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2日,《宿迁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同一个会议的两篇稿件:一篇是会议消息《我市召开市直机关干部轮岗兴业大会》,另一篇是大会侧记《今天台上,他们是主角》。  相似文献   

2.
不久以前,本刊活叶版上曾对新华社在8月20日发的“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见8月21日新华社新闻稿)引起一些争论,这一次争论对我们到底该怎样识别资产阶级新闻是有益处的。这里,把这一篇引起争论的稿件和争论的过程与内容,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 新闻的内容“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是新华社的编辑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一些材料摘编成的一篇消息。这条消息的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3月25日新华社發了一篇通訊:“战胜癱痪的人”,通讯报道的事情本身异常感人。4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我又看到了一条与此有关的消息:“尊敬和关怀身廢心不殘的人,慰問江幼农的信雪片飞来”。消息写道: “自从不少报紙报道了江幼农躺在床上十二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2月7日播发的《北京西单商场调整利益机制,多劳多得到位,职工无心第二职业》一稿,在北京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篇消息的成功之处有三: 第一,适时切入热点、难点。分配制度是企业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多劳多得,拉开分配档次,叫了几年成效甚微。这一改革,难就难在企业不敢扩大活工资比例和多劳多得不能到位。西单商场终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2001年11月18日播发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2001年9月17日播发的《中国完成15年入世谈判》一稿最近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获得国际消息一等奖,这是新华社连续几年获得这一殊荣。这篇由新华社日内瓦分社记者梁业倩、陆大生撰写的稿子题材重大,时效性强,写作精彩,播发后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凌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不幸去世。3月17日上午,当人们翻开报纸时,一篇描写王任重同志最后几天生活的通讯《最后的时刻》已赫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篇通讯出手之快,使许多新闻界同行为新华社记者抢新闻的意识折服。 3月16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采访的记者到全国政协机关取会议文件时,得知王任重同志已于当日凌晨去世,于是首先通过电话向新华社发回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在回驻地送文件的途中,又议论起正在主持政协工作的王任重同志在政  相似文献   

9.
本刊1988年第12期刊登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从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说起》一文后,一些报刊进行了摘登。本刊最近又收到了几篇继续评议此事的来稿,现选登两篇。在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的问题上,有的同志对人民日报也曾有微词,我们认为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04年11月30日播发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一稿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徐勤 《新闻实践》2005,(12):50-50
12月6日,新华网播发一条消息: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发现,现在一些媒体记者弃新闻真实性和职业道德于不顾,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或其他手段,拼凑嫁接,抄袭新闻。这已成了新闻界的一大公害。 消息说,新华社记者在山西的一家报纸上看到,同一天就有两个记者合写的三篇篇幅较长的重点稿,而报社的朋友告诉他说,“那些新闻都是编的,他们是编新闻高手。他们很有新闻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社消息:2004年9月7日上午,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暨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许嘉璐致信祝贺,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3.
成飞 《新闻界》2002,(2):33-36
新华社播发的“新华视点”稿件《金钱炮制的弥天大谎———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调查日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全国有上百家报纸和新闻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当时沸沸扬扬的各种失实的消息为此灰飞烟灭,新华社在一个关键时刻的“出手”,以正视听,真正发挥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回忆这篇报道艰难的采写和播发过程,要归功于新华社记者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2001年7月27日中午,新华社广西分社有关领导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南丹县大厂矿区发生了严重透水事件,有200多人丧生。这个消息引起了分社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88年第12期刊登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从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说起》一文后,一些报刊进行了摘登。本刊最近又收到了几篇继续评议此事的来稿,现选登两篇。在迟发沈从文逝世消息的问题上,有的同志对人民日报也曾有微词,我们认为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采写的《漫画家阿达去世》一讯(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载198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见附稿)朴实简练,轻描淡写,可谓是为漫画家阿达短暂一生勾勒的一幅素描,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消息短小精练,共分三段,只有240个字左右,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就高度概括了阿达的一生,把他一生辛勤劳碌而笔耕口授及卓著成绩,极为简练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是一篇短小佳作。散文化是该讯的一个突出特点.它用散文手法,散而不散,散而不乱,着重用具体事实说话,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具体细微,行文流畅,毫无雕刻之感,客观真实地表述了阿达留下的足迹和带给人们的精神食粮。这篇消息,再次显示了新闻散文化的前景。近年来,我们把改革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的新华社消息《小学生零用钱太多扭曲心灵》,是一篇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好新闻,好就好在它小中见大,软中有硬。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名家在京逝世的消息,内地新闻界反而比台港报纸迟发,仍然是值得我们共同从新闻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总结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在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中,有两件消息颇为引人注目.一篇是新华社的<中国国家主席和艾滋病人握手>,一篇是<苏州日报>的<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可以说,两篇消息尽管在内容上有着巨大差异,在新闻的显著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却有着一个相同的出发点: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8月11日播发的《武汉市将500多处空闲公房收回分给住房困难户》,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读后使人感到清新、可信。这篇600多字的消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报道了工作成绩,又如实地道出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下了一场好雪。人们盼雪盼得好久,自然心情格外舒畅,因此也特别想看看报纸上有关雪的消息。在首都几家报纸上,分别刊登着三条写法各不相同的消息。除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的是他们各自的记者写的消息外,其他报纸大都刊登了新华社发的消息。说一说这几条消息的短长,也许有些意思。先看导语。新华社2月17日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