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我国世居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人口普查,达斡尔族约有12万多人,分别聚居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使用达斡尔语,没有本民族文字。早在清嘉庆年间,达斡尔族就自办私塾,雇人教授满文,使满文的普及率达到20%左右;光绪年间已经有部分达斡尔族女孩能享受教育了;许多达斡尔族知识分子不畏艰难,自愿到偏僻的地方宣传教育、普及教育,自办教育基金会,大多数达斡尔族有薪阶层的人自愿捐出每月  相似文献   

2.
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族称与族源 “达斡尔”是 达斡尔族的自称,历史上曾有“达胡尔”、“打虎儿”、“达呼尔”等不同的称呼,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彭谦  额博 《神州学人》2000,(11):36-37
人口分布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相似文献   

4.
刊摘 《地理教育》2004,(4):10-10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相似文献   

5.
李虹  柳颖 《教育探索》2013,(1):83-84
当前,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增强达斡尔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达斡尔族集聚地区学校教育中传承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要尊重达斡尔族人民的意愿,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要丰富达斡尔族教师、家长、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要挖掘达斡尔族文化深刻内涵,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要改革传统课程,建立完善的达斡尔族文化课程体系;要实施双语教学,传承达斡尔族语言;要创设达斡尔族学校校园文化,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的传说故事是达斡尔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族的口头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探讨它在达斡尔族各类文学体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它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达斡尔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他们的民间文学,主要靠口头流传。在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中,传说故事占有一定的位置,不仅质高量多,而且民族特色也很鲜明。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部边疆人口较少,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广泛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努力发展本民族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概要地记述了达斡尔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并把这种历史演变与其部族组织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其民族意识觉醒联系起来,力求反映民族教育和民族进步的相关性,揭示达斡尔族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历史上是居住在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带,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猎,生息*衍.关于族源,有些史学家认为达斡尔佳是契丹的后汉,因其语言、历史传说及一些风俗习惯与辽代的契丹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认为,达斡尔族原是辽契丹的一支,于金灭江后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起来的。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侵入显龙江流域,江北的达四尔族为了躲进沙俄的侵扰,被迫南迁至嫩江流域一带.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统治者为了征服新疆反清的准阿尔部,在东北抽调了达斡尔等民族的士兵西征。当时,达斡尔、钢温克族官兵以“索伦营”的名义编入…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我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比较先进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前者有达斡尔族人口的40.9%,后者有22.8%)。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达斡尔族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总结这方面的成绩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对进一步完善达斡尔族教育体系,提高达斡尔族教育水平,促进达斡尔族教育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更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解放后我区达斡尔族教育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基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解放战争时期,达斡尔族人…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地区是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区之一。该地区的达斡尔民族语言文化逐渐汉化,日渐衰弱。以人类学视角关注民族语言的传承中的问题,提高对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加强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完善民族语言教学是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民族语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民俗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直接反映。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自身长期生产生活发展中以及在与周邻兄弟民族友好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阐明和论述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及发展变化,目的在于促进达斡尔族和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燕 《文学教育(上)》2014,(12):121-123
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 (一)概况 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是祖居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他们自从三百多年前迁居嫩江流域后,在嫩江流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风民俗.在对富裕县登科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民族在嫩江流域的民俗进行描述与总结,这将对东北史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益.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学生对于达斡尔族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严重影响了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达斡尔族学校教育中构建能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达斡尔族校本课程目标应坚持本土性、情境性、生本性,课程内容应体现对达斡尔族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选择性的特点,课程管理与评价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同时,还应具有民族特色。健全达斡尔族校本课程构建的理念、激励机制,完善资源利用、实践体验机制,以此整体保障校本课程的构建,从而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呼和浩特市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建的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她的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两校分别创建于 1 953年和 1 955年 ,是内蒙古建立较早的学校。两校在近 50年的办学历程中 ,为内蒙古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新疆、青海、甘肃等兄弟省区和中央单位培养了近 2万名蒙古族各类人才 ,毕业生遍布各条战线 ,被称为“蒙古族人才的摇篮”。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惟一的一所以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主要来自蒙古族聚集区。学校面向…  相似文献   

16.
教学思想民族化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和推进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教育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双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文化为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与主流文化融合,达斡尔族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民族文化的途径,对本民族文化出现认同危机。基于达斡尔族文化认同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独具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情境,确立特色的校本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特校本课程内容;强化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倡导多元课程评价等,以此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一)概况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所以新疆这一代现有的达斡尔人是1765年带着家眷进新疆的索伦营官兵的后代。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人口由聚居向散居呈扩散性分布;即以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为相对聚居地而向周边乡镇扩散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达斡尔族民族。歌词运用简洁的三字句开头,语言质朴、简练。歌曲用典型的动物形象作比喻,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歌曲中所唱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索伦部南迁嫩江流域之后,其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均向前发展,索伦部得以分化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满洲在此民族分化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政策,保证了索伦部民族分化过程的顺利发展,并且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纳入到清朝的管理体制当中,在政治与文化双重构建下,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在政治上认同满洲统治,同时在文化上也存在对自身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