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男子皮艇运动员周期训练时Hb、CK、BUN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艇运动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在皮艇运动训练周,对12名某队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常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进行测试。结果:男子皮艇运动员BUN、Hb周期训练前的值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CK值高于正常人的范围;在整个训练周期,BUN,CK、Hb等指标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有周期性变化。结论与建议:BUN、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BUN、CK、Hb指标对皮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指标作为增加运动量或增加运动强度的标准;周期性训练模式既可以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又可以避免由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过深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别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通过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和睾酮值。结果: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RBC、Hb、Hct明显升高,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血液成分男性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上高原前;男性在整个高原训练期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素氮(BUN)仅在高原训练第4周和下高原后有差异;女性CK值在高原训练第3周、第4周和下高原后存在差异,BU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下高原后存在差异。结论:高原训练对提高血液成分RBC、Hb、Hct效果显著,且对女性的持续效应要高于男性。BUN可作为高原训练期间评价女性机能状态和训练负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时间模式与血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血乳酸检测和训练录像分析等手段对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负荷情况进行研究,并与比赛负荷进行对比,分析冰上训练中常用训练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找出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冰上训练采用的技、战术和部分体能训练运动时间较短、间歇时间相对较长 大部分训练密度相对较小 训练累计负荷量与比赛累计净运动时间相比略少 技、战术训练和部分体能训练后血乳酸值较低。说明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负荷较小,尤其是训练负荷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高原训练期间Hb值高于高原前,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高原训练期间显著高于高原前(P〈0.05)。CK高原期间显著低于高原前(P〈0.05)。结论:HB、BUN、CK是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的监测指标的有效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应有效调控训练负荷,避免训练量过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冬训训练监控与机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中国国家散打队运动员2006年冬训进行训练监控,保障科学化训练的进行.方法:以国家散打队2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免疫球蛋白IgG、IeA、IgM等生化指标,对运动员冬训过程进行了监控与评定.结果:在冬训期间,男子散打运动员的Hb、BUN、T等指标和冬训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冬训初期相比,女运动员除了冬训末期的T显著增高及中期的BUN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冬训期间的运动训练负荷安排比较合理,总体上运动员在机能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没有出现训练过度及免疫抑制的情况.运动员部分生化指标的个体差异较大,应建立运动员训练监测的个人档案,进行纵向比较与分析;针对个别免疫力下降或有贫血征兆的运动员,要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24 d的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上海优秀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血液指标的影响及在此期间的机能状态变化特点,以及HiHiLo结束后各指标的保持情况。方法:以12名上海市优秀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4 d的HiHiLo实验(模拟海拔高度2 500~3 200 m)。实验前一周、HiHiLo期间3周对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HiHiLo结束后进行为期3周的跟踪测试,观察测试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开始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持续升高,并在实验3周后达到最高值,较实验前分别升高7.7%、5%,其中RBC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比容(Hct)低氧3周后升高5.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变化不显著,HiHiLo结束后无变化,与实验前水平基本一致。(2)HiHiLo结束后,RBC、Hb、Hct都呈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3周后分别降低5%、3.4%、3.5%(P>0.05)。(3)24 d 的HiHiLo期间Hb和RBC的变化与血清睾酮(T)和血清睾酮/皮质醇(T/C)的变化并不一致,但各项机能指标都在正常范围。结论:为期24 d的HiHiLo(2 500~3 200 m)提高了上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运动员在适应期(2 500 m)机能状态反应良好。在HiHiLo期间采用机能状态指标进行实时机能监控有助于合理调整运动和低氧负荷。  相似文献   

7.
根据训练计划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给予长白景仙灵等不同组合的营养补荆补充,并跟踪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试,分析变化规律。结论:适合的营养补充能有效提升血红蛋白含量,解决大负荷训练阶段的血红蛋白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重深蹲练习与保加利亚蹲练习两种不同的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对冰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两种训练方式对提升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差异。方法:将18名U16冰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保加利亚蹲组和负重深蹲组,对其训练前后冰上30米滑行、冰上重复冲刺、8字滑行以及陆地30米跑、立定三级跳、侧跨跳、Y-Balance成绩变化进行测试。结果:两种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均可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冰上滑行能力、下肢爆发力及下肢平衡能力。在冰上滑行能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冰上重复冲刺能力提高优于负重深蹲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冰上8字滑行速度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下肢爆发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30米冲刺跑成绩显著优于负重深蹲组。在下肢Y-Balance测试方面,两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加利亚蹲与负重深蹲练习均可以显著提高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直线加速滑行能力,前者在提高重复冲刺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手者,两种练习均可以提升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辽宁女子赛艇队备战城运会期间,通过生化监控观察周期训练中运动员血红蛋白(Hb)和血尿素(BUN)的变化情况,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最大能力2000m、5000m测试,对阶段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量持续增大是引起运动员Hb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BUN监测可了解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恢复情况;测功仪测试所得功率、心率和乳酸数据,可对运动员阶段训练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中国国家队6名女子自由跤重点运动员赛前训练前阶段的血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强度训练期的CK和BUN显著升高(P<0.01);HB和HCT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察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动物进行45d连续跑台运动,第46d断头取血测血糖、转氨酶、尿素氮和血常规指标。结果发现: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的BUN、MCV、MCH、MCHC无显著性(p〉0.05)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血糖、GPT、RBC、HCT、HGB、RDW、PLT、WBC却发生了显著性(p〈0.05)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无锡市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队的14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训练准备期进行了跟踪监测,应用血液指标和尿常规指标分析评定准备期训练计划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运动负荷引起运动员出现尿蛋白;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浓度的标准差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平均值稍有下降,未超过10%;WBC超出正常范围,但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大部分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负荷已经适应,曲棍球运动员准备期运动负荷安排较为科学,但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异性是在今后制定训练负荷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和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运动员训练效果、成绩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生化指标。文章对中北大学特招的16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程训练跟踪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指标较好时,成绩相对较好。得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内容对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助于创造良好运动成绩的结论。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主要影响其运动水平的生化指标是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采用乳酸阈跑速训练结合血红蛋白、血尿素等指标,对参加山东省第10届大运会的12名男子长跑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并在赛前服用人参复合制剂。结果表明,乳酸阈跑速训练能较好地控制运动强度;血红蛋白和血尿素能准确监测运动量和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赛前服用人参复合制剂可明显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最终明显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我国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状况。对24名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期的运动能力进行监控,测定其Yo-Yo间歇恢复测试(YIRT)指标及血乳酸、心率、最大摄氧量等运动能力指标,并探讨运用YIRT监控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身体训练后青少年冰球运动员YIRT成绩和最大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YIRT后的血乳酸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摄氧量无差异(P〉0.05)。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断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供能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有氧氧化系统为辅,磷酸原系统参与部分动作的模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YIRT与血乳酸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应进行长期、阶段性的连续监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8,29(2):69-72
研究目的为根据女运动员的生理周期和生理生化指标科学监控训练负荷。在小周期的疲劳和恢复的监控过程中,建立了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和免疫球蛋白的调整周、强度周、总平均值、个人最高均值和个人最低均值参考系。选择大强度负荷期和调整期中清晨定期测试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建立了运动员安静值和大强度负荷的均值;同时,通过3个月的基础体温检测,确定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在监测过程中,得到运动员调整周、强度周CK和BU最高均值和最低均值;大负荷训练可使红细胞(RBC)、血色素(Hb)和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下降,WBC、IgG、IgA水平有所下降,血清睾酮下降明显。从而得出结论:训练中应充分注意到女运动员体能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合理安排和调整运动量;运用机能监控多指标综合纵向研究,对运动员个体进行纵向结果比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和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计划的制定,使其遵循机体机能的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血乳酸测定仪( Lactate Pro LT -1710LT)对男子冰球运动员训练后主动和被动恢复血乳酸的清除率比较的研究,为提高男子冰球运动员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血乳酸测试法、心率测试法、摄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法,分析主动和被动恢复血乳酸值与脉搏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训练内容,使运动员训练效果得到提高,其分析结果显示男子冰球运动员训练后主动恢复较被动恢复血乳酸清除率较快,心率恢复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游泳运动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分析技术,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RBC)、Het、Hb、白细胞计数(WBC)及CK值。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相比,运动员RBC计数、Het和Hb出现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在高原训练结束再升高的过程,且在高原训练结束时,Hot和Hb显著增高。WBC计数和血清CK值在高原训练期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