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明时期,原本表示“附着”义的“着”字已经语法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语义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在《老乞大》中是有所体现的。本文通过对《老乞大》中“着”字用法的浅析,试图反映出元明时期口语中“着”字用法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伤仲永》有“或以钱币乞之’一句。“乞”课本注释为“求”,而“币”未加注解,参考书将这一句译为“有的人还送钱给他们”,“币”也未作解释。“币”,《新华字  相似文献   

3.
《类篇》是司马光等编撰的。此书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开始修纂,至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完成。其编纂目的就如《类编≥“附记”中所说的:“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  相似文献   

4.
《歧路灯》中完成体动词“讫”的用例多达154次,其中“V+讫”148例,约占总数的96%,通过考察,可以看出“V+讫”格式从宋代到明清有日益盛行之势。语义组合方面,和前代作品相比,“讫”前非持续动词在《歧路灯》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由于“讫”受到“已”和“了”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讫”被“了”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以李泰洙(2003)的《〈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为对照,试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待”、“敢”的使用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史记》终讫问题的缘起司马迁写《史记》终讫的时限(简称《史》讫问题),历来学者众说纷纭,有说讫于元狩获麟,有说讫于无封六年,有说讫于太初,有说讫于天汉,有说讫于太始麟趾,有说讫于征和,有说讫于武帝末年,甚至还有说讫于昭宣时代,所说几近十种。至今仍然纷云,未获定论。我个人以为,司马写《史》基本上讫于太初,个别文字写到天汉。《史》讫问题众说不一,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史记》各篇记事的下限,往往不一。大多止于太初之前;但也有讫于太初,或讫于天汉,或讫于天汉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中出现了三位秦军将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课文对这三人的姓名足这样注释的:“孟明、西乞、白乙,秦军的三个统帅。孟明.姓百里,名视,孟明是字。西乞,字.名术。白乙.字.名丙。”对这条注释.笔者颇有怀疑.既然孟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取数据统计的方法从语法角度对《老乞大谚解》一书中“的”字的用法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现代汉语大致一样,“的”有两种主要用法:助词、语气词。在《老乞大谚解》中,“的”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第三种特殊用法:补足音节。本文对这三种用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殽之战》秦穆公所用的三帅,是孟明、西乞、白乙。此文前面写“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后面写晋“败(?)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课文注解⑧:“百里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是秦穆公派出的三帅的全名。”我在备课时,参阅了一些古籍,知道百里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特别是弄清楚西乞术,白乙丙和蹇叔的关系,对“蹇叔之子与师”那一小节,就讲得比较确切了。三帅之名在《殽之战》中先略而后全?倮锩厦魇?“百里”是氏,“孟明”是字,与他的名“视”相应,那末,西  相似文献   

10.
《老乞大》中的时间助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老乞大》《老乞大》是旧时朝鲜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乞大”是“契丹”的转音,被用来指中国,“老乞大”就是“老中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通”,指那些在中国居留过较长时间从而熟悉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老鼠过街出重拳,为民除害乐欢颠。《乞猫》何必将鸡去,《三戒》弘扬喜造天。不管它来白与黑,务求其绩万和千。柳刘邓著垂青史,仰屋虔诚学此篇。附及: 一、《乞猫》:刘基《乞猫》顾名思义,《乞猫》意欲“求猫灭鼠弃鸡”。本诗引自《郁离子·捕鼠》所阐述其主人公“舍鸡灭鼠”,即:“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国人予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中的注释,有的值得商榷。 1.“乞”当注释为“给予” 原文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课文注释“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此注似有不确。  相似文献   

13.
《元史》成书已有六百多年,经明、清两朝到现在有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按刻印先后,概述于下。洪武本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第二次开局修篡《元史》竣工,当年十月十三日,宋濂在《元史目录后记》中说:“今镂板讫功。”这就是《元史》的祖本,通常称为洪武本。可能是因为急于求成,脱稿才及三个月,就已“镂板讫功”,难免粗疏,易致损阙漫漶。以后南监又因陋就简,并未重刻新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伤仲永》一课中:有“或以钱币乞之”一句,课本对“钱币”二字未作注释,这容易使初一学生产生误解。现小释如下,以供参考。“钱币”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即指“钱”。但在古代汉语中,“钱币”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钱”,在宋朝是指那种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铜质货币——元宝、通宝或重宝(意即通行的、好的、尊贵的宝货)。“币”,《说文》:  相似文献   

15.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戍卒中常常相互交谈,都用手指着或用眼看着陈胜。(原文是写戍卒“买鱼烹食”时一种动作反应,不可能“常常”这样,原来文言中“往往”可译为“到处”。)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同邑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稍稍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接待,有人还用钱币求他。(“稍稍”古义是“渐渐”,译文以今代古。“乞”在这里是“给与”,译文选错了义项)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当官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何必补充纠正呢?  相似文献   

16.
由我校蒙古史研究所林干教授编撰的《匈奴史料汇编》,最近(1989年初)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计73万余字,分装上下两册,书价9.80元。该书分上下两编。其断限:凡正史、别史、文集、汉简及金石中有关匈奴的资料,上起战国,下讫三国为上编;魏晋以后,止于南北朝陈亡(隋统一全国)为下编。上编收录范围,凡汉文典籍中有“匈奴”字样,及虽无“匈奴”字样而其内容为记载匈奴事迹者;“胡”字之意指匈奴者。下编则除有“匈奴”或“胡”字样外,还收录匈奴的别支“屠各”、“铁弗”、  相似文献   

17.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以下简称《弗》)和《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乞》)是海明威根据在非洲打猎时的经历写成的两篇著名短篇小说。海明威自己也曾经认为《乞》是他艺术技巧上写得最成功的短篇。如果说《乞》是由于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说“乞”     
人教版初中课文《伤仲永》中有这样一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中“乞”字,课文注为“求”。这是通行的意思,读作qǐ。然而令人费解:拿钱币求什么呢?难道仲永的诗已然可以卖稿酬了吗?其诗固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要出钱,邑人大抵是不会情愿的吧,而且下文的“不使学”也就不能完全落实了。其实,这里的“乞”应释为“给予”,读作qì。《辞海》《辞源》都收这个义项。据此就能明了上文含义:邑人惊异于仲永的才能,逐渐以宾客之礼待其父亲,有的还送点钱币;其目的则或示褒奖,或图势利,而父亲也正“利…  相似文献   

19.
《说文》“诤”之误训“止”说胡说现存《说文解字》大小徐本,言部之"诤"皆释为:"止也。从言,争声。"其字也不与"证"、"谏"、"谂"并列,却杂厕于""与""""、"讫"等字之间。笔者于此颇有疑焉。其一疑其说解有误,其二疑其位置错简,殆非许书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五卷本《蒙古民族通史》将由我校出版社在“八五”期间陆续出版。该通史最早问世的是第三卷明代蒙古史,已于1991年5月出版。本卷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以下简称《通史》第三卷)共七章21节,计299千字,上起1368年北元始建,下讫1635年蒙古大汗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记明代蒙古276年史事。按《蒙古民族通史》的总体构思,林丹汗时期的史事移第四卷叙述。作为出版社方面代表,在与《通史》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