在领略朱英诞诗歌的创作特色,以及凝结在诗歌中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公元813——858)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中,诗文均有建树,但诗歌成就最为突出。据笔者统计,他留存下来的诗歌总计 595首,其中五古 20首,七古 21首,五律 147首,七律 119首,五绝 35首,七绝 103首,五言排律 50首。他的这些诗,从题材上看,可分为政治诗和爱情诗两大类。前者是他忧国伤时、雄心抱负的折光,后者是他潇洒通脱和叛逆性格的写照。他的这些诗深刻地揭露了晚唐时期宦官乱政、藩镇割据、朋党对峙的黑暗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中对原诗形式如何处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神似派"与"形似派"之争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因为诗歌翻译作为一门艺术本就应该流派纷呈。这里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只跟译者与读者的趣味有关。检验的标准仍然只能是实践。故本文不作玄奥的理论之争,只想以较有代表性的外国诗种——十四行诗的翻译为例,具体地通过对一些名家名译的考察,比较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做法的异同、利弊,看哪些值得仿效,哪些应予摒弃,同时结合笔者本人的翻译实践谈点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15.
《伦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短诗。从格律角度分析该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中使用了特点鲜明的格律技巧,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具表现力,从而深化了诗歌主题,突出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戴望舒的《雨巷》的重新解读,表达了作者对《雨巷》这首诗歌的一种解读和认识,并由此展开对诗歌意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的代表作,在诗歌情境、主题内容、意象选择、角色安排、诗歌基调、诗歌背景等方面均包含了对比的手法,众多对比因素的运用使这首诗歌成为一个由多重对比交叉、重叠构成的复合体,使有限的语言素材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展性,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张媛 《职大学报》2016,(4):60-62
南宋高寿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写于晚年闲居家乡山阴期间,这中间有大量的作品都是养生诗歌。分析陆游晚年在饮食、健身、睡眠三方面的养生诗歌,感受养生诗歌中超出凡俗的风雅和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以期启迪现代人选择更合理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莎士比亚是世界四大喜剧的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文学史以及文明史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莎士比亚的主旨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表现对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直至今日,世界上的译本已有十几个。然而在众多的译本中,朱生豪的译本始终受到读者的热爱和传播,朱生豪是我国莎士比亚翻译者中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朱生豪的译文集口语、散文和诗歌于一体,以综合多变的形式对原文进行了抽象和动态的改写,迎合了汉语读者的各种文学期待。归化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威尼斯商人》为蓝本来研究朱生豪译莎中的归化策略的选择及应用问题,以期丰富莎译研究,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具体分析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并以他的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为例,说明诗人的创作正是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