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本文对废水处理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氮氧化物的人工排放源主要是来自矿物质燃料的锅炉燃烧,约占人为排放源的80%。而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将氮氧化物列为总量控制指标,许多节能减排政策都与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关。锅炉烟气脱氮已被广泛关注,脱氮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对锅炉烟气脱氮技术的优选已经与当前工业生产密不可分,锅炉烟气脱氮技术的优选与应用就是更科学地减排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气化辽宁"工程旨在在辽宁全省推进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工作推进形势不容乐观,不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新批建设项目由于没有氮氧化物总量指标而遭遇审批难关。本文以解决"气化辽宁"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确认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测算及评价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产排污情况,探讨以天然气为燃料建设项目总量指标方面的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以控制颗粒物污染和降低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从总量控制的原则、思路、程序以及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论述,使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刘大琼 《内江科技》2012,(4):99-100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必须减少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污染。本文通过分析氮氧化物NOx形成的条件、危害,最新进展和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减少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氮氧化物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臭氧生成前体物,也是形成PM2.5和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因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NOx纳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通过分析石化企业加热炉燃料使用情况,得出不同加热炉产生的NOx类型,同时给出了NOx排放现状和执行标准,提出了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全过程降低NOx排放的途径,针对不同加热炉,给出了NOx减排方法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对2012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家中央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了考核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6家中央企业均实现了2012年度各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认定为通过年度考核;中石油未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中石化未完成氮氧化物减排目标,认定为未通过年度考核。
  2012年,全国新增城镇(含建制镇、工业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1294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301万吨。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423.7万吨,同比下降3.05%;氨氮排放总量253.6万吨,同比下降2.6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17.6万吨,同比下降4.5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337.8万吨,同比下降2.77%。  相似文献   

8.
选取濮阳市2001-2013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排放量之间的曲线模型,得到了濮阳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研究表明:人均GDP与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典型的倒U型特征,而人均GDP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正U型的特征。根据环境指标选取的不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1994年至2014年广东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并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增长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但其中的主要有害化学物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对比例却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增长率,而且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每亿元工业废气排放量呈减少趋势。这充分证明政府制定的污染物减排的管理措施持续有效,企业减排能力逐步提高。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加大脱硫脱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日趋下降,氮氧化物也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严格控制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国家发布了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要求新建锅炉必须配套建设脱硝系统。SNCR以及SCR作为两种单独的脱硝系统,应用于锅炉烟气氮氧化物的治理效果有限,将两种方式联合布置,将会大幅提高锅炉烟气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船舶行业中主机、辅机、锅炉等机械设备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直接危害空气环境;为此,MEPC58th规定,将来建造船舶的柴油机NOx排放进行严格限制,SOx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面对新增规范,船厂如何应对低硫油、氮氧化物是当前船舶行业必须要解决、并实施的项目。本文通过辩别、分析新规范、船厂如何解决低硫油及氮氧化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其排放量调查和核算是环保领域的难题。本文提出分析VOCs来源后,分别调查各个来源,用相应模型来计算各个来源VOCs排放情况,累积得到全市的VOCs总量。本文以大连市为例,调查了工业源,流动源,生活源的VOCs排放,并针对不同来源用不同的模型各自分别计算了VOCs排放,得到大连市主要VOCs年排放总量,对大连市的VOCs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用于VOCs防治工作,调查和统计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3.
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NOx污染日趋严重,火力发电厂又是NOx排放的主要污染源。针对国家对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分析火电厂氮氧化物产生机理,总结各种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考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企业承受能力,提出近期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300MW火电机组在调试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建设后期调试与投产后的运行调整,提出相应的技术改造及运行调整措施,使湿式电除尘器顺利投产,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或低于燃气轮机组的现行排放限值,实现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5.
将经济单元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排放定义为"环境压力",以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耗总量、工业COD排放总量和工业SO2排放总量4类环境压力指标为投入,以各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为产出,构建DEA模型测算2006—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并考察IEE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2006—2012年间,中国各省份工业生态效率偏低,还存在巨大的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潜力;不同省份及三大地区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明显优于中西部;样本期内,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均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特征,但提升幅度都非常小。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全省面临污染减排的严峻形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能否完成《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其核心手段之一是发放排污许可证。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协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资金管理及加大宣教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因此如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成为科学家、产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煤炭燃烧释放热能满足了我国约65%的发电生产需求,也为钢铁、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提供热能,但同时也释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污染物,造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此实现占煤炭燃烧总量90%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是当前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卡脖子"问题,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技术亟待根本性革命。文章综述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技术现状,提出了只有发展在燃烧过程中大幅度抑制氮氧化物(雾霾的"元凶")生成的变革性技术,再结合尾部烟气净化技术的应用,才能经济地实现常规燃煤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排放水平,从而为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侯臻锴 《科技风》2013,(10):270-271
近年来,氮氧化物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氮氧化物污染已是大势所趋。汽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严重地危害了生态环境,成为电站锅炉烟气污染物主要控制指标之一。为提高汽包炉运行调整水平,提高运行人员控制运行参数、控制降低NOX、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能力,该文通过对汽包炉煤燃烧过程中NOx的产生机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分析,提出汽包炉运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地的调查、分析,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分析已应用和很少应用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秋色植物,总结适宜呼和浩特市地区应用的彩叶树种,从而为呼和浩特市地区植物造景的多样性和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垒 《科技风》2014,(18):46-47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氮氧化物主要是火电厂燃煤中排放。怎样才能够在节能减排领域中经济有效的降低燃烧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概述,并对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对火电厂脱硝脱硫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