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释义校补拾遗赵景波《金瓶梅词语》整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五版,以下简称《金》书)问世以后,注家蜂起,释者如云,堪称卓跞冠群者,当推《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八八版,以下简称《词典》)与《金瓶梅词话鉴赏辞典》(上海...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语法研究》对《金瓶梅词话》的语法做了全面的研究,此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也有可待补充的地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副词部分作补充,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副词的失收,副词义项的阙落,某些副词义项分析、归类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许仰民,韩伟判断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它存在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中,只是结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而《金瓶梅词话》 ̄①以下简称《词话》)的判断句却带有鲜明的近代汉语的时代特点。一《词话》的判断句,从其谓语构成来观察,可分...  相似文献   

4.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近代汉语研究的宝贵料库。它的成书在近代汉语中由于是较靠后的作品,因而对它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词话》的“被”字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被动句式。全书共448例。本文拟就“被”字式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语法作用作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就语言来讲,它是近代汉语难得的语料库。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已"字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得到它在该书中有动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用法以及相关的组合能力、语法作用,从而为我们动态地观察它在近代汉语、乃至汉语史上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7.
论《金瓶梅词话》的多音节状态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的形容词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多音节(这里指三音节、四音节)状态形容词,其构词呈现出复杂纷繁的情况,其语法作用也颇具特色,从中可以看出汉语状态形容词在近代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论《金瓶梅词话》的“把”(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把”字作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我们这里讨论的介词“把”,包括“将”字。《词话》中介词“把”(将)所表示的主要语法意义是处置与工具。无论从其分布看,还是从其句子结构看,《词话》均典型地反映出近代汉语“把”(将)字句的特点。 一、表工具 《词话》中“把”(将)字常介入动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曾作《<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1984年版,以下简称《注释》)对《金瓶梅词话》作了大量的、严实的考证,很有见地。但内中也还有些可商榷或补充之处。笔者就《注释》中存疑或待考的几处,作些考证,以期求教于海内外《金瓶梅》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与中国古代性文化》丁东《名作欣赏》1993.3《(金瓶梅)与(红楼梦)对读二题》季学原《宁波师院学报》1993,3《(金瓶梅)的作者不是“兰陵笑笑生”》洪城董明《淮海论坛》1993.3《(金瓶梅)明代后期的世情书》庞金殿《德州师专学报》1993.3《(金瓶梅词话)的因果观》徐季子《宁波师院学报》1993.3《谈(金瓶梅)崇顽本》顾青《文献》1993.3《谈(金瓶梅)的委婉艺术》孟宪章杜元会《徐州教育学院学技》1993.3《论(金瓶梅响悲剧性》王肇亨《宁波师院学报》1993.3《论(金瓶梅)中林太太形象》宋培宪《徐州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了戴鸿森先生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戴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港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刘本栋先生校订的《金瓶梅》(以下简称“刘本”)。经过对照研读,发现戴本在校勘、标点、删节方面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仅从港本中词语原貌出发,同戴本和戴先生的“校记”进行比较,试图说明某些语言现象,以此向戴先生和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4.
《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是为实现蒙古语语句的自动分析与自动生成而研制的,囊括词法形态、句法功能、搭配特征以及正字法规则等信息的一部机器词典。它由《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总库》(以下简称《总库》)和各个分库等不同层次构成,《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量词分库》(以下简称《量词分库》)是其第二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论《金瓶梅词话》的助词“着”与“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着 助词“着”在《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持续或事物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动态助诃;(二)用在句子末尾,煞句,表示某种语气,即语气助词。现将两种用法分别阐述于后。 (一)“着”作动态助词 《词话》中的“着”附在动词后作动态助词,所表语法意义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6.
论《金瓶梅词话》的“吃”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历代都被列为禁书,然而由于它自身的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所决定,事实上对它始终是禁而未止,自明代万历年间民间刊行以来,四百余年,一直在悄然流行。从语言学角度来考察,《词话》的语言不啻是近代汉语一颗崔灿的明珠。由于《词话》是以明代北方官话撰写的语体小说,加上作者所表现出的深厚的语言功力,因而无论是词汇、语法,均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和面貌。《词话》的“吃”字式被动句,就是近代汉语被动句式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本文拟就“吃”字式被动句的结构、所表语法意义以及语法作用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笔者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为武进作家白悦》之后,从皇甫济为白悦诗文集《白洛原遗稿》所作的序、徐阶为白悦撰墓志铭及《金瓶梅词话》内证等入手,可以进一步证实《金瓶梅词话》的作者为江苏武进作家白悦,并由此对这部小说的最早传播作出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9.
论《金瓶梅词话》的“乞”字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词话》①(以下简称《词话》)是产生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部文学巨著。该书人物形象突出,细节描写真实、生动,语言优美且富于性格化,这些特点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等影响甚大,是继《水浒传》、《西游记》等之后不可多得的古白话小说佳作,为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可贵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大约创作于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1568—1602)之间,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但是这个文人是谁?至今没有确论。近几年我们在整理和阅读伍家沟民间故事的时候,发现这里民间土语与《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方言俗语如出一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想:《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否曾经在武当山伍家沟一带生活过?或者是否与带有武当山伍家沟一带方言特色的人有过长期的接触?由方言俗语核考人物出处是中国传统考证学中的有效常法,由此我们觉得将《金瓶梅词话》中的方言俗语和伍家沟民间土语进行比较研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